简历中gap是什么(成年人的崩溃时刻)

小冒坚持原创的day152 很多事还是要去尝试一次,才有发言权。间隔月可能就是又丧又治愈。

因为看过太多或者治愈或者寻找到真正自我的非常精彩的别人的gap year,gap month(间隔年&间隔月),所以真的幻想过,我自己的间隔期,一定要精彩,一定要留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一定要把自己想体验的事都做一遍……

然而所有的想象都还是会有一个大大的but,但是……

间隔月里,我并没有去成想象中的跨国旅游。连生活的城市都没出去。

各种各样的事情,事来则应,事过,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不过我始终记得有人曾经和我说过,人生和旅游一样,不管什么情况什么地方,都能找到乐趣,各有各的玩法;即使就在自己从小长大习以为常以至于都有点心生倦怠感的城市里,依然可以发掘很多新鲜的感动和欢乐。

比如我去了二十年前最喜欢的以至于恨不得每天都是六一儿童节的水上乐园,在大家都在上演一出名为“开学”的大戏的时候,我去抢占各个设施C位,高兴得像个两百斤的胖子。

比如我会认真观察我曾经每天都要通勤的路两边的风景,很久没去逛的公园、超市、花市、书店、实体商店。

间隔月里,我其实毫无作为,不思进取。但我体验了一把小范围内,只针对我自己不会妨害别人的“心想事成“以及不负责任地”为所欲为”。

上半年生活方方面面的打击接踵而至,心情其实一直很低落,加上很长一段时间里身心俱疲,调节失控带来的焦虑感与日俱增。

我非常清楚我状态不好,但我要努力表现得很好很正常,甚至更好更正常。人前人后其实差距很大,可我不知道要怎么纠正,除了小范围内放任自己,对自己好一点,我想不到别的方法。

我本以为,这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任性,一定会很爽的。但其实什么都做了以后,满足归满足,也会发现好像不是想象中那么开心。

看去年年底朴树在唱《送别》的视频,他一度哽咽,然后背身过去开始哭泣,那是个公众场合,一个中年歌手,有很多演艺经验经历,还是情难自已地泣不成声。

每一个心里有故事有悲伤的人,看到这样的他都会难以自已的悲伤吧。不用知道原因,就是感同身受。幸福是相似的,不幸则是各式各样的不幸。可是悲伤的感觉是相似的。

现场的人说那天他在唱《送别》之前,说:“有时候觉得生活就像炼狱,特别难熬。”

我曾经怀疑过我的情绪也许已经严重到是某种病症的前兆症状,但也在挣扎后暗自给自己打气,只要别放弃,我还是可以把它变成“什么都不是”的文艺青年的无病感伤。

所以我选择用这突然充裕起来的大量时间,不思进取,及时享乐,最大程度满足自己。因为生活需要乐趣,需要热爱,需要希望。

简历中gap是什么(成年人的崩溃时刻)(1)

看各种综艺节目,pick的三位最后都是C位出道,证明我眼光的大众性以及能get节目组圈粉的手段。偏偏养成系节目看得还五味陈杂,这些小朋友得到的多,经历承担的必然更多,失去的恐怕也不是我能想象和承受的。

看普通韩综笑着笑着也能看到艺人以及gag man的各种心酸,变成边笑边哭边体会人生酸甜苦辣。

追各国好看的剧,做着当一名畅销小说家或者成功的编剧的白日梦;

整个八月上映的所有电影只要不是大烂片我都去看了,还经常独自包场;

之前每个月读十几本书,间隔月我可能看了几十本书,有专业社科类科普书籍,有想要自杀或者放弃人生的边缘人物的治愈系故事,有躁郁症患者的心声,刷爆款法医小说和热播剧爽文,一时兴起再更新更新公众号(所以八月公众号都是不思进取娱乐性质的观后感推荐)。

只学我想学的东西,不在乎学不学的出来。比如系统地从零开始学习,提高一下看视频追剧练出来的韩语和日语;认真地去和从“中国好声音”走出来的职业歌手学习流行唱法的技巧,知道自己吐字和音色是优点,气息太差;拿着水彩书和彩铅书各种描描画画,照着书修整自己的多肉植物;照着视频学各种换头化妆术;只要出门坚持穿搭一新不重样;甚至突然get了自己其实还有点喜欢报名了的会计考试里的经济法。

拒绝所有不想做的事,比如相亲。

不是叛逆,只是突然明白了,人其实很容易受不了这种漫长时光带来的空虚和折磨,也不想一个人面对情绪低潮和生活打击,然后也会为解决一个人孤独终老晚景凄凉的状况而去逃避到婚姻里。所谓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就像生命的意义就是一个任务结束了去找另一个任务。不是说这样不对,这样不好,只是感觉就像把我每一件想做的事彻彻底底做开心以后,如果没有下一个目标,一样还是填补不了以后的空虚。所以要不停地找寻下一个心愿。

我把大部分想做没时间做的事或多或少地做了能力范围内的尝试,算是满足了心愿。很开心,虽然真的没有预期的那种程度。

我的间隔月,总结下来,就是不成章法,稀里糊涂,说不清道不明。仿佛还是迷迷糊糊,就和这篇心得一样混乱,但我感觉很多事在心里,感受不一样了。

高晓松说,年轻的时候迷茫,慌张。等到不慌张的时候,什么都想明白了,青春也就没了。

人生就和我的间隔月很像,又丧又治愈,边努力边被捶打,不放弃才能继续。

什么叫“间隔”?就是早早晚晚,不管内心多不情愿,不管头绪理清没理清,我还是要回去,日复一日,按部就班。

肩负起生活重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后,没有心情和精力在这里感怀挣扎,然后慢慢不再反抗,命运赋予我的种种,直到生命的终结。

醒来或者吃饱又是一天。

开心或者忧郁又是一周。

努力或者颓废又是一月。

相遇或者分别又是一年。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

没办法。

这才是一场真正的生活。

简历中gap是什么(成年人的崩溃时刻)(2)

半年后的后记:

最近的生活回归了难能可贵的平静,虽然没有什么日新月异的突破进展,但同样也平顺安稳,没有意外和波澜。

以前会很不喜欢这份平淡日常,就像福楼拜笔下艾玛一样的厌烦情绪:

一连串异常琐碎的事情中,虽然每一件都是新鲜的,没有一件是重复的,尤其是麻烦。

每件事情又的确是那样的琐碎平淡,毫无启动人心的东西。

最近我最有感触的一本书《熊镇》里有一段话,特别打动我:

“所有成人都经历过内心无力的日子。

当我们不再知道自己一直努力奋斗究竟是为了什么,当现实和日常生活将我们埋葬时,我们纳闷着自己究竟还能挺多久。

奇妙的是,我们在这种状态下撑过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长,而且我们不会崩溃。

只是可怕的一点在于:我们从来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能挺多久。”

所以,人世艰难,大家都在很努力地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

与其厌烦与纠结,这一份很难改变的平庸,倒不如学会发自内心去欣赏生活中“小而美”的高光时刻,接纳自己的平凡。

最近我在入门哲学书中,借鉴了苏格拉底传统的四个步骤,学会找到生活中小确幸,回归幸福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1.能够正确认知自己,我们如果可以学会用理性去审查我们无意识的信念和价值观,也许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纠结,忠于自己,忠于初心。

2.能够改变自己,我们可以用理性去改变我们的信念,这会改变我们的情绪,改变我们的信念,改变我们的健康。

3.能有意识地培养新的思维,感受和行动习惯。今年我开始坚持,有意识利用每两周去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改变就在一点一滴地潜移默化里。

4.如果我们把哲学当做生活方式来遵循,我们就能过上更加美满的生活。一以贯之的价值观,才更让人有为人处世的底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