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

思考是提升职场素质的必备条件,而思维方式又决定了思考问题的效率——《如何成为职场实力派》

职场上,很多人会因为在工作中不懂如何思考而烦恼:

虽然收集了很多数据并且努力地分析了,却还是做不好演讲资料;

工作中进行了很多次试错,比预想的还要花时间;

被上司说资料中虽然有很多图表,但还是不明白我想表达什么……

实际上,工作做得好的人,往往只是思维方式跟我们有所不同而已。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种提高我们思考效率的思维方式——“假说构建思维”。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1)

什么是“假说构建思维”?职场上运用“假说构建思维”有哪些优势呢?

“假说构建思维”又称为假说演绎推理,是由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尔提出的,意思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的思维方式

放到职场上来说,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从依据开始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是预先假定一个答案,然后像“逆向推算”一样深入探寻这一答案的依据

岛田毅在《商务假说能力的打磨方式》一书中提出了假说构建模型的概念,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2)

通过模型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职场上运用“假说构建思维”的两大优势:

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设定假说的基础上思考并开展工作的方式可以简单地称为“假说思考”。

通过对假说的逆向推算来开展工作有什么好处呢?工作上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假说思考的工作优势=速度↑×质量↑

分别试想一下在设定假说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和没有假说直接开展工作的情况。

如果没有假说直接开展工作,就会变成在工作中试错。

如果没有时间限制,这样也未为不可,不断尝试总能得出正确答案。但通常商务活动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得出一定的结果。

设定假说后再开展工作的优点在于,能够避免因为试错而产生不必要的工作,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工作。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3)

②假说在与结果不符的情况下也能发挥作用

说到假说思考,肯定会出现“设定假说后可能会强行把结果引向假说”“假说会不会变成决定性的意见”之类的质疑。

确实,假说是一种无法判断正确与否的假设性回答,因此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验证后不一定总会出现和假说相符的情况,经常会与设定不符。我们必须避免无视数据一味前行,强行得出结论的情况。

然而,事实上有假说和没有假说的不同正是在于这一不符的情况。

如果不事先设定假说而是直接开展工作,往往会出现与事情不符那就进行下一项的情况,很容易不问为什么就直接跳到下一阶段。

设定假说后再开展工作的话,当出现了与假说不符的情况,不需要别人指出自己就能发现与原定假说的差异在哪里,不会省略思考过程。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4)

那么,职场上,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假说构建思维”呢?

这里,给你3种方法:

第一:掌握运用“假说构建思维”的步骤,避免“数据依赖症”,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让我们来看看运用“假说构建思维”必须采取的步骤。用数据和事实来补充初期假说,从而得出更加确切的假说并采取行动。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5)

设定假说时会事先收集能够成为论据的信息,但是在初期阶段,要有意识地减少这种做法。实际上可以跳过这一做法,先基于自己已知的事情和经验进行思考,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向半径几米内的同事征求意见即可。

注意一定要避免“数据依赖症”,即避免没有数据就无法思考的情况

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不凭借数据或信息很难进行思考。不过,能否坚持独立思考决定了思考的质量。不能因为信息不充分就不去思考,要在收集好信息之前试着发挥想象力。

想学习基于假说思考的工作态度,可以参考聚集了许多“思考专家”的管理咨询行业的工作方法。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6)

7—11便利店就是将“假说构建思维”融入业务中,使业绩大幅度提高的例子:

7-11便利店中,从店长到员工,都要求基于假说思考订购商品。也就是说,在把握销售业绩等客观数据、提前收集信息以明确顾客潜在需求(有无活动、天气、气温等)的基础上,按自己的想法假设“顾客是出于这一理由需要这一商品的,因此这一商品会很畅销”,以此来订购商品。

然后,基于POS(店铺销售终端)数据查看哪种商品在哪一时间段的销售情况如何,从而验证设定的假说是否成立。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7)

在每天重复假说思考、假说验证的过程中,订购商品的精准度就会提升。7-11便利店把订购精准度看作销售中最重要的一环。

大多数便利店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为何分店最多的7-11便利店能维持高出其他连锁便利店近10万日元的日均营业额呢?支撑这一营业额的组织能力之一正是假说构建思维(《为什么说在7-11打工三个月就能掌握营销学》, 胜见明著,PRESIDENT出版社)。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8)

第二:学会构建“可用”的假说,通过“What-Where-Why-How思维框架”,构建假说的问题线索

作为职场人士,大家不得不思考的“假说”到底是什么呢?因为是职场,为了得出结果必须采取某种行动。所谓可用的假说、好的假说,最终都能和行动相联系。

比如,看见天空布满云朵就会想到“天气多云”,这只是事实的实况转播,完全没有联系到行动。

但是,看见同一片天空,可以提出“阴天了所以一会儿可能下雨”的假说,从而联系到“带把伞去公司吧。出门前还要把阳台的东西收起来”这一行动。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9)

为了进一步思考问题并得出假说,需要掌握经常出现的问题类型

当假说无法成立,通常是因为没有好好抓住问题本质,脑中无法得出大致印象。如果能够把握经常出现的问题类型,构建假说时就能成为可用的线索。

我们可以采用What-Where-Why-How思维框架,来构建问题线索。

1.What:应该解决的问题(应有的姿态和现实的差距)是什么?

2.Where:问题出在哪里?

3.Why: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

4.How:应该怎么解决?

解决问题的时候,思维总会跳到自己关心的原因或针对解决方案的假说上,如果能够用这种模式设置步骤,就不会一下子跳到解决方案“How”这一步,而是先对问题设定假说,假设“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再像“这里是问题的关键,因此需要具体分析”这样先后把握问题所在和必要的分析方法,按顺序设定假说。

请大家试着通过增加或活用问题框架,以假说为线索来解决问题。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10)

第三:运用“假说构建能力公式”,从“问题意识”和“论据提取”两方面提高“假说构建思维”运用能力

内田和成在《BCG视野:假说驱动管理的魅力》一书中,提出了“假说构建能力公式”的概念。意思是假说构建能力的根源可以从“问题意识”和假说的“论据提取”两个方面来考虑,三者具有如下关系:

假说构建能力=问题意识×论据提取

只要有对假说构建起到推动作用的问题意识,以及从知识或信息中提取出的论据,就能初步提出在业务中“可用”的假说。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11)

①从抱有问题意识开始构建假说

毋庸置疑,日常工作中抱有多少目的意识和问题意识(比如想再增加这方面的工作、这么做的话肯定不行)是假说构建的起点。

明天应该做和今天一样的工作吗?这一点对假说构建来说几乎不必考虑。

“想做得更好,在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有抱着这样的意识才能初步产生构建假说的意义,“为什么是这样?”之类的问题才会层出不穷,从而产生构建假说,向前推进工作的干劲。

此外,是否具有问题意识会对下一步的论据提取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家在碰到自己感兴趣的爱好或与艺术相关的话题时,即便是无意中看到的信息,也会无意识地在脑中留下一定的印象。

如果工作时抱有问题意识,自然就会从有趣又庞大的信息中获得与假说论据相关的知识和线索。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12)

② 没有论据的假说是不成立的

有人可能会觉得,假说是头脑灵活的人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主意。

畅销书作者詹姆斯·韦伯·扬在其著作《创意的生成》中提出,想法是对现有要素的重新组合,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把想法换成假说也一样,可以说“假说是对现有要素的重新组合,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零无论乘以多少最后结果都是零,假说也一样,如果完全没有作为假说基础的相关商务知识和论据,就无法提出初步假说。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13)

如何整理出有关商务机制的论据和假想的数据基础,关系到能否顺利提出商务中“可用”的假说。

然而在就任某一职位前,由于没有经验,很多情况下无法设定假说。因此,如果大家想在身居高位时做出更好的表现,就要在达到这一位置前不断学习,哪怕不完美,也要达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自己设定假说的状态。

为此,在通过学习和经验增加可提取论据的同时,不断进行假说思考的实践也是不可或缺的。

思考问题的四大维度(假说构建思维)(14)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如何利用“假说构建思维”提高我们思考问题的效率,首先,我们讲了什么是“假说构建思维”,然后分析了“假说构建思维”的在职场上运用的两大优势。最后,给出了职场上运用“假说构建思维”的三种方法:

第一:掌握运用“假说构建思维”的步骤,避免“数据依赖症”,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二:学会构建“可用”的假说,通过“What-Where-Why-How思维框架”,构建假说的问题线索;

第三:运用“假说构建能力公式”,从“问题意识”和“论据提取”两方面提高“假说构建思维”运用能力

参考图书:《商务假说能力的打磨方式》 ,GLOBIS著,岛田毅执笔,钻石社《BCG视野:假说驱动管理的魅力》,内田和成著,东洋经济新报社《如何成为实力派》,日本GLOBIS商学院《BCG视野:战略思维的艺术》 ,御立尚资著,东洋经济新报社《为什么说在7-11打工三个月就能掌握营销学》, 胜见明著,PRESIDENT出版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