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

今天,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离去了。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1)

许多人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意外。

梅先生身体一向硬朗。前两年,邻居们还常见到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出门买东西。去年,他参加了一档明星真人秀节目,录过电视访谈,精神奕奕,腰杆笔挺,中气十足,丝毫不见老态。今年春节时,他还在中国文联主办的“百花迎春”春节联欢会上现身,开口献唱了一段《梨花颂》。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3月29日,老爷子刚过了82岁生日。隔天,他还在京剧院开会,又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办了场讲座。但仅仅一天后,他吃饭时突发气管痉挛,致使大脑缺氧,住院治疗。自此之后,便没有传出好消息。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许多文艺界名人纷纷哀悼……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2)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3)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4)

许多80后、90后,也默默为他的去世致哀。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5)

其实,大多数年轻人对京剧的印象,大概只是来自每年春晚时应景的“戏曲串烧”,最多再加上《霸王别姬》里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京剧和京剧演员的形象,似乎总是与传统(甚至保守)联系在一起——值得敬重,但似乎又十分遥远。

然而,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在舞台之下,玖爷这一生,远远比“传统艺术家”这几个字要精彩得多。就像他自己说的:生活很充实,不是除了唱戏,回家喝喝茶就完了!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6)

▲梅葆玖的《贵妃醉酒》

他是从小接受西式教育的公子,能说流利的英语,会跳舞,喜欢穿西装、爱吃牛排,西餐礼仪无可挑剔,有喝下午茶的习惯,爱喝卡布奇诺咖啡;

他爱听美声、交响乐,是音响发烧友。他也爱听流行乐,收集席琳·迪翁和迈克尔· 杰克逊的唱片,还在台湾看过MJ的现场……

他没有子女,但极其喜欢小动物,爱犬coco是纯种欧洲贵族犬,吃的蛋糕必须是上海“红宝石”;他还养了近20只猫,但都不是什么名贵品种,全是流浪猫。每天,一群猫咪围上来吃东西,是他“人生一大乐事”。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7)

他从中学起就自己研究拆装录音机,会看着图纸做模型,能做遥控飞机,超级爱玩各种电子产品,每次去日本演出都要逛秋叶原,大包小包地往回买。一次在美国,他看到一根电线,售价两万元,毫不犹豫地就买了下来:“那是白金抗噪音的。”

他还爱一切机械。爱汽车、爱飞机,小时候登台唱戏,一个晚上有10块钱报酬,他全拿去买飞机模型。中年时,他到一个香港友人家中,过了一把开私人飞机的瘾。他还爱哈雷摩托。京剧名家,哈雷摩托,这画风……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8)

▲梅葆玖在北京胡同里骑车。

他在舞台上是聘聘婷婷的美娇娘,下了舞台,却是十足的“纯爷们”,神色气质绝无半点女气。文革结束后,他去帮北京郊区农场运大白菜,光着膀子开大卡车。一位老大妈认出他,吓了一跳:“昨儿还看见你在电视里演小媳妇了,今儿怎么就成了大老爷们了?”

梅葆玖自己也承认:“按照我的性格,并不在乎唱戏不唱戏。如果我不上台,可能现在和我的两个哥哥一样,已经是一名出色的教授或者工程师了。”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9)

▲梅葆玖和父亲梅兰芳

谈梅葆玖的一生,自然绕不过梅兰芳的名字。可以说,无论是艺术还是性格上,梅兰芳都直接塑造了梅葆玖。

梅兰芳的做派,与当时的大多数戏曲演员都迥然不同。他生活极自律,不熬夜,不抽大烟,每天早起打太极,然后画画、读书、学外语,周末打羽毛球、看电影。对于子女,他也特别重视教育。他的九个孩子里,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人,其中梅葆琛毕业于震旦大学,后来成为高级建筑工程师;梅绍武毕业于燕京大学,成为著名翻译家;梅葆玥同样毕业于震旦大学,是著名的女老生。

梅葆玖是家中幼子,也是梅家唯一继承梅派艺术的子女。小时候,梅兰芳就安排他在上海租界的教会学校读书,梅葆玖在这里接受了正规的文化教育,学说外语,每逢圣诞节还要学唱赞美诗。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10)

▲小时候的梅葆玖

10岁时,因为觉得他嗓音条件不错,梅兰芳决定让梅葆玖正式开始学戏。不过,白天还是要继续上学读书,“万一嗓子出不来, 还可以干别的工作”,下午四点放学后,才开始学戏。

身为梅兰芳的幼子,学戏自然拜的都是名师:王幼卿教青衣,朱琴心教花旦,朱传茗教昆曲,陶玉芝教刀马。几年下来,才是梅兰芳亲自教授梅派戏。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11)

▲梅兰芳指导梅葆玖学戏

学戏间隙,梅兰芳经常会带他去见世面。他们到歌剧院听威尔第的歌剧,到剧场看乌兰诺娃的芭蕾舞,到电影院看卓别林的电影,在家读泰戈尔的诗……因为梅兰芳认为,各种艺术门类是相通的,京剧要发展,就要从西方艺术中学习、借鉴,“好东西就拿来”。听到喜欢的唱段,他还会指点儿子:“你听,人家这个女高音,音有多准!唱得多好!”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12)

▲梅葆玖(左)与父亲梅兰芳(中)、俞振飞同演《白蛇传》

除了梅派艺术,梅葆玖从梅兰芳身上继承的最大的财富,是乐观、宽厚的性格。

梅兰芳于1961年去世后,梅葆玖开始感受到身为梅派传人的压力和责任,渐渐收起了“玩”的心思,此时他30岁出头,正是一个京剧演员的黄金年龄,本该大展拳脚。然而,正在此时,文革开始了。

首当其冲被批判的,是男旦这个行当。这一下子断了梅葆玖的事业和生计,别说唱戏,就连吊吊嗓子,都可能被批判为“复辟封资修”。

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梅葆玖淡定得出奇:“不能唱戏,我也不生气,又不是我一个人不唱。说下午三点批斗我,我一看还有俩钟头,就先睡一觉。我想着,反正我认罪就行了。然后他们来揪我,我说我刚睡醒,洗把脸再走,他们都气得不行,反正他们怎么批我,我都不急。”不能唱戏,他只能负责剧团的音响,却正合他兴趣,那段时间,他把调音玩得炉火纯青。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13)

这乐天和宽厚,伴随了他一生。晚年,他辈分和身份都已经很高,一次去外地演出,报幕的小姑娘不认识他,把名字报成了“梅久保”。梅葆玖上台后笑着说,我叫梅葆玖,“久保”是北京的一种桃子。演完下台,小姑娘紧张地不停道歉,梅葆玖还是笑道,没事!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14)

▲梅葆玖先生指导年轻演员

年事越高,他的名字越成为一个代表传统艺术的符号。人们尊称他为大师,他却幽默地拒绝:“我不是,我是干活儿的,不要增加我的负担,想太多了身体会不好的。”

他平时教学生,总是亲自示范,年过八旬也依然如此。学生怕他累着,但他说,呆着不动享清福不是什么好事,“好多老人在家一待就朽了”。人们好奇他的养生秘诀,他便笑着说:“多吃苹果,多睡觉,少生气。”

梅葆玖个人情况(怀念梅葆玖舞台下的他)(15)

衡量一名艺术家的重要标尺,是他创作的艺术作品。然而在很多时候,艺术家的品格、修养与人生传奇,会让他的艺术更添一份独特的光彩。今天,且让我们为这位人生至为精彩的老人,献上敬意与纪念。

本文由环球人物新媒体整理编辑。

原创稿件,转载务经授权,否则维权到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