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苟志于仁矣感悟(每日一语 子曰)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苟志于仁矣感悟(每日一语 子曰)(1)

古论语典籍

在这段文字里,孙同逊,是恭顺的意思。不孙,即不恭顺,指越礼。固是简陋、鄙陋或寒酸的意思。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子曰苟志于仁矣感悟(每日一语 子曰)(2)

古文观止

孔子认为,对奢侈与节俭间的关系来说,奢侈了人就会越礼,但节俭了就会寒酸,这是人之常情,这是人自然本性的表现。平常我们往往会总是看到的现象是,富贵之人往往骄纵安逸,而贫穷之人往往节俭勤劳,都是人的本性使然。但孔子认为,尽管节俭会使人感到寒酸,但对于越礼之举,他却宁可寒酸,也要维护礼的尊严。俗话说,富而知礼,对于富贵、贫穷之人,富贵之人更容易学习仁道,更容易得到教化,这即是说,花费同样的气力富贵之人更容易改造掉奢侈的劣根性,改造掉越礼的毛病,而归于仁道。而对于贫穷之人,他们保持节俭的品质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寒酸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其实,从他们的骨子里想摆脱贫穷的欲望是无比强烈的,改造掉这种欲望是比富贵之人奢侈本性要花费更多的气力的。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高一级的需要是容易达到的,只有满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之后,才有可以达到道德需要的。以此而论,孔子的这种言论,是不符合人性实际的,也是不符合道德的。

子曰苟志于仁矣感悟(每日一语 子曰)(3)

好看的鲜花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孔 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在那个礼仪混乱的年代,孔子能够恪守寒酸的品格,这是孔子对礼仪的坚定恪守,是值得崇尚的。我们也应该恪守这样的礼仪品德。

子曰苟志于仁矣感悟(每日一语 子曰)(4)

光鲜夺目的花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