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

2019年11月15日,前尔必达CEO坂本幸雄正式被紫光将集团任命为高级副总裁兼日本分公司CEO。

在尔必达被美国的美光集团与韩国的三星集团联合围剿之后,72岁的坂本幸雄思前想后决定,接受紫光集团的邀请就任集团高管,并帮助紫光建立紫光日本设计中心。

这个选择,用坂本幸雄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想作为一个失败者结束人生,想自己做个了结。”

也因为这句话被世人认为选择清华紫光是坂本幸雄的复仇之举。

那么,坂本幸雄是谁?为何与美韩结下仇怨,让他不惜在古稀之年投奔中国?

半导体行业多方历练,坐拥日本芯片半壁江山

1948年在日本的坂本县出生了一个很普通的男孩儿,给予他厚望的父母为他起名坂本幸雄。

由于家中的经济还不错,坂本幸雄小的时候,家里有着当时各种先进的电器。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1)

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的他,从小就喜欢拆家具,尤其是为自己带来欢乐和宝贵回忆的电视机。

终于有一天,趁着家中更换旧家具的时候,坂本幸雄抓住机会将他垂涎已久的电视机给拆了。

可让他疑惑的是,拆开电视机之后并没有见到那些给他带来美好记忆的“小人”,有的只是安装零件和一个小小的芯片。

带着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坂本幸雄多次询问了父母还有老师,为什么电视机里明明没有人,自己却能在电视机上见到人呢?

面对拿着从电视机里拆下来的零件的坂本幸雄,不管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是老师都不能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苦寻无果的坂本幸雄带着这个问题渐渐长大,进入了日本著名的体育院校学习。

大学毕业后,坂本幸雄靠着自己的出众的表现被德州仪器的日本分公司做销售业务。

正是这个机会,让坂本幸雄有机会真正接触并从事了半导体行业。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2)

日本正值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凭借着美国的扶持和战后的经济复苏,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也融入了美国的血液,坂本幸雄所在的德州仪器就属于美国公司。

坂本幸雄十分喜欢和公司的技术人员交流,听他们讲解关于半导体和芯片产品上晦涩难懂的知识。

靠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刻苦钻研的毅力,他不但对芯片有了整体认识还对日本芯片产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坂本幸雄靠着出色的能力和远见,受到了德州仪器的分公司领导的赏识和提拔。

没多久年纪轻轻的坂本幸雄就成了德州仪器分公司的副社长,并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实现了分公司业绩呈直线性的增长。

正当坂本幸雄在日本半导体芯片行业初露头角并发光发热之际,日本本土企业神户制钢电子信息集团看中了他,给他提出了优厚的待遇想要将他挖走。

而在坂本幸雄的心里一直有一颗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他越是了解日本芯片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就越是迫切想要为日本的半导体芯片行业做些什么。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3)

考虑许久,坂本幸雄就跳槽来到了神户制钢工作。

当时的日本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可以说基本全面被美国把控。

而半导体芯片行业更是源源不断地为美国输送人才,然后将生产好的半导体产品再对日本高价销售。

这样一来,人才被美国拿走了,利润也被美国拿走了。

正在他想为日本半导体企业出分力的时候,日本企业神户制钢向他抛去了橄榄枝。

一进入神户制钢,坂本幸雄就制定了专业的销售策略。

他认为神户制钢的实力在当时已经属于世界五百强,加上是日本的本土产业,拥有各种政府优待完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价格优势占领日本市场。

经过神户制钢董事会的讨论,公司决定采纳坂本幸雄的建议,将利润降低一些,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渐渐地,神户制钢的产品因为物美价廉,成了仅次于美国芯片的最佳替代品,甚至销量反超美国,先后成为三菱,东芝等大型公司的主要供应商。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4)

势头正盛的坂本幸雄再次收到了联日半导体(UMC Japan)的邀请,他担任联日半导体公司要职,指导其芯片市场的运营和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坂本幸雄更是受到了日本各界产业的追捧,在当时日本社会中,一度把坂本幸雄称作“日本半导体教父”。

崛起的日本芯片难逃霸权魔掌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日本的本土产业的发展就已经让美国感受到巨大威胁。

曾一度辉煌的日本储存芯片产业让英特尔公司都避其锋芒,放弃与日本争夺存储芯片的业务市场,转型研发生产中央处理器的产品方向。

受到日本政府优待的日本半导体产业不管从市场占比还是生产能力都可以与美国企业抗衡,加上日本文化在精神层面的熏陶,成功取代了美国在日本工业的许多重要领域的芯片业务市场。

仅用一二十年的时间,日本就成了当时世界上存储型芯片的第一大生产国。1986年,日本半导体产品生产总量已经占全球市场的45%。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5)

不仅仅在市场和产量上战胜美国,而且在技术层面也讲美国逼得节节败退。

据当时媒体的记载,美国五十多家公司联合起来一起研发出来一种新的存储型芯片时,日本实际强劲的公司早就将这种芯片大规模生产还批量上市了,可谓是直接将美国企业挤出市场份额,毫无利润可言。

甚至就算全世界的半导体产业都进入寒冬,日本半导体企业依然过得四季如春。

凭借着质量和技术优势日本存储型芯片的销售额成了世界第一,成功占据了全球市场上存储型芯片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场。

1990年,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六家都是日本企业,剩下的四家多多少少还有日企参股。

这可着实气坏了美国半导体企业,产量上拼不过,技术上打不过,只能看着日本眼红的美国怎么办呢?那当然是使用经济手段制裁打压啊!

一方面,美国政府出手逼着日本签订著名的广场协议,打压日本的整体经济。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6)

另一方面,美国半导体企业再次联合起来向美国政府声泪俱下地控诉日本企业的“黑心欺压”,指责日本在半导体行业从事不公正的贸易倾销。

所谓贸易倾销就是一个经济概念,主要利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形成垄断。

美国政府一看“师出有名”就接下了美国半导体企业的控诉,在签订完广场协定的不久又强行追加《美日半导体协议》。

这两份强盗协议一经签订,对日本的经济造成了地动山摇般的巨大影响。

一方面美元通过自己的抬高日元币值的手段使日本经济大规模缩水,泡沫经济崩塌,其后劲一直延续至今让日本经济都处在停滞阶段。

而《美日半导体协议》直接限制了日本半导体产业对美国以及第三世界的出口份额,并且美国可以以反倾销的名义无条件对日本出口的半导体进行报复性征税

为了对抗美国一系列的无理针对,日本政府决定将存储性芯片产业从本国市场上剥离并集中到一个公司,便是尔必达公司。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7)

当时的日媒曾如此形容“天之骄子”尔必达:“拥有强大新技术研发能力的日立与拥有强大生技术能力的NEC(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二为一,将会诞生出世界上最强大的存储型芯片的制造商”。

1999年12月,受到日本产业界广泛关注的由日立、三菱和日本电气半导体产业部联合重组而成的尔必达公司诞生了。

坂本幸雄缘结尔必达,却遭受美韩联合围剿

尔必达成立后,本以为会带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可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能够更快地瓦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美国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制裁日本,还扶植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半导体企业在市场上来制衡日本企业。

这样一来,日本不但要面对来自美国的打压,还要面对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产业竞争。

在这种环境下,尔必达集团的存储型芯片的市场占有率直接从17%跌到了4%。

就在尔必达一筹莫展之际,尔必达的股东将求助之手伸向了此刻正带领着联日半导体团队创造佳绩的坂本幸雄,邀请他担任尔必达集团的C执行总裁。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8)

早就关注尔必达的坂本幸雄怎么会拒绝这一大好时机,只是满心期待着能够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的他还没有想到,他辉煌灿烂的日本芯片事业将会在这里画上转折点。

在尔必达上任之后,坂本幸雄就靠着自己在半导体行业届名望,很快在短时间内为尔必达集资1700亿日元。

获得资金后的尔必达立刻为厂房购置设备,才逐步让尔必达的存储性芯片的生产走上正轨,业务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才开始上升。

到了2009,尔必达的市场占有率才恢复到接近成立之前的份额——16%。

本以为从此之后尔必达会大展宏图,成为日本的“芯片之光”,但现实却不允许。

组成尔必达的三菱、日本电气和日立都是日本半导体行业界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到了一家公司后谁也不服谁。

早在坂本幸雄来之前,尔必达内部就一直斗争不断。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9)

尔必达集团的公司组织架构设计考虑到的是各个重要职位由三家企业各出一人,上到社长下到科长,负责人与副手都是由三方势力制衡担任。

例如部长是日本电气的那么他的副手必定是三菱和日立的。

这样的架构导致了一个问题,便是公司政策很难做到令行禁止,以及分利不均导致而产生的内耗。

事实也正是如此,坂本幸雄来到之后筹集到的资本几乎将全部都投入到了日本电气的厂房之中,这无疑是火上浇油。

不出几年,负责研发的日立和三菱基本上被日本电气挤出了尔必达,这无疑对尔必达集团的技术和生产造成重大冲击。

福无双至,此时的坂本幸雄和尔必达也迎来了一生之敌——韩国三星。

尔必达终成败局,坂本幸雄另谋发展

尔必达被日本电气掌控后,一直都是以量产为主,但是日本电气在半导体方面的经营方式一直都存在争议。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10)

没有尔必达的时候,日本电气的半导体事业部一直处于低利润的策略。

根据相关统计,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日本电气就凭借着大批量的生产和极低的价格来抢占市场。

1985年到2000年的短短十五年,日本电气的存储性芯片的销售额就翻了一番,可所获利润只有百分之二点多,即便是最高的利润点也不超过百分之三。

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尔必达身上,尤其是日立和三菱被挤出之后,尔必达的利润也是如此。

繁杂的生产工艺流程更是将尔必达的成本大大提高,如此一来,尔必达的利润连之前的日本电气的百分之二都比不上

根据汤之上龙披露的三星和尔必达在生产2005年最尖端的512MB 存储性芯片的对照数据,人们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在生产存储型芯片的过程中,三星成品率是83%,可尔必达的成品率是98%。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11)

这就意味着,如果处理同数量的晶圆和芯片产品,尔必达的做工成本是三星的两倍,这就导致了在同样的价格市场之下,尔必达的存活几率越来越小。

如果在其他行业,薄利多销或许还能支撑企业存活,但是在半导体的行业而且是在被制裁被打压的情况下,根本经不起一点风浪

果不其然,由于美国的债务危机和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半导体量产,2007年之后全球市场上的存储型芯片的价格大幅下降,2008年之后存储性芯片的需求更是直线下跌。

如此严峻的环境,让尔必达全年的盈利直接成巨大的亏损状态。

为了挽救尔必达的危境,日本政府于2009年颁布了《产业再生法》修正案,让日本政府能够可以对拥有国际领先技术但经营困难的私企提供帮扶,尔必达便是第一个受益者。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12)

2009年6月,日本政府为尔必达提供担保并给尔必达提供了三百亿日元公共资金和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的一千亿日元的投资。但这也只能解决账面问题,尔必达的根本原因不解决,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而韩国三星的步步紧逼,直接让尔必达的末日提早到来。

韩国三星的崛起是可预见的,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韩国就开始研发存储型芯片。

从1974年到1992年,韩国三星的存储性芯片的业务一直都是亏损状态

后来国际市场上存储性芯片的暴涨,三星才有机会与日企持平。

在芯片市场凋零的时候,尔必达选择了收缩规模,以求降低成本,可以三星为首的韩国企业受到美国的扶持不减反增加大生产。

这种“反周期投资”的策略给了尔必达最后一击,成了压死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13)

可以说,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缩减规模是企业的常规操作,但是这类操作虽然能够让企业短暂的存活,却容易让企业永远失去未来的竞争机会。

当时还在尔必达当职的坂本幸雄也没有料到,韩国企业能够果断的实施“反周期投资”。

最终,在美国制裁日本经济和韩国三星步步紧逼的联合围剿之下,尔必达挣扎了几年,最终倒下了。

坂本幸雄在后来曾表示尔必达的失败是因为日本存储型芯片市场的衰落和美国的经济制裁以及韩国企业的“不正当竞争”。

尔必达的破产,标志了以日本半导体行业为主日本产业经济的衰败。

日本芯片产业倒下了,但在它的西方有一个大国正在自主研发芯片,力争有一天能够做出自己的芯片,那个大国便是中国!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14)

此时已经年过古稀的坂本幸雄似乎看到希望,不但接受了紫光的邀请出任高管,还在中国开办公司继续进行着他未走完的半导体之路。

结语

坂本幸雄是日本半导体行业的标志性人物,他的存在是日本芯片行业腾飞和衰败的历史见证。

虽然曾经被称为“日本芯片教父”,但是坂本幸雄终归是个芯片行业的经营性人才,并非核心技术型人才。

有人曾说,坂本幸雄早年的成功是因为吃了当时芯片行业的红利,可谓是“风口浪尖处,猪都能飞起来”。

紫光科技坂本幸雄(日本芯片巨头坂本幸雄)(15)

我们不可过于神话坂本幸雄在半导体产业的作用,也不能小觑坂本幸雄在半导体行业中扮演的角色,经验丰富的经营人才也是目前中国芯片行业不可或缺的。

不服被美韩联合搞垮前来投奔中国,抱着“复仇”心态的坂本幸雄也实实在在为中国的芯片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和力量。

希望坂本幸雄能够在中国的行业中能够有一番作为,更祝愿中国的芯片行业能够蒸蒸日上,傲视群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