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秦国的灭亡(战国后期秦灭国之战)

前237年,秦王嬴政亲政,客卿李斯提出灭六国之建议:“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若怠而不急,异时诸侯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嬴政遂改蚕食缓进为“急进鲸吞”之举,即贾谊《过秦论》所言“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故嬴政在攻灭六国之战争上呈主动出击之势。

先秦秦国的灭亡(战国后期秦灭国之战)(1)

秦王嬴政十年时之国土

秦王嬴政灭山东(崤山以东)六国原定计划是先灭赵国的,但在灭赵过程中,韩国南阳守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地,于是,韩国之灭亡走在了赵国前面。

秦灭赵之战由秦国名将王翦主持,起于前236年,至于前228年,历时九年。

前236年,赵悼襄王伐燕,王翦趁赵国空虚之际伐赵;

王翦率秦军一部由上党进攻太行山山脊之阏与,并克之;

杨端和率秦军一部由上党进攻轑阳,并克之;

桓齮率秦军一部由原韩国南阳地,进攻赵国南疆安阳、邺邑,克九座城邑;

秦三路大军总兵力约三十万人,对赵都邯郸成西部、南部半包围之状。

赵悼襄王急命边防大将李牧和其所率领的边防军急速南下抵抗秦军:西路以李牧为将以抗王翦军;南路以扈辄(zhé)为将以抗桓齮军。赵军总兵力约二十万人。

双方战事成相持状态,旋即疲兵休战,各保疆域。

前235年,赵悼襄王去世,赵幽缪王立。

前234,桓齮军绕道漳河下游,迂回扈辄军之左侧背,攻取邯郸东南方之平阳,又乘胜西进攻取赵国之武城,扈辄阵亡,斩首赵军十万。此战史称“平阳之战”,秦王嬴政亲自到前线慰问秦军将士。

平阳、武城南有漳河,背靠赵南长城,若秦军突破赵南长城防线,赵都邯郸南边就直接暴露在秦军的铁蹄之下。

先秦秦国的灭亡(战国后期秦灭国之战)(2)

漳水(漳河)位置图

前233年,赵幽缪王立即调西路李牧军回防邯郸南,实施反攻,李牧军与桓齮军战于宜安肥下,秦桓齮军败,退保安阳,秦军损失十余万人,李牧亦因此战被封“武安君”。此战史称“宜安之战”或“肥之战”,是赵国最后一次谢幕之战。

先秦秦国的灭亡(战国后期秦灭国之战)(3)

宜安之战(肥之战)作战经过图

前232年,王翦军改由太原出井陉关以攻邯郸之北,并分兵一部由桓齮率领由安阳、邺邑以攻邯郸之南;李牧移军井陉关以阻击王翦军,分兵一部由司马尚率领于邯郸之南以御桓齮军。

王翦军与李牧军大战于番吾,秦军大败,此战史称“番吾之战”;进攻邯郸南部之桓齮军,亦为司马尚军所扼,未有进展,桓齮恐秦王嬴政怪罪,出走燕国,桓齮从此消失在历史之中。

番吾之战,赵军也损失惨重,只得退守都城邯郸。秦军再无攻势,两军休战了三年。秦军在休整期间,灭了韩国。

(秦国攻打赵国,没想到韩国吓得够呛,主动向秦国称臣纳贡,当了秦国的藩属国,前231年九月,韩国南阳守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地,秦王任命腾为内史,后来称呼为“内史腾”。秦王令内史腾率军灭了韩国)

李牧之死。王翦两次进攻邯郸,均为李牧所扼,无功而返,于是,秦国故伎重演——“反间计”闪亮登场了。

秦第一次反间计:长平之战,秦范雎使人携千金赴赵行反间,赵孝成王以赵括撤换廉颇,致四十余万赵军被坑杀;

秦第二次反间计:魏信陵君河外破秦之战,秦庄襄王使人携万金于魏行离间,魏安釐王夺信陵君之军权,合纵之军瓦解;

此为秦第三次行反间计,秦王使人携重金贿赂赵幽缪王嬖人郭开,诋毁李牧与司马尚,前229年,赵幽缪王罢黜李牧与司马尚,而使赵葱及颜聚代将,李牧不受命,赵王捕而杀之,并废司马尚。郭开这个小人物还真改写了历史,使秦统一之路,提前了好几年。

先秦秦国的灭亡(战国后期秦灭国之战)(4)

秦灭赵作战经过图

李牧已死,司马尚被废,秦军扫除了前进的“障碍”。前230年、前229年,赵国遇到严重旱灾,国内缺粮,人心浮动。前229年冬,王翦率上地(今陕西省北部)兵、羌瘣(huì )率羌兵,出井陉关,攻邯郸之北、西;杨端和率河内(今河南省新乡一带)兵,由邺邑进攻邯郸之南;邯郸腹背受敌。前228年三月,王翦主力军击破赵葱军直逼邯郸,并杀赵葱,占东阳,颜聚惧逃而去;是年十月,秦军克邯郸,俘虏赵幽缪王,赵国灭亡,秦国在赵地设置邯郸郡。

先秦秦国的灭亡(战国后期秦灭国之战)(5)

井陉关位置图

赵悼襄王之嫡子、公子嘉率其宗族数百人奔代,自立为代王,与燕结盟,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继续阻止秦国北进。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虏代王嘉,赵国彻底灭亡。

后人有论:“李牧死,赵国亡;赵国亡,六国灭”、“六国之亡,非无良将,惟多庸主”。

以苏洵《六国论》结束这篇文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注释:

韩国南阳:今河南省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大致是今天的河南济源、焦作、获嘉一带,郡治在今焦作市的沁阳市;并入秦国以后改叫“河内郡”。

阏(yān)与:今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镇至河北省邯郸市涉县间之山隘。

轑(lǎo)阳:今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

邺邑: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

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东。

武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西南。

宜安: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

肥下: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西。

番吾: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境内。

内史:官名,管理秦都咸阳,相当于今天市长和军分区司令的管理权限。

东阳:太行山以东。

代:今山西省恒山山脉以北地区。

上谷: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孝南新堡镇大谷城村。

易水:河流名,在河北省西部,源出易县境,入南拒马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