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做饭是在家里学吗(你家孩子会做饭吗)

你家孩子会做饭吗?会干家务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小学生学做饭是在家里学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小学生学做饭是在家里学吗(你家孩子会做饭吗)

中小学生学做饭是在家里学吗

你家孩子会做饭吗?会干家务吗?

中小学劳动课要学煮饭、种菜、修家电了。这消息一出,引发了众多家长的热议,这个话题一下子被送上了热搜。

其中,在烹饪方面要求孩子要会择菜、洗菜、做几道菜、包饺子等。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要求学生要会种植和养护动植物,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

说实话,我看到这个消息是非常开心的,劳动课终于被重视了。

这也让我回想起我们80后的人上学时的样子。

记得我们上初一时就有劳动课。那时候没有课本,老师自己给我们备课。

老师给我们讲的全是生活中实用的技能。教我们如何种菜、如果嫁接果树、识别各种植物、修理家电等等。

那时候的孩子动手能力都很强,回家经常帮家里干农活,收小麦、种玉米、割草、锄地,没有不会干的。

父母如果去地里干活了,我就负责在家做好饭,装到罐子里提到地里,这样父母就可以节省回家吃饭的时间多干活了。

干这些活的时候,我也就是一个小学生。再看看如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几个人照看一个孩子,哪里舍得孩子做家务、参加劳动。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很多都没见过小麦长什么样,无法区分韭菜和小麦。很多孩子上小学了,连碗都没洗过。自己床上的被子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忙整理的。

家长往往会给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你干。”

家长的包办、过度照顾,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动手能力。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做饭、参加劳动?

做饭、做家务,这些基本的劳动,不就是基本的生存能力吗?

试想一下,一个孩子,如果不会做饭、做菜、不会洗衣服、不会拖地、不会用燃气、不会游泳,不会谈恋爱,不识感恩,那么,文化课考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教育不能只读书,起码的生活技能得有。

  • 劳动能让孩子更有责任感

    很多家长都说孩子没有责任心,不懂感恩,其实,说到底责任都在父母身上。

    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单可以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劳动锻炼可以让孩子的手、脑、眼的协调能力更好,而且也可以从劳动中领悟父母对家庭的付出,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所以洗袜子、洗背心、洗碗、擦桌子、整理自己书桌、床铺这类简单劳动,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完成。

    让孩子通过家务劳动体会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珍惜劳动成果。

  • 劳动能让孩子学会自我生存

    看过一个很感人的故事。

    一个叫阿花的女孩从5岁开始,就出现在厨房,踩着小凳子做早餐。

    阿花9个月大的时候,妈妈的癌症复发了,医生说她可能只能再活4年了。

    阿花妈妈决定,在她离开之前,要教会阿花做饭。

    她告诉阿花:“做饭这件事和生存息息相关,我要教会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务。学习可以放在后面,只要身体健康,能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于是在阿花四岁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条围裙,爸爸送给她一把儿童菜刀。之后,做早饭就成了阿花每天早上的“固定工作”。

    厨房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很危险。可是妈妈没办法,她只能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生存。妈妈在日记里吐露真心话:“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我都要让她自己来,让她自己思考和体会。这样有一天,哪怕我不在了也没关系。”

    生存的能力是这位妈妈能留给孩子较好的礼物,这些基本的生活技巧里藏着生活的哲理。只要孩子自己会做饭,会做家务,那么他就能在任何状况下活下去。

  • 爱劳动的孩子更聪明

    孩子参与劳动时,不但能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对于一些动作幅度大的劳动,还能提升孩子的粗大动作技能。

    举个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扫地。

    我们家长当然能轻松完成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要完全掌握要领,其实也很不容易。

    首先,要确保双手有足够的力度和正确的角度可以握好笤帚。

    其次,要观察每扫一次是否能连续且没有遗漏的地方,很考验观察力。

    接着,还要能熟练的把垃圾集中准确的倒入垃圾桶而不散落在外,考验手眼和四肢的协调配合。

    完成扫地这个动作过程,孩子也需要学习技巧、观察、协调四肢。

    如果经常锻炼,孩子也会变得更加聪明。

    一项研究发现,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是简单的家务劳动的人,比那些小时候从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快乐、也更有成就。

    体力劳动和脑力学习从来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减少孩子的体力劳动,就等于降低相应的学习能力。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需要有能力、有体力、会动脑也能实干的人才。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让孩子多劳动。

    让孩子做家务、参加劳动,并不难

    其实,孩子们对于做家务劳动有着很大的兴趣。一是觉得好奇,二是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孩子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只要父母因势利导,孩子便会爱上劳动,并且乐在其中。

    1、父母带头

    想让孩子做家务、参加劳动,家长不能光做指挥者,要给孩子带头,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带着孩子一起动起来。

    比如,和孩子来一个拖地比赛,家长从这头拖,孩子从那头拖,看谁拖得又干净又快。

    2、给孩子机会

    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家长怕麻烦,当孩子兴趣满满地说:妈妈,我也要和你一起做时。我们为了能尽快干完手上的活,就会对孩子说,你又干不好,光捣乱了,去写作业吧,我一个人干。

    不给孩子机会,孩子怎么能干好呢?

    3、多鼓励、表扬

    孩子第 一次尝试洗碗就把碗打碎了,你是不是批评孩子了?碗都不会洗,笨死了。想想这样说了以后,孩子还会再主动干家务吗?

    孩子做不好很正常,家长要多鼓励、多表扬孩子,孩子才有继续做的动力。

    人生的路很漫长,早点学习照顾自己,吃饭,穿衣服,洗衣服,用电器等基本生活技能很重要。

    希望劳动课不要再流于形式,实实在在地让孩子学些实用技能。

    不要害怕孩子身上出汗,手上长茧。只有使人劳累、流汗、长茧子的劳动才能培养出细腻、敏 感、坚强有温情的心灵。

    对于中小学孩子要学做饭,要上劳动课,您是怎么看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