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蟪蛄且不知春秋 蟪蛄不知春秋夏虫不可语冰

年轻气盛时,总喜欢与人辩论。每每遇到不同观点,总要分辨一番,有时也会因此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动肝火,伤了和气。那时,真是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义凛然。

年龄渐长,才慢慢体会到,有些争论实在没有意义。第一,有些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所以何苦各执一端,拼命拉扯?第二, 因为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学识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有些人会偏执于自己的见解,你根本无法与他沟通。那么你们的争论就是白费口舌。这就是庄子所说的,蟪蛄不知春秋,夏虫不可语冰。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有人问孔子的弟子子贡,一年有几个季节。“四季。”子贡笑答。“不对,一年只有三季!”这个人断然否决子贡的回答。然后两人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孔子说道:“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

真正有智慧有修养的人,是不会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与人进行无谓的争论的。

著名语言大师季羡林,有一次,去饭馆吃饭,隔壁桌坐着一对母子。母亲有事走开,小孩独自在座位上,贪玩爬上桌子,不慎脚滑。季羡林见状,生怕孩子摔倒,急忙把孩子抱了起来。这时,孩子大哭,母亲闻声而来,以为季羡林弄哭孩子,于是破口大骂:“你干嘛欺负我小孩,要是我孩子有事,我跟你没完。”季羡林什么也没说。

层次不同,即使辩解,也只能引起一番争吵。季羡林不辨不解,旁观者自有公论,这是智慧之举,更是崇高涵养。

不和固执的人争长短,是一种沉默内敛的修养;不和愚蠢的人辩是非,是一种淡然处世的智慧;不和狂妄的人论高低,是一种适时退让的胸襟。

人生苦短。酒逢知己,我们就敞开胸怀,各抒己怀;话不投机,就淡然一笑,避开机锋。转过头,摆弄一下花草,写几个大字,看一篇文章,岂不乐哉!

夏虫蟪蛄且不知春秋 蟪蛄不知春秋夏虫不可语冰(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