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生物如何鉴定(新知问答科学家都头疼)

藻类生物如何鉴定(新知问答科学家都头疼)(1)

编者按:开阔新视野,分享好知识!《新知问答》是新华网客户端和知乎联合出品的知识类问答栏目,致力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发现、聚合和传播高品质原创内容。

生物分类学一直在随着生物知识的丰富不停改变,例如蓝绿藻被更名为蓝细菌,白蚁被认定是一种蟑螂。

动物、植物这两个大的分类层级不曾遭到强烈的质疑,然而分类学天空中还是漂着一些小乌云的,分类学家决定手工擦除这些乌云。植物分类学动作比较快,他们把自己分类理论中解释不了的通通开除出植物界,表现形式为出版分类学著作的时候不收录某些生物,如果说他们把原核生物和真菌开除还能引起部分共鸣,那他们开除某些藻类这种行为就有点奇怪了。

他们为什么要开除部分藻类的植物户籍呢?因为这些藻类有点像动物,例如裸藻,也叫做眼虫,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壁,具有叶绿素,可以自养,同时也有鞭毛能够四处运动。

藻类生物如何鉴定(新知问答科学家都头疼)(2)

裸藻示意图

接下来介绍的这个物种被广泛地称为甲藻,这明显是植物名称,由于其鞭毛构造能够游泳,所以也曾一度被分类为动物。

藻类生物如何鉴定(新知问答科学家都头疼)(3)

甲藻示意图

甲藻,单细胞生物,又被称为双鞭毛虫,大部分具有铠甲一样的细胞壁,含有叶绿素和多种类胡萝卜素,能够自养,因此一开始被认为是植物。甲藻具有1-3根鞭毛,通常情况下是两根,一根向后的长鞭毛,另一根被称为侧生毛。鞭毛从细胞外壁的鞭毛孔中露出,侧生鞭毛螺旋挥舞提供了大部分推进力,长鞭毛主要作为舵,很少提供推进力。

1981年的时候,分类学家汤玛斯·卡弗利尔-史密斯(Thomas Cavalier-Smith)对此类生物的分类比较模糊,于是他看了一下这几位的造型,又考虑了一下生物进化史,最终决定把这些都统称为色藻(Chromista),以此来归类红藻和双鞭毛虫及其后代,这个分类眼光非常独到以至于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在此之后对于甲藻的生理学研究也在继续深入,很多科学家都发现纯自养型甲藻很少,甲藻可以依靠异养的方式生活。

一份1997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展示了一种甲藻的捕食方式:

藻类生物如何鉴定(新知问答科学家都头疼)(4)

柏林拟多甲藻捕食受伤的线虫

1.柏林拟多甲藻腹部靠近一个受伤线虫

2.释放捕捉丝

3.摄食管吸食(由于压力作用细胞上体部变形)

4.离开被摄食的线虫(捕捉丝仍有残留)

接下来又有科学家发现了甲藻另外的异养方式,用一个笼式结构来捕食,甲藻甚至还可以利用鞭毛在局部区域制造水流来捕食细菌。

这一切都说明甲藻有动物的特征:运动、异养。

到2005年,分类学家们决定把这些长着鞭毛的藻类通通叫做囊泡藻(Chromalveolata),后来他们用最高层级的分类级别“界”把所有带鞭毛的藻类都归类进来,并且囊括了更多的物种,甚至把纤毛虫(代表生物草履虫)和卵菌门(水霉)也给归类进来。

所以,动物没有细胞壁是因为分类学家把带有细胞壁的开除了而已。

生物分类学受到了社会文化和自身学科发现不足的双重影响,不仅给学术界自身,也给公众带来了困扰,例如最近他们喜欢炒作海带不再归类于植物了,而他们却不太敢公开承认其实动物分类界早在十几年前就把草履虫也给开除了。

从生物生理和生物进化的角度上来看,起源于十几亿年前的红藻可能是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祖先,维持了细胞壁的藻类最终登陆进化成各种植物。而在红藻出现后不久,原始藻类与海洋中的细菌发生了一些内共生效应,最终丢失了细胞壁,从而使得动物细胞的进化产生了更多的可能,也就进化出动物。

作者:五莲花开(知乎用户)

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新华网客户端和知乎的立场及观点。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