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的故事(1.我的一个世纪)

只有心存善念,才会迎来更多美好的事物,你的善良终究会有回报。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位传奇女子,在那个人人自危、动荡不已的岁月之中,她用自己的善良无心插柳,无意间推动了我国解放饰演的前进步伐。她就是董竹君,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女企业家。她的一生充满坎坷却又不凡。1929年,我国开国上将宋时轮流落上海,就曾经接受过董竹君的帮助。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期将为您详细讲解红颜商人董竹君是如何在乱世中无心插柳收获芬芳的。

一、董竹君的早年

董竹君1900年出生于上海,父亲董同庆是一名黄包车夫,母亲以洗衣为业,日子虽然清苦,但胜在温馨,虽然生活贫寒,但董父董母却是少有的开明之人。他们坚信,只有读书才是孩子最好的出路,毕竟在那个年代,当时的家庭就是男孩子也未必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就这样,董竹君被送去私塾读书。

可是好景不长,在董竹君九岁那年,父亲染上重病,父亲的病倒意味着家里非但没有了收入来源,还要支付高昂的医药费,这对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万般无奈之下,在董竹君12岁那年,董富终止了董竹君的学业,为偿还欠下的债务,将他卖去了青楼做清官人从此以卖唱为生。也就是这个时候,董竹君遇到了需要借着青楼掩人耳目打探消息的革命党人夏之时,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的故事(1.我的一个世纪)(1)

二、督军夫人

一个是气质出众,出淤泥而不染的轻盈佳人,一个是书生意气,风华正茂的有志之士。一来二去的,两颗火热的心越走越近,相互吸引,很快就碰撞在了一起,陷入爱河。

为了能与夏之时堂堂正正地在一起,董竹君装病逃出青楼,夏之时也实现了他对董竹君的承诺,两人登记结婚,同赴日本,历经磨难,终于修成正果。婚后的董竹君并没有如当下之时所愿,安于相夫教子的生活,只因他心中始终坚信,只有读书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选择进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继续读书,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1915年夏之时奉命回四川,可生性多疑的他又怎么会放心貌美如花的妻子独自留在日本?更何况在他看来,董竹君还有一段曾经在青楼的不堪经历,要说完全不介意,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将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叫到日本,名义上是为陪伴董竹君读书,实则是监视董竹君的一举一动,以免他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事。1917年秋天,董竹君顺利毕业,此时,已经接受了新思想的他萌生了继续去法国巴黎深造的想法,开拓眼界。可是这一想法刚一开口,就被夏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扼杀在了摇篮中。

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的故事(1.我的一个世纪)(2)

董竹君和他丈夫

大男子主义思想作祟的夏肢时,怎么能够允许原本依附于他的妻子一步步变得独立耀眼,这让他的面子往哪儿搁?无奈,董竹君只好妥协,收拾行李前往四川成都,和当时已经被任命为四川都督的夏之时团聚。彼时正值夏之时春风得意之际,可惜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多美好的爱情,在碰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后,都会选择低头让步。董竹君和夏之时也不例外,在婚后,他们育有四女一子。

可让董竹君失望的是,夏之时虽然是接受过新思想的革命人士,可在有些方面,他的骨子深处还保留着那些封建守旧的老调。比如他重男轻女,对四个女儿动辄就是打骂,对儿子却是宽和无比,俨然一副慈父的形象。大女儿很有弹钢琴的天赋,董竹君想给大女儿买钢琴时,却遭到了夏之时的狠狠斥责,并直言女儿都是外人,何必在外人身上白白花钱。董竹君觉得自打来到四川之后,一切都变了。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想象之中相去甚远。这样的落差让已经接受新思想的董竹君时常觉得压抑、苦闷,甚至是窒息。

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的故事(1.我的一个世纪)(3)

三、创办实业的最初尝试

于是,他着手创办了织袜厂和黄包车租借公司,想靠着自己做出一番事业。但初次经营,董竹君没有丝毫的经营管理公司的经验,企业生意并不理想,甚至亏损。眼看着亏损越来越大,最后董竹君只得放弃。初次创业失败,但并没有击垮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反而为他日后创立锦江饭店、进驻商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正在这个时候,夏之时也因为在党派之争中站错了队伍而被撤职,不得不赋闲在家,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终日与鸦片为伍。眼看着当年意气风发的丈夫变成了如今这般毫无斗志、不思进取的瘾君子,董竹君非常失望。可更让他心灰意冷的是,染上烟瘾的下肢时脾气反复无常,稍有不顺便对董竹君拳脚相向,连带着四个女儿。

而也时常战战兢兢,董竹君看在眼里,心疼不已。若是跟这样的人继续过下去,那以后的日子无非就是一再忍受。对未来深感绝望的董竹君痛定思痛,决定与夏之士离婚。夏之时满口拒绝,他认为脱离了夏家的董竹君一定会处处碰壁,最后还是会乖乖回到他的身边。可董竹菊偏偏天生傲骨,丝毫不屈服,他毅然决然带着四个女儿净身出户,离开四川,回到了出生地上海。想想一个女人想要带着四个孩子在诺大的上海立足谈何容易,更何况还是在那个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的乱世力。在这期间,典当行成了董竹君经常光明之地,只有这样,才能为他和女儿争着一丝生存下去的希望。1935年3月15日,坚持和夏之时办完离婚手续后的董竹君创立了锦江川菜馆,凭借精美的装修,高超的厨艺,锦江川菜馆顾客盈门,生意一日好过。

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的故事(1.我的一个世纪)(4)

一日,上海滩,大名鼎鼎的黄金荣、杜月笙、张肖玲等都经常光顾此地,后来上海、南京等地的军政要员也慕名而来。那么董竹君和宋时伦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又是怎么认识的呢?请继续往下看。宋时伦,1907年出生,祖籍湖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因为此遭受了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迫害,不幸被捕入狱。后来经过友人的东奔西走,宋时轮才得以保释逃过一劫。出狱后的宋时轮急于找到党组织开展后续工作,可当时由于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的大肆搜捕、残酷压迫,当时的共产党人为党内安全都转入了地下秘密工作。宋时伦联络不到组织,又没了盘缠,只得以给报社写稿子艰难度日。好在天无绝伦之路,就在董时伦走投无路之际,幸运的他遇到了好友李唐鳄,宋时伦毫不避讳地对其诉说了自己的窘境。于是李唐鳄写了一封推荐信,叮嘱他带着信。

去寻求董竹君的帮助。彼时董竹君的手中并不宽裕,可在日本接受过新思想的他,对革命党人改变时局的理想异常赞同,也时常向往。虽为女儿身,可他心中的理想、抱负、眼见等都不逊色于寻常男子,所以只要是遇到有识之士和革命党人,他都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不出所料,宋时伦道明来意后,董竹君很爽快地送给宋时伦足够的资金,让他去找党组织。在此之后,宋时伦前往老家湖南,终于同大部队汇合,一步一个脚印和敌人作斗争,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从无名小卒历练成高级将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一位战功卓越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团总司令。

四、创办及发展锦江

1949年上海解放,董竹君带头积极响应工商业的国有化改革,按照上海市政府公司合营政策的指示,在锦江川菜馆的基础上创办了锦江饭店,这时候的董竹君已不再是初入商界的小白,多年的经商生涯也让他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在他的精心打理下,锦江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但成为了上海第一家可以接待外宾的国字号饭店,而且还承办了诸多上海的重要会议。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当时的董竹君和宋时轮都没有料到,20年前的匆匆一别,竟然还有再见面的一天。1950年,在政府组织的一场企业家年会上,身为锦江饭店董事长的董竹君应邀参加,两人时隔20年终于再次见面。当宋时伦看到董竹君,一眼便认出了眼前之人,便是当年自己流落上海时深明大义、慷慨解囊的恩人。而此时的董竹君早就将20年前资助过宋时轮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毕竟当年受过锦江川菜馆恩惠的人不计其数,他又并非施恩图报之人,正疑惑身居高位的司令员怎么会认识自己一个微不足道的商人,直到宋时伦把当年董竹君帮助过他的事和盘托出董竹。

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的故事(1.我的一个世纪)(5)

因这才恍然大悟,记忆里落魄的少年同眼前气宇轩昂的司令的模样逐渐重合后,董竹君又惊又喜,没想到时隔20年两人还能见面。在这之后,董竹君和宋时伦二人很快成为了好友,宋时伦将自己在抗战中缴获的一把日本军刀送与董竹君,作为二人友谊的见证。之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宋时轮再度上战场杀敌后凯旋而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军衔。就这样,董竹君20年前无意间的一次善举改变了宋时轮的人生轨迹。

试想,倘若没有他当年的善意施恩,也许宋时轮不会那样顺利地与组织汇合,更别说之后带兵抗日,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战功。纵观董竹君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傲然挺立,不畏艰险,身处乱世,迎难而上,着实算得上一代奇女子。着实,董竹君手里的牌并不好,可她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打出了一副好牌,她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身处逆境,只要心存希望,缝隙里也能开出圣花。

五、退居二线

1951年,上海市委提出把锦江改为招待重要领导和外宾的场所。董竹君毅然将锦江两店交给国家。同年6月,锦江饭店正式挂牌。董竹君任董事长兼经理。1953年,她改任董事长兼顾问,退居二线。

后来,董竹君多次当选上海市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文革期间,曾受到冲击, 受过6年牢狱之苦。1979年,公安部正式对她予以平反。此后,除了参加政协的活动外,董竹君一直过着平淡的日子。并于97岁高龄时辞世,结束了传奇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