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505途经站点(走向融和记重庆客运段昆明车队K167次4组)

在重庆客运段昆明车队,K167次车4组是一个特殊的班组:44名乘务员有12名是转岗职工这些转岗职工有的来自工务系统,有的来自建筑段配件厂,还有的是餐车改职人员,他们大多年龄偏大,长期与机械设备打交道,缺少服务旅客的技能,对客运规章不熟悉加上原单位和重庆客运段的管理模式有巨大差异,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如何让他们在心理上融入新的团队……重庆客运段为此花了不少心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k1505途经站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k1505途经站点(走向融和记重庆客运段昆明车队K167次4组)

k1505途经站点

在重庆客运段昆明车队,K167次车4组是一个特殊的班组:44名乘务员有12名是转岗职工。这些转岗职工有的来自工务系统,有的来自建筑段配件厂,还有的是餐车改职人员,他们大多年龄偏大,长期与机械设备打交道,缺少服务旅客的技能,对客运规章不熟悉。加上原单位和重庆客运段的管理模式有巨大差异,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如何让他们在心理上融入新的团队……重庆客运段为此花了不少心思。

转岗初:各种状况频频

书记、车长曹倩2009年就在昆明车队工作,据她讲,这些人刚来时很迷茫,很多人认为乘务工作无非是开关车门、打扫卫生而已,而如何与旅客打交道、如何为旅客改签等服务方面的意识几乎没有,安全业务知识更是匮乏,很多人连紧急制动阀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

为了让这批人尽快上道,车队首先对这批人进行了集中培训,然后派出优秀的老列车员以老带新,通过跟车实习,让大家尽快掌握必备技能,并在考核合格之后才允许上岗。

50多岁的老王原是重庆建筑段配件厂的工人,由于以前一直是上白班,第一次单独值乘时,凌晨6时打起了瞌睡,忘记开车门,导致一名旅客漏乘。

事发后,车队书记单独找他谈心,车队队长又给所有班组“打招呼”——对转岗职工必须进行盯控,岗区党员到站前须协助车长检查转岗职工工作状态。<br>  同样来自配件厂的老赵刚转过来上班时,一位旅客向他提出要求:“床单太脏了,能不能将卧具换一下?”“铺盖没多的哈,不能更换!”老赵给出生硬的答复。

对此,旅客意见很大,找到车长,车长立即随旅客回到车厢,给旅客赔礼道歉之后,当着旅客的面批评老赵:“我们做的是服务工作,说话要委婉,旅客的要求要尽力满足。”“他自己弄脏了,说话语气又不尊重人,我凭啥子给他换嘛?”老赵始终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

回到车队,车长专门和老赵进行了促膝谈心:“旅客的身份形形色色,素质高低不齐,做服务工作,要学会包容和忍耐,不要把小事弄成大事。雷都不打笑脸人,遇到麻烦,笑一笑就过去了。服务工作是一门艺术,以心换心才能收获快乐!”

经过这次促膝长谈,老赵心中豁然开朗。随着心态的慢慢调适,他渐渐爱上了乘务员这个工作,他说:“没有人的心硬如铁,再难缠的旅客都能被我的态度融化。”

小刘原是贵阳工务段职工,刚转岗过来时对客运规章一点也不熟悉。一次,列车驶到曲靖站,上车铃响后,他本该上车。而此时,他却发现车上的垃圾还未交,立即不顾规章,下车交垃圾。

事情发生后,车长立即命令他快速上车,并找到他说:“你这样做太危险,自己不安全不说,还容易造成列车敞门,必须对你进行考核。”

而今:岗位归属感很强

一个班组,数十个人,工作能力固然有高低。但现在,所有的转岗人员已经完全能胜任现有工作。

曹倩说:“最大的变化是大家的心态变了。大家服务意识增强,面对重点旅客都会主动上前关心,扶老携幼、帮旅客提行李、帮旅客打饭都能眼到手成。其次,大家的安全意识也有了跃升,会主动提醒旅客不要坐过站等等。”

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转岗职工的岗位归属感也进一步增强。

林叶荣转岗前是运转车长,改职乘务员后,他最大的感受是归属感增强。“班组经常开展各种活动,春天有踏青,夏天有露营,秋天有钓鱼,冬天有滑雪,一年四季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工作上的消极情绪通过这些活动得到了化解,感觉工作生活都很开心。”

有一次,转岗职工王超的家里被水淹了,车班立即组织职工捐款,向段上申请困难补助。此外,车长还带领骨干职工到他家帮他打扫卫生。“在这里,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工作生活,特别舒心。”王超说。

集体的互帮互助和团结友爱让转岗职工感受到了温暖,也让他们干劲倍增。

46岁的雷勇从工务系统转岗过来,虽然也曾迷茫,但经过学习,现在他在车班一直值守“边关车”(1号车)。雷勇工作任劳任怨,服务无微不至,安全卡控一丝不苟,不久前还被评为段先进工作者。

经验:要走进职工内心

K167次车4组职工平均年龄43岁。“平均年龄这么大,是因为被转岗职工拉高了。”如何让这群“老职工”尽快融入新的集体,车长陶军的经验是走进他们的内心,取得他们的信任。

如何走进这群人的内心?陶军的做法有家访,有利用休班时和大伙进行交流……他说:“人与人之间,只要心的距离近了,才能相互认可,有了认可,再谈工作,大伙就容易接受了。”

老刘的妻子没工作,孩子上高中,家中经济窘迫,车班就力所能及地给予他关心,他有什么烦心事也愿意和车长摆谈。陶军经常开导他说:“娃娃那么优秀,现在你苦点,熬一熬,以后日子就好了。”老刘将在集体中得到的温暖化为生活信心和工作动力,虽然日子过得很辛苦,但大伙看到他随时都是乐呵呵的。

K167次车4组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职工在车上过生日的,车长都要亲自为“寿星”煮长寿面,并且要在晚饭时加菜,开生日聚会。

35岁的付罗娜那天在车上过生日。当车长陶军突然把长寿面端到她岗位上时,她高兴地说:“好感动!”

人性化的管理换来的是和谐的工作氛围。53岁的李智身患肾结石、尿结石,常常感觉自己打不起精神,但即便如此,他工作起来依然兢兢业业。他说:“我现在很习惯这里的工作,我奉行的理念是不干就不干,要干就干好。班组很和谐,我不想离开这个班组,我希望能在这里退休。”( 姚华 包亮 刘忠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