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射阳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江苏射阳县的来历)

射阳县地处盐城市中部,东濒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苏北灌溉总渠横穿东西,背靠204国道,全县内陆总面积2795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合德镇。

江苏盐城射阳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江苏射阳县的来历)(1)

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

射阳县境在元、明时属盐城县,清代分属盐城、阜宁二县。1942年阜宁县的黄沙港、北草堰河和北塘河以北,射阳河以南的第七、第九区及第一、六、十二、十三区的一部分和盐城县的十四区一部分新设射阳县。

江苏盐城射阳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江苏射阳县的来历)(2)

射阳行政区域


射阳县以流经境内的射阳河而得名。射阳河又以源于射阳湖而得名。

射阳湖,古称射陂,在今江苏北部里运河串场河之间。《汉书·广陵历王传》,西汉宣帝时,夺广陵王“射陂草田以赋贫民”,即此。《汉书·地理志》及《水经注》等均有记载。

《宝应图经》载“射阳湖为射水之阳湖”。关于射水的来历,史书上有两种记载,

其一,认为无考,可能是古射阳湖区的一条自然河流,后由于射阳湖命名及蚕食而消失;

其二,认为射水可能是古邗(han)沟出射阳湖的水道,邗沟开凿时,射阳湖仍称射陂,后由于射水的出现才更名为射阳湖。

历史上的射阳湖,为江淮间一大巨浸,据宋《太平寰宇记》,“射阳湖长三百里,阔三十里”。

江苏盐城射阳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江苏射阳县的来历)(3)

射阳初级中学

射阳河,古代又称潮河。所谓潮河,实际上就是有潮汐现象的河流。

这是射阳湖东流入海的一条天然河流。射阳河从射阳湖开始,依次流经今建湖、阜宁、滨海、射阳四县,于射阳河口入海,全长198公里,流域面积4036平方公里,是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能力最大的河流。

射阳河自古以来就是里下河地区重要的交通线和入海通道。在黄淮合流前,射阳河上游水源充沛,下游海潮涨落冲刷,水道畅通。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黄淮合流后浊沙分注,射阳河上游淤积日益严重,入海水道不畅,导致淮扬两府水患连连,明清以来,屡加疏浚和整治。

解放后,对射阳河进行了重点治理,并在射阳河南北两侧开挖黄沙港和苏北灌溉总渠等新的入海通道,1958年又在射阳河下游射阳县境内建成江苏沿海最长的控制闸——射阳河闸,射阳河的水患始除。

江苏盐城射阳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江苏射阳县的来历)(4)

射阳千鹤湖

射阳县名称的确立

1941年,为了粉碎日军大“扫荡”的阴谋,盐阜区行政公署决定,在射阳河以南、串场河以东、黄沙港以北的地区建立一个新县。

当时对新县的名称曾有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这块地盘地处射阳河南,县名应叫射阴县;

一种认为射阴县名称不雅,可反其道而称之为射阳县。

当时,开明士绅邹鲁山、唐东山等查证史料,得知汉高祖时刘邦在射阳湖北设置过射阳侯国,其后国除改为射阳县,而射阳河又从现在的这个地区北侧流过,所以决定仍以射阳作为新县的名称。

1942年4月21日,射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由此可见,当时新设的射阳县是以射阳河而命名的,新射阳县在古代属于盐渎县的地域,恰恰不在古射阳县的范围内。新射阳县只不过借用了古射阳县的名称,但是与古射阳县没有关系。

江苏盐城射阳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江苏射阳县的来历)(5)

射阳县中心 恒隆广场

太阳城的来历

关于射阳县的地域形成和县名由来,射阳民间相传与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有关。射阳的地域形成是黄河夺淮、淤沙造陆的结果,直到今天,射阳的淤沙仍以每年五六百公顷的成陆速度向大海推进。“精卫填海”谁都知道是个神话,用来比方射阳的成陆未尝不可。关于“后羿射日”,射阳民间说后羿射落天上九颗太阳,其中一颗掉在黄海边上,砸出一个湖,后称射阳湖,从射阳湖流出的一条河就称之为射阳河,县名便由此而来。根据这一传说,2001年,在今射阳县城商业中心建成了太阳城商城,并塑了一座后羿射日的雕塑。显然,“后羿射日”只是对“射阳”地名的简单附会,切不可真的把它当成是射阳县得名的出处。

江苏盐城射阳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江苏射阳县的来历)(6)

合德镇的来历

射阳的县治曾几经迁徙,1950年才正式设于今天的县城合德镇。合德镇在19世纪前还是茫茫海滩,清同治二年(1863),阜宁县草埝口农民周国昌来此捕鱼捉虾,刈草烧盐,始称“周家墩”。1919年,南通人来此筹建垦殖公司,以“合资垦建,德施于民”之意将公司起名为“合德”。1921年,这里逐渐形成一个自然集镇,取名“合兴镇”,当时这里是苏北的棉花重镇,曾有“小上海”之称。1945年,合兴镇解放后,更名为合德镇。

射阳县滩涂广阔,是江苏省滩涂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全县滩涂总面积72667公顷,而且每年还在淤长。这里沼泽广袤,水草肥美,鱼类、贝类丰富,是鸟类繁衍的天堂,这里建有中国第一个海涂型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珍禽保护区,世界珍禽丹顶鹤有90%以上在此越冬,是名副其实的丹顶鹤之乡。射阳还素有粮棉大县、水产之乡的美誉,年产粮食70万吨以上,皮棉5万吨,水产品18万吨。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金滩银鹤”、“三阳护鼎”、“千秋鼋影”、“十里菊香”、“鹤乡佛踪”等多处景点,是生态旅游的好地方。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