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劳作了40年(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劳作了40年(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1)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3月份以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肆虐上海,上海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最严峻的一场考验,白衣天使前赴后继的奔赴在抗疫第一线。身为医药卫生界别特色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4月1号出征的时候我引用了魏源的诗词“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来为自己壮行。这次我工作的地方和以前的医学隔离观察点不一样,浦东新区三甲港方舱医院收治的都是无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起初我刚来的时候内心也是恐惧的,害怕被感染上新冠病毒。大敌当前,马虎不得,我们方舱的领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同志们,我怎么把你们带出来,我就要怎么把你们带回去,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我们安全了,才能够去就救治别人”。所以我们进行了穿脱防护服的演练,从头到脚,每一个细节,不知道推演了多少遍。根据方舱现有的条件研究医护人员和第三方工勤人员穿脱防护服的区域,要确保我们的工作人员不被感染,防护是头等大事。

4月1日出发前,我和家里通了一则电话,尽管不是面对面的对谈,在家人的声音中我仍能深深的体会到他们对我的担忧。但身为医务工作者,就要做好随时去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舍小家顾大家,只有大家的安稳才会有小家的幸福。没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

4月3日我们正式开舱营业,陆续迎来了过来入住的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一辆辆120救护车和大巴车满载着病人开到了我们方舱内,两天时间入住人数就达到了1500人。我们每天舱内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病人进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查房、收治病人和解离病人。4月份的上海天气也开始炎热了,我们每天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外面套着隔离衣,带上N95口罩、护目镜和面屏、双层手套,刚进舱十分钟就已经感到闷热喘不过气,护目镜里面都是雾气,眼睛都已经快要睁不开了。一天工作下来,人也要累瘫了,回到宿舍,完成200个俯卧撑来释放每天的工作压力。真希望一觉醒来,疫情已然过去。

5月3日清晨,天色灰蒙蒙,早晨随着最后一批的新冠无症状感染者出院,我们三甲港方舱也圆满的完成了使命,共收治了3556名新冠确诊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病例。然而当天就接到了上级通知,由于上海的疫情到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段,我们方舱就地转型成为新冠密接人员的医学隔离观察点,我们原班人马继续驻守方舱。当天我们就组织人员对方舱内所有房间以及室外进行了终末消毒,两天后就迎来了第一批新冠密接人员的入住,后面舱内陆陆续续的几天时间又住满了人。虽然变成了医学隔离观察点,但是每天也有隔离人员转为阳性,我们依然不能放松防护,每天也是全副武装进入舱内工作。随着到了5月28日,最后一批新冠密接人员解离,舱内人员也清空了,这次我们共收治了1990名密接人员。5月29日大家一起拍了合影照,浦东新区三甲港方舱医院也终于迎来了休舱。

59天的坚守,我们经过了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国际护士节,从穿羽绒服的的季节坚守到了穿短袖短裤的日子。身着白衣,只为守职!我们共同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城市恢复车水马龙,会展中心灯火璀璨、孩子回到教室,市民结伴踏青。相信那一天不会遥远!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有泪水也有汗水。引用作家艾青的一句散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系浦东新区农工党员、浦东新区机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