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1)

正如王亚平在结束这次太空授课时所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作者:崔崔 阿晔

|编辑:阿晔

|编审:苏苏

时隔8年,第二次太空授课,王亚平用了同一句开场白:“同学们,你们好!”

“我是太空教师王亚平。今天和我一起授课的,还有我们‘感觉良好’乘组的翟志刚老师和叶光富老师。”随着王亚平俏皮的自我介绍,神舟十三号乘组的天宫课堂正式开讲。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2)

3名航天员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里,介绍了他们在太空中工作、生活的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带领广大青少年走入奇妙的太空世界。

这堂课,实在是“高”!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3)

中国空间站首次授课

“在天上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实验。比如亚平老师之前做过的实验,我觉得都很有趣。马上她要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我比较好奇的是泡腾片实验,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效果。”

2021年12月7日,在神舟十二号乘组见面会上,航天员汤洪波谈到这次天宫授课,言语间充满着期待。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4)

12月9日下午3点40分,“上课铃”响了。

这次太空授课是以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

课程开始后,王亚平带大家参观了她在空间站的“卧室”,贴满家人合照,超级有爱↓↓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5)

身处太空,失重环境会导致航天员的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上涌,所以航天员面部看起来会“胖胖的”。那他们怎么锻炼呢?

王亚平先演示了在太空里怎么用跑步机↓↓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6)

又演示了怎么用自行车锻炼上肢↓↓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7)

有意思的是,叶光富被网友调侃是“天宫工具人”。

翟志刚请他当“模特”,展示太空秘密武器“企鹅服”↓↓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8)

王亚平请他化身“人体陀螺”,演示在太空中怎样转身↓↓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9)

令不少人感慨的是“水膜实验”。

8年前,在神舟十号太空课堂中,王亚平曾成功制成了一张漂亮的水膜,并把带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嵌入其中,增加了一些趣味的中国元素。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10)

·水膜里的中国结。

在今天的课上,王亚平又一次为同学们演示了“水膜实验”,只是这次,道具换成了她和女儿在地球上准备的花朵折纸。

“看到这朵花,我就想到我的女儿。”王亚平将折好的花朵小心翼翼地放置在水膜上。在太空微重力下,水的表面张力增大,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花朵在晶莹剔透的水膜上缓慢地“绽放”了。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11)

“希望你们的梦想都能在广袤的宇宙中绽放!”王亚平寄语孩子们。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12)

“听课的孩子

有的已成为我的同事”

时间回到8年前。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话音刚落,身穿蓝色工作服的王亚平向天宫一号舱内的摄像机镜头缓缓飘来。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13)

·2013年,王亚平在太空课堂做实验。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轨道上,神舟十号乘组开展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授课,王亚平是主讲,聂海胜和张晓光协助。当时,全国有6000万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收听观看。

“我来个悬空打坐吧!”课程刚开始,聂海胜轻盈地在半空中盘起了腿。“那我来一个大力神功吧!”王亚平用手指轻轻一推,聂海胜立即摇晃着向前飘了很远。两人配合默契,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14)

随后,王亚平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在地面上,人们一般用天平、台秤等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从而计算物体的质量。那么,失重环境下该如何测质量呢?

天宫一号上配备有质量测量仪,看上去像飞船舱壁上的一个箱子。拉开箱子后,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装置上的LED屏上显示出聂海胜的实测质量是74千克。

太空的微重力环境是物理学的天然实验室。一节课的时间里,三人组演示了圆周运动的单摆、不变轴向的陀螺、晶莹剔透的水膜、红扑扑的“魔法”水球等实验。

航天员的风趣讲解让课堂笑声不断。“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在太空失重环境,水是不会自己流出来的。”王亚平说。

尽管这堂课只有40分钟,但航天员们为此准备了很久。他们一边按计划开展任务强化训练和各项常规训练,一边编写、讨论授课脚本。

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脚本先后改了不下几十次,各种场合的试讲开展了20余次,地面全系统全流程的1:1演练就进行了5次,每个环节每个动作逐字逐句地反复练习,对转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了充分的应急方案。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15)

·张晓光、王亚平、聂海胜在地面演练实验。

科幻作家刘慈欣说:“这堂课最伟大的地方不在于简单展示了几个知识点,而是像一支画笔一样,为孩子们描述了一个与地球重力世界不同的太空世界。”这次经历让王亚平感受到太空授课的意义所在。

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有很多孩子因此喜欢上了航天,也有的孩子因此报考了航天专业,甚至有的孩子现在已经成为我的同事,这也是让我非常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16)

·2013年,学生们听王亚平在太空讲课。

从天宫一号返回后,王亚平多次以“太空教师”身份为全国各地青少年做科普。同时,她也收到了很多孩子的信,孩子们饱蘸童真和充满生趣的话令她感动。

“而且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当年在太空授课时,那些没有出生的孩子,现在他们还在翻看着当年太空授课的视频,还在问我说,王老师什么时候您能再次上太空给我们再讲一堂太空授课?”

“其实我觉得这也一直在激励着我能够再次飞上太空,所以我想这次空间站任务时间更长,空间更大,一定也会带着孩子们再次去做一些有关科普教育的事情。”王亚平说。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17)

人类有史以来的“太空第一课”

“如果你只能选择一种职业,你是会选择做一名教师,还是一名航天员?”2018年,曾随美国“奋进”号飞船上天的芭芭拉·摩根受邀到上海做讲座,一名中国学生向她这样提问。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18)

·美国宇航员芭芭拉·摩根。

“实际上,这两种职业都非常棒,而且非常相似,他们都是在探索、学习、发现并分享。对我来说,唯一的不同就是航天员在太空里做这一切,而教师是和学生们做这一切。我都很喜欢。”摩根回答道。

摩根是太空授课第一人。2007年8月8日,美国“奋进”号载着机组7名宇航员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在那次飞行任务期间,55岁的摩根肩负航天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讲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太空第一课”。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19)

·“奋进”号机组授课。

这堂课时长是25分钟。摩根主讲,其他航天员是助教。18名4至8年级学生在地面听讲。摩根与他们进行“天地连线”,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成为那次任务的最大亮点。

这其实是一场推迟了20多年的授课。

1984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提出“太空授课计划”。次年,摩根和另外一位女教师克丽斯塔·麦考利夫被选中参与计划。经过培训,美国宇航局决定由麦考利夫加入“挑战者”号机组,摩根作为候补。

1986年1月28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刚升空起飞73秒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解体爆炸,包括麦考利夫在内的机组乘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国历史上一次重大航天灾难。

此后,美国颁布了“普通民众不得再参与航天飞机任务”的禁令。直到1998年,摩根成为了一名职业宇航员,2007年终于进入太空。

在太空授课前,她接受采访时说:“20多年来我的脑海始终萦绕着克丽斯塔和‘挑战者’号其他机组成员的身影。我希望他们明白,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这节课不一般(这堂课高)(20)

·1986年1月,在升空前不到一个月,麦考利夫(前左)与摩根在训练中谈笑。

2013年,得知王亚平也要在天宫授课,摩根向其致信。

“亲爱的王亚平:

在你环绕地球而行并准备从太空授课之际,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师和学生向你致以荣耀和爱的问候。我们为你骄傲。我们希望你和你的乘员组同事平安和成功。你在那里一定非常忙碌,但请记得花些时间望向窗外。中国和这个世界美丽迷人。”

后来,王亚平给摩根回了一封信。两位太空教师来自两个国家、生于两个年代,为了共同的梦想,完成了一场心意相通的对话。

“亲爱的芭芭拉·摩根女士:

在遥远的太空收到您的来信,我和我的同事感到很高兴,谢谢您对我们的关心和祝愿,对您为世界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敬意。

今天,我们顺利完成了太空授课活动,与亿万中国学生一起分享了太空的神奇和美妙,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希望您和世界各地的教师、学生看到后能够喜欢。

飞行期间,我经常会通过舷窗遥望我们美丽的家园。太空寄托着人类美好的向往,知识是走向太空的阶梯。我们愿与您一道为开启全世界青少年朋友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梦想共同努力。”

正如王亚平在结束这次太空授课时所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精彩的太空科学课,帮助孩子们点燃梦想的火种,飞向浩瀚星空!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