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高地(北京市西城区巩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城教育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首都功能核心区战略定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高品质育人,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瞄准“巩固‘教育高原’,打造‘教育高峰’,做‘有温度’的教育”工作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着力构建改革创新、素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先行区,不断完善引领具有首都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努力领跑基础教育现代化,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北京市教育高地(北京市西城区巩固)(1)

西城区学生参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

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

巩固“教育高原”的根本在于“优质”与“公平”。西城区通过优化整合学校资源、推进教育集团办学、实行学区制等举措,实现“做大优质校、做强中等校、做精特色校”,让百姓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2012年,西城区在全国率先提出集团化办学,目前教育集团规模已扩大到19个,共涉及90所中小学幼儿园,占全区中小学总数90%,大大提升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先后有19所小学、12所中学整合到优质学校;与中央美术学院、外交学院等高校进行合作,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推进贯通培养模式,分类别组建了小学精品学校联盟(9所)、示范高中联合体(15所)和“小而精、小而美”特色校(19所),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发挥六年、九年、十二年育人的整体效能。

自2014年起,西城区积极探索学区制,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设立11个学区,统筹配置学区优质资源,实现了每个学区都有优质校、教育集团成员校、特色校,实现了适龄儿童在学区内免试就近入学。构建起“1﹢1﹢N﹢X”(学区理事会﹢学区办公室﹢学区教育资源﹢学区社会资源)的模式,通过增强统筹能力和统筹力度,实现对学生的贯通式培养,实现校内外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统一。

2022年9月新学期伊始,西城区着力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学校,促进西城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在“小而精”“小而美”学校建设中,通过区领导联系学校、干部教师流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校园文化凝练、“大师工作坊”等系列举措,着力推进一批规模较小的学校特色发展、高质量提升,构建美美与共、各具特色的教育生态,切实推动西城区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

内涵发展成绩突出 教育质量保持领先水平

为做“有温度”的教育,西城区积极进行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系统深化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高质量、可选择的教育。

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内涵发展的保障。通过“高校支持西城区小学发展”项目,借助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专家团队,组建5个高校专家团队、16所项目学校,专家团队和项目学校建立了有效的沟通途径和工作机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通过9个名师工作室,为教师干部能力与专业水平的提升搭建平台;定期召开优秀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为培养教育家和名校长积极搭建舞台,优秀校长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工作经验得到了推广和总结;大力推进新任教师培训创新,着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完善了骨干教师履职考核办法等,教师培养体系和培训模式得到进一步提升;设立了“霍懋征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奖”,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教师职称晋升渠道不断畅通。

目前,全区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以上,实现了每所学校都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十三五”期间,在北京市举办的班主任、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西城区教师的获奖率和一等奖获得比例均居全市首位。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西城区以“三率三性一特色”为着力点,以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作业质量提升工程、教师成长关爱工程、智学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家校协同育人工程等“五大工程”的提质增效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优先发展得到保障 教育环境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城区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作为区域发展的关键任务,摆到全区优先发展的位置。注重顶层设计,聚焦热点难点,全面谋划,系统把握,统筹推进。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教育事业倾斜,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条件。

仅“十三五”期间,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新增学位48800余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位居全市首位;在德胜、广外等学区打造多类型的新优质校,有效增加人口集中学区的优质学位资源;通过新建改扩建、租赁办园、合作办园等途径,新增学位5000个,2022年底,西城区幼儿园普惠率预计将达到83.5%。

2022年,西城区启动了“教师成长关爱工程”,涵盖四大方面16条举措,以广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在提升师德素养、促进专业成长、创新激励、关爱身心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机制,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荣誉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生活中有幸福感,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西城教育高质量发展,做“有温度”的西城教育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创新协同联动机制,形成了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良好局面。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着力做大做强做优西城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发展深入人心 素质教育持续推进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西城区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和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得到进一步落实,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西城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核心,不断完善德育课程体系,促进各学段德育一体化建设。以学区制改革为依托,统筹学区内各校资源,整合学区内社区资源,搭建起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平台,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全面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合力育人。

校园里处处“绳”采飞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在绳子的舞动下闪着光芒……西城区所有中小学都普及了跳绳运动,形成“人人会跳绳、班班有比赛、家庭齐参与”的局面,实现跳绳运动在中小学全覆盖。同时,西城区以跳绳运动为切入点,全面启动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学模式在西城区已然形成。各中小学开展了近20项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和冰雪运动。实施学校运动会评价制度,鼓励各校举办春秋两季运动会,优化运动会项目设置。

2014年,西城区推出了“城市学校少年宫计划”,让学生在课后和假日,在校内就能依据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自愿参加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外活动,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课后生活质量。目前,“城宫计划”已实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全覆盖。4000余个课外小组和社团,四大类百余门活动类课程,累计总课程2065门,162家社会资源单位支持和参与,其中让超过95%的学生获益。

西城区中小学科技、文体活动丰富,成效显著,拥有13个金鹏科技团,占全市的17%;有25个金帆艺术团,占全市的21%;斩获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32个,居全市第一,约占全市1/3;阳光少年艺术团占全市的1/3;有国家级体育传统校5所,市级体育传统校22所。

协同发展不断扩大 品牌影响力日趋增强

在青藏高原,有一支“教育梦之队”:他们为拉萨市学生和教师开设远程课堂、开展远程教研活动;他们将西城《学习·探究·诊断》练习册引入拉萨北京中学各教研组,实现全年级、全学科、全部学生免费使用北京西城练习册,册数将达到15000册;北京市回民学校原校长赵隆颢曾在西藏支教3年,担任过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校长,在他和他带领的团队的辛勤工作下,学校高考上线率、本科率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学校也因此成为教育部“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发源校和样板校……

这是西城区参与教育扶贫、乡村振兴的缩影。西城区充分发挥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践行以“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为核心的“红墙意识”,以“一盘棋,全员抓”的工作模式,“抓队伍稳基础、抓培训促提升、抓项目促发展”,坚持“精品、精准、精细”标准,做强职教扶贫、做大网络扶贫、做实结对共建,将西城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教育帮扶的不竭动力,真帮、真扶,帮助受援地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创建了“职教脱贫”“老校长下乡”“组团式支教”等帮扶品牌,探索出了具有西城特色的教育帮扶工作新模式。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西城区共选派教育帮扶干部教师275名,覆盖西藏、新疆、清海、内蒙、河北等地。

西城区还深入推进教育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充分发挥西城教育品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西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服务首都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深化与各地合作交流项目,积极构筑教育合作共同体,实现合作互利共赢。

此外,西城教育还围绕《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做好国际化教育基地和国际学校的建设工作,提升西城教育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和西城教育的国际知名度,更好地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全面提升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水平。

新时代,首都基础教育面临着深化综合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面向未来,西城区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以首善标准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文/郑祖伟;来源:现代教育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