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公开课的必备技巧(四种去虚求)

讲好公开课的必备技巧(四种去虚求)(1)

作者: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 姜玉华

体育公开课是检验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手段,是我们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实践探索的经验展示。然而,纵观日渐频繁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不难发现,仍然有一些公开课处于新课程理 念与实践的分离阶段,存在着“虚”(失真)的 形式、方法多于“实”(实效)的现象。下面笔者就所观摩的各种展示课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一些自己浅见,希望能更好地发挥体育公开课的示范、引领、研究作用,脚踏实地地将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推向新的高度。

一、器材使用的“虚”与“实”

场地器材设计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些教师为了一堂课公开课,花了很多的时间,付出很多心血,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教学器材,但一些教师忽视了器材使用的实效性、长效性和生成性,有的器材在教学中使用了一、两次就成了“摆设”,没能做到“一材多用”;有的器材的设计好看却低效,布置花哨但不合理,鲜艳的器材仅是师生表演的“道具”,没能发挥器材的有效功能;有些不合理的设计甚至会影响正常教学,降低了教学效果,费物、费时、低效。最典型的是有的教师放着器材室里数量众多的实心球弃之不用,而特地用色彩鲜艳的纸球来进行抛掷练习,学生找不到实心球受地球吸引力下坠的感觉,无需克服这种引力自下而上协调用力将球抛出,找不到有一定质量和重量的器材的质感。我们的所有教学行为都应该为了有效,甚至高效地促进目标的达成为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应依据经济性、实效性原则,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课标理念,尽可能地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去设计、精选和开发对教学有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益的场地器材,利用场地器材的多功能性,发挥其“一物多用”的作用(如饮料瓶注入沙子可以用来做投掷,也可以用来做球门、障碍物、标志物、保龄球瓶等等),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场地与器材的使用空间和时间,力求做到低成本、高效率,不让场地器材成为“华而不实”的的道具和“花瓶”。

讲好公开课的必备技巧(四种去虚求)(2)

二、教法创新的“虚”与“实”

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名教师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节课优劣的基本因素。于是,公开课上的“创新”成为一种时尚,但不少教师忽视了创新是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宗旨,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求异、气氛上的热闹、方法上的花哨,甚至把简单的事复杂化。例如:在强烈的太阳光下全班的学生围着一个小小电脑观看视频,学生看不清、看不到、听不见;满场的、超过学生认知能力的挂图代替了教师直观有效的讲解示范,学生不会看、不理解;一些非常漂亮的但设计不当的“作业条件”不仅没能起到诱导或限制动作,反而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限制了正确动作的完成;一些辅助的教学手段破坏了技术动作的结构与节奏,干扰了运动技能的有效形成,出现了运动技能的负迁移现象等等。从表面上看,这些方法很有新意,但实践起来华而不实,效能低下。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我们提倡创新、鼓励创新,但我们应该明白,教法创新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教法创新不能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违反了这三个规律,我们的教法创新就达不到应用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提倡有效创新,避免无效创新,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围绕“有效教学”、“高效学习”去挖掘、改进、创造富有特色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力发挥最佳教学功能,不能追求“作秀”、“花哨”的多样性。以课堂教学为例,如果教师能依据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教学的实效性加以预设和改进,就会变成好的方法。例如:在多媒体视频的使用时,不仅让学生看得到、看得清,还要预设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必要时教师加以讲解或引导,加速学生的理解;挂图不能只考虑制作的美观,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出发,预设使用的时机,低年级的学生先学后看,中年级的学生边学边看,高年级的学生先看后学,对那些具有方向性或动作结构复杂的挂图,教师要加以讲解与引导,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作业条件”、辅助手段的预设和运用,要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地促进运动技能的顺向迁移。总之,不论是传统手段还是创新的教法,实效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讲好公开课的必备技巧(四种去虚求)(3)

三、学法运用的“虚”与“实”

新课标提倡“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育教学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体育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于是很多教师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开始进行这些学习方式的尝 试,这种改革的意识与愿望是好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运用得比较表浅。仅仅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牵强附会地将自主、合作、探究运用于学习活动之中,出现形式与内容、手段与目标分离的“作秀”现象。例如,提出某个问题,让学生进行二、三分钟的分组讨论和动作创编,以示“探究学习”;屡屡采用分组练习表示“合作学习”;提高某一动作难度或提供某一练习形式、练习时段,以示“自主学习”。致使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必要指导少、学生“小组会”多,身体练习被大大削弱的形式化倾向。曾经看过一节耐久跑的课堂教学,教师让学生讨论怎样做到“2(3)步一呼,2(3)步一吸?”并且通过小组原地练习互相检验是否做到2(3)步一呼,2(3)步一吸。把本应该通过反复实践来掌握的呼吸方法试图通过“探究”、“合作”来完成,未能促进学生真正的有效学习。

新课标建议“要处理好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法与传授式教学法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或组合教学方法,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这一建议提示我们对不同学习方式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从能力发展看,探究式学习比接受式学习更有效,但探究式学习效率不高,且适应面有限;从效能上说,接受式学习比探究式学习效能高,但接受式学习机械、被动;而“合作学习”虽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互动机会、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无论是“探究”、“合作”都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相结合,同时提供足够的时间保障,如果我们不能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对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科学安排,合作学习就会形同虚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对接受式学习的有益补充,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才能真正体现。在体育教学中,更应凸显学生是身体练习的主体。在学法研究上要加强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条件研究和行动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联系学生已有的基础,重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汲取。

讲好公开课的必备技巧(四种去虚求)(4)

四、及时评价的“虚”与“实”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及效果的客观反馈,其中重要的作用之一是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改进并规范教与学的行为,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但在我们的公开课中,“虚”的评价太多,例如:高年级的课堂仍然使用“激励贴”,满课堂听到的都是“好”、“很好”、“你真行”、“你真棒”、“棒极了”等等激励性评价语言,几乎听不到任何校正性评价;一些评价重语言评价、轻行为评价,或为了展示教学效果过频过量地运用学生展示等等。这些评价丧失了评价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让人感到虚假可笑,容易使学生迷失方向,非但无益,而且有害。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对与错、得与失,同时向学生提供努力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在发挥其激励功能的同时发挥其纠错和校正功能,提高其及时效能,促进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例如:学生的行为发生偏差时应及时批评、校正,学生的技能出现错误时应及时纠正,有时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方法,我们经常对学生采用“激将法”就是其中之一。几十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不仅能维护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是否观和耐挫力。课堂教学评价没有激励不行,只有激励缺少批评也不行,只有适量的鼓励和适度的批评相结合,语言评价和行为评价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公开课的核心作用应该是交流教师个体研究的经验、表达研究的意向、探索研究的方式,故不必追求形式,不可避实就虚,否则会让观摩的教师认为有悖教学基准,或给予了不合适的引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与实践从务虚阶段向务实阶段稳步推进,有效教学思想得到了热衷于教育事业教师的一致认同,在提倡有效教学促进有效学习的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应从实际出发,依据课标理念,务实而高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