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返本归真(勤思体开脑筋通灵犀)

疫情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从起初的焦躁不安,到中途的心生愤懑,再到最近的彻底“躺平”,我倒有些享受这种生活了,最近的生活也堪称是我理想中的生活了原因无他,劳动、阅读、艺术欣赏,也就是四体要勤,脑筋要开,灵犀要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明心见性返本归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明心见性返本归真(勤思体开脑筋通灵犀)

明心见性返本归真

疫情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

从起初的焦躁不安,到中途的心生愤懑,再到最近的彻底“躺平”,我倒有些享受这种生活了,最近的生活也堪称是我理想中的生活了。原因无他,劳动、阅读、艺术欣赏,也就是四体要勤,脑筋要开,灵犀要通。

首先,四体要勤,就是要劳动双手。居家这段时间,物资虽不缺乏,但是也要每日变着花样,同样的食材加工改造,变换不同的口味。凭着北方人对面食的执念以及多年的面食经验,第一次动手做了手擀面、油泼扯面,无论是味道还是面相都算过关了。对我而言,劳动本身所带来的安定感才是最大的享受。一早起来,把中午要做的饭菜的食材准备好,该解冻的肉提前拿出来化冻,蔬菜提前摘洗好、切配好。与其在网上浏览和发表各种充满情绪的言论,上手做道菜给我带来的存在感、满足感更加强烈。

其次,就阅读来说,这段时间读书虽不算勤奋,但是相对于之前,从阅读的量上看还是有所进步的。阅读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感,又可分为很多种,有的是情感上,有的是知识上的,有的是价值上的,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同一类型的书籍当然也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譬如小说,既可以在情感上慰藉人心,也可以在价值层面谋求认同。就我个人的旨趣来说,阅读为我带来的精神满足更多来自价值层面,这种价值上的满足不光是邂逅自己认同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看到不同的价值呈现,开拓自己的认知境界。阅读有时候带来的体验并不愉悦,对某种人生真相的觉明,反倒带来一种难以抵挡的痛苦,尤其是当那阐释让你从存在中体认为真确,那么此前所确信的价值开始发生动摇、乃至坍塌,应作何感想。当然,这种震撼和痛苦往往是短暂的,正因为这短暂的痛苦,反倒带来一种通透后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要比精神糖果带来的满足更有价值。

以刚刚读完的雅斯贝斯的《时代的精神状况》为例,在我近期读的几本书中,这本算是最为艰难的了,但也是对我来说启发最大的一本。作者卡尔·雅斯贝斯是德国哲学家,也是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之一(王德峰老师在本书中将存在主义哲学译作“实存哲学”),他对存在主义的贡献,不在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对人之实存的澄明,也就是通过对现代生活的具体呈现以及隐喻,来揭晓人的精神状况,这一点倒颇有一些东方智慧的色彩。他的呈现当中,有家庭生活、现代技术、国家意识、群众生活、国民教育以及文化艺术等等,一直到人类迄今为止(上世纪三十年代)关于人的存在的两种研究取向——以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为代表的关于人的科学,以及实存哲学。简言之,前者将人看作客体,利用专业知识对人进行解剖,这样的解剖看似了解了关于人的一些事情,但是并没有知道人本身。而实存哲学将要做的,就是去“阐明实存”以达到人的自身。以我的理解,存在主义哲学本身并不追求现代科学式的、实证主义的观察、论证以求得一个关于人的答案,或者说这个答案本身也是存在主义哲学所不屑的,而重要的是去澄明人的存在自身,这一点更为可贵。“实存哲学并不能发现任何答案,它只是在根源于现时代的众多思想彼此交流时,才成为现实的。”《时代的精神状况》虽然创作于1930年,将近一个世纪之前,是雅氏关于当时西方社会尤其是德国政治社会现状的思考,说到底是西方的“家务事”,但是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说,西方的精神文化病症也正侵扰着我们(一如疫情的传播),所以说雅氏的作品并不过时。

再次,精神的满足也来自于艺术欣赏。难得有这样较为宽松闲暇的时间,可以精进一下自己的二胡技艺,以最近正在狂练的曲子《黄水谣》(二胡三级曲目)为例,本身的技巧难度并不高。直到我看到宋飞老师的演奏,才意识到“这件事情并不简单”。一首小儿科的曲子,在二胡表演艺术大师的手里,就成了一件艺术品。《黄水谣》是著名的黄河大合唱组曲中的第四乐章,正因为是合唱曲目,所以曲子的抒情性、表演性更强。在二胡技巧上,要综合运用长弓、重音、滑音、揉弦等技法,以展现或者说模仿歌唱时的悲愤、饱满、愤慨、留恋等各种情绪,在演奏的时候,要以高度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进去,去处理每一个音符,融情于曲,用演奏的轻重缓急来展现情绪,可以说二胡的琴弦就像歌唱家的歌喉,通过琴弦奏出的乐曲同样要能够感染人心。宋飞老师也提示演奏者最好找来歌谱,通过学习歌唱,以更好演绎这首曲子。也正好借着这个契机,我把《黄河大合唱》完整地看完一遍,可以说曲曲生悲,曲曲让人落泪。在我看来,历史固然被书写在书本里,但是历史也凝结在艺术中,好的艺术作平,通过它的艺术感染力,往往更能将历史的现场带到我们今人的眼前。所以艺术家的工作就是要通过自己充沛的情感和高超的技艺,借由我们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带领我们抵达历史的现场。这也正是艺术带给人的精神上的满足。

其实,无论是阅读还是艺术欣赏,它们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都是真理的抵达,只是阅读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刺激往往要更为艰难一些,需要艰苦的思考,而艺术往往直击心灵,所谓“一发入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