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阳明的心学(浅谈王阳明的心学)

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集众多光环于一生,精通儒道释三家文化,陆王心学集大成者,一生功绩显著声名显赫。1518年剿灭江西南赣盗贼,1519年平定了宁王朱宸濠叛乱,1528年平定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并为后人留下作品《传习录》《大学问》等,立德立功立言做到极致。

近年来,阳明心学是为热搜热门的话题,被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名人视为精神导师。不仅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成为企业家重点关注的对象。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的富裕,但人的心灵却越来越贫瘠,人们极度需要通过什么东西重新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让心有所栖息。而阳明心学正好适应了这个需要。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是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

浅谈王阳明的心学(浅谈王阳明的心学)(1)

首先说致良知,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良知简单地说就是唤醒我们内心灵魂深处的良知,这里的良知是指道德意识和规范,是脱离物质享受之外的理性的精神世界,是从个人到民族群终极追求目标,是我们内心的一座丰碑。良知是埋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不假外界的内在力量。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说明了良知是先天存在人性中的善念。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每个人都能成为圣贤,主要看我们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良知。把握住良知这个根本,然后加以所向无敌的推导,便是他王阳明教学生的简易直接的方法。如有人用“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这句圣训来怀疑知行合一的命题,王阳明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

浅谈王阳明的心学(浅谈王阳明的心学)(2)

然后我们来说王阳明心学中的主旨心即理。心即理是指“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这是王阳明思想的出发点,也是被称为心学的重要依据。心即理主要是针对朱熹心与理二分而发的。在王阳明看来,朱熹虽然主张心与理统一,但其中一个“与”字仍表现出心和理之间的区别,因为此心指主体之心,而理是事物之理,由于外心而存在于事物之中,也即客观之理。心虽然能认识客观事物之理,但此理不在心中,从道德认知角度说,这容易造成疲于追逐外在事物而忽视主体自身的道德建构。

心即理涉及心与物的关系。心如何认知物,在中国思想史上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其一,离开物而求心或者直接求心,此心为空心,为出世服务,这是佛教的观点。其二,以心求事物,追逐事物,疲于奔命,见物而不见人,最后失物丧心,一无所有,这是急于功利者。其三,求事物于心,因为心能有事物,事物不能有心,从心上求也即事物在心上求才真正有事物,这是王阳明的观点。其意义在于以心来衡量事物,事物才有价值,对心的肯定实际上是对人的道德主体性的高扬。客观的物质世界在人类出现之前就早已存在,但那仅仅是存在而已,而人出现以后则有所不同,人使这个世界打上了自己的印迹,客观的物质世界成为人的世界,人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从这时起,客观世界的一切都要通过人来审视,它本身所包蕴的一切是否有价值或意义,都要由人来评判与估价,从道德层面上看更是如此。因此,心即理的意义在于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人的价值。

浅谈王阳明的心学(浅谈王阳明的心学)(3)

在王阳明看来,“心”是思维器官,它可以主宰人自身的一切思维活动,包括认知、判断、决定等,甚至能影响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因为世界是什么样都是由人的认知决定的,你是什么样的人,世界就是什么样的世界。

最后我们说王阳明心学的精髓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一念起,千山万水,一念灭,沧海桑田。手中有行动,已经是行,心中有意念,是认知,知若错了,则行必错,知若对,而行必有始有终,所以能为圣贤,一念起处,是非成败已然分晓。

浅谈王阳明的心学(浅谈王阳明的心学)(4)

所以我们就要树立真知灼见,通过学习和修行,首先在认识上去伪存真,追求真、善、美,然后依照这个真心或者说初心,一念不断,一路前行,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才是知行合一的真正意义所在,能做到这一点,运气自然变好,福气不请自来。

日本人备受瞩目和推崇的王阳明,为什么在国内却名声不显?为什么这样一个能与孔子媲美的人,在国内知名度这么低,我个人认为,任何一种观念、学说都是需要有宣传者的,如果没有人宣传的话,是难以快速发展起来的。而当今社会上对于心学的宣传是不到位的,正如于丹讲论语、易中天讲三国、曾仕强讲易经、钱文忠讲三字经。王阳明的心学缺乏这么一个人物,一个在当今社会会能将心学传播出去的人物。

或许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开始追求精神文明的时候,会有人想起心学。到那时候,王阳明或许就能被许许多多的普通老百姓所熟知,所了解。

浅谈王阳明的心学(浅谈王阳明的心学)(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