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这些俗语被人们误用千年)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之间依靠的是口口相传,一些语言的流传错误在所难免。文字产生之后,这种错误大大减少。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语言的演变、一字多义、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及各地方言的不同等原因,语言在流传过程中依然会被人们误传误用。今天,我们就来看几个与其本来面目大相径庭的俗语。

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今天人们都把它理解为:如果不为自己着想,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其实,这里的“为”读音是wéi,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所以,这个成语本来的意义是:如果人不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据有人考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 尽心上》,原句为“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如果此说可信的话,那么,今天人们使用这个成语的目的,与其原意正好背道而驰。

2、无奸不商,意思是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亦可理解为商人都是奸诈的。常与无商不奸连用,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反过来的"无商不奸"意思就是商人都是奸诈的。

“无商不奸”原为“无尖不商”,古代买米以升斗作量器,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尽量让利。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尖不商”之说。“无尖不商”还体现在去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点添头……总之,商家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获得客人的赞许和肯定,这些行为和做法都可以叫做“无尖不商”。

10个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这些俗语被人们误用千年)(1)

无尖不商

但是,商人逐利是其本性,在正常的经济行为中,商人总会想很多办法赚取最大的利润,其中必然会采取很多技巧以减小成本,自然会被消费者看在眼里,兼之“奸”与“尖”同音,慢慢地,“无尖不商”就变成了“无奸不商”。

3、有眼不识金镶玉,多用来比喻见识浅陋,缺乏识别事物的能力。这句俗语是由“有眼不识荆山玉”谐音讹传而来。而“有眼不识荆山玉”这句俗语则典出《韩非子•和氏》。

春秋时期,楚人卞和看见一只凤凰落在荆山的一块青石上。由于当时的人们皆认为凤凰神鸟不落无宝之地。于是,卞和就认定那块青石中必有宝玉,便将它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命玉工辨识,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楚厉王大怒,命人砍下了卞和的左脚。楚厉王死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楚武王又命玉工辨识,玉工仍然说那只是一块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而失去了右脚。楚武王死后,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一直哭得泪水流尽、眼中滴血。楚文王听说此事后,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问他:“天下受刑被砍掉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如此悲伤?”卞和答:“我悲伤的不是被砍掉了双脚,而是美玉被当成石头、忠贞之士被当成骗子。”楚文王听后便命玉工剖开璞玉,发现里面果真是一块稀世之宝玉。后来,为了彰显卞和之名,楚文王遂将此玉命名为“和氏璧”。因和氏璧出自荆山,故后人又称之为“荆山玉”。

10个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这些俗语被人们误用千年)(2)

有眼不识荆山玉

4、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用来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那么,这句俗语中的“鞋子”一词后来又怎么会讹变为“孩子”呢?原来,在古汉语中是没有j、q、x这三个音的,现代汉语中的j、q、x一部分来自古时的g、k、h,一部分来自z、c、s。所以,在古汉语中“鞋子”不读作“xie子”,而是读作“hai子”。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作“hai”,另一部分则读作了“xie”,“鞋”字即属于后一种情况。但是,在我国山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上海、广东等地的一些方言中,“鞋子”却一直被读成“haizi”。时间一长,人们就习非成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5、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

“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10个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这些俗语被人们误用千年)(3)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6、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这一说法来自民间传说,相传在宋朝年间有一个杨员外,员外有一个女儿叫杨秀英,有一天员外觉得自己财大家大业大,就高兴的说:“诸事由人不由命。”他女儿说:“不对,是由命不由人。”员外听了很生气,就说:“你真的认为由命吗?那明天我就把你嫁给街上要饭姓王的小子。”女儿说:“您随便,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员外后来真的把女儿嫁给那个讨饭的。嫁给王小子后,他们夫妻虽穷,可是夫妻和睦,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生了两个男孩,取名金梁和玉柱。后来宋朝八千岁赵德芳访子,据说这个王小子就是赵德芳的儿子。就这样杨秀英夫妻被赵德芳接进京城。好一个由命不由人呀!

7、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原句是“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由于人们对“上”“下”的认识不全,常将它们误解。其实“上”“下”还有尊卑之意,原意应为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在文明社会之外。这句话是与后世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脉相承的。

10个被误传了千年的俗语(这些俗语被人们误用千年)(4)

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8、 狗屁不通:这个成语原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时,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但是,古人真的知道这些知识吗?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