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是怎样产生的(关于钧瓷的那些俗话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文中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敬请谅解,谢谢!

钧瓷是怎样产生的(关于钧瓷的那些俗话知道是怎么来的吗)(1)

人人都知道钧瓷是多么的耀眼,多么的迷人,当然在收藏界里关于钧瓷的那几句俗语也是夺口而出的,那你们知道这几句俗话是怎么来的吗?今天老卞就跟大家聊一聊,或许了解之后你会更明白钧瓷的珍贵不是没有道理的。

钧瓷是怎样产生的(关于钧瓷的那些俗话知道是怎么来的吗)(2)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和“雅室无钧,不可夸富”又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流传久远的传说,通过这个故事较为形象地说明了钧瓷在王公贵族心中的地位。

钧瓷在北宋初期己负盛名,到了北宋中晚期钧窑得到更大的发展,相传宋徽宗时期,神垕的钧窑工匠们将精心制作的的樽、洗、盆、瓶、炉、碗、盘、壶、杯盏、枕等36件钧瓷珍品进献朝中,宋徽宗看了连声称赞:“奇珍异宝,精妙绝品。”遂命名为“神钧宝瓷”,令内侍陈设在福寿宫中,并召集皇亲大臣前来观赏。

钧瓷是怎样产生的(关于钧瓷的那些俗话知道是怎么来的吗)(3)

宋徽宗对其中的一件八宝龙柄花浇壶尤为喜爱。一日爱女茂德公主与驸马蔡修进宫朝见,被此壶的精妙技艺和神奇窑变吸引并观赏多时不愿离去,想要又不敢开口,宋徽宗看在了眼里,从案子上几次拿起又放下。最后忍痛割爱赐与爱女和驸马。二人谢恩后高兴地抱着壶回到府中。自此公主每天用花浇壶灌上清泉水浇花爱如至宝。

钧瓷是怎样产生的(关于钧瓷的那些俗话知道是怎么来的吗)(4)

宋徽宗每日上朝回宫总要赏玩钧瓷珍品,自从少了最心爱的花浇壶,心中闷闷不乐。突然一天令太监先导,微服驾幸蔡京府第,见爱女茂德公主双手执壶正在浇花,宋徽宗两眼凝视花浇壶呆立不语。待公主放下花浇壶,叩头接驾时,宋徽宗才如梦初醒,令其免礼,但还是眼巴巴的望着这花浇壶,茂德公主很聪明,见此情景早已会意,忙与驸马耳语,又回奏宋徽宗:“父王喜爱花石,此壶浇花甚妙,宫中仅此一件,儿臣拿来,上渎天颜,况且儿臣观赏数日,已饱眼福,故奏清父王,送回此宝以尽孝意。父王何不令颖川(今禹州市)官员设窑造瓷,广为流传。”宋徽宗顿时喜笑颜开,当即答道:“儿等陈词甚合朕意,当善视之!”。

钧瓷是怎样产生的(关于钧瓷的那些俗话知道是怎么来的吗)(5)

次日临朝即传旨让颍川官员集齐名匠在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贡瓷,民窑的优秀工匠集中到官窑,烧造陈设用瓷。以后,当王公大臣立下显赫战功,用金银珍宝、土地美女不能表示皇恩浩荡时,才赐予钧瓷作信物。因此留下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君赐(钧瓷)一件”和“雅室无钧,不可夸富”的传说。

钧瓷是怎样产生的(关于钧瓷的那些俗话知道是怎么来的吗)(6)

“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怎么来的?

据史料记载,宋徽宗在古钧台设立“官窑”,专为宫廷烧制贡品,并下令只准生产樽、洗,盆、瓶、炉、碗、盘、壶、杯盏、枕等36种钧瓷珍品进献。这些官钧是按照宫廷的式样进行生产的,釉色光亮莹润,葱青肥厚,主要色有天青、豆青、月白、天蓝、米黄、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丁香紫、朱砂红、鹦哥绿等多种。

钧瓷是怎样产生的(关于钧瓷的那些俗话知道是怎么来的吗)(7)

这些器物的特点是:胎质坚固、细腻致密、端庄规整,器物外表有蚯蚓走泥纹或开片,器物底足上满釉,底刷芝麻酱釉。并刻有一至十的汉字数码,同号配套,宋钧官窑的烧造规模和产品质量不仅为当时禹州钧窑之冠,而且在整个钧窑系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所以元代马祖常留有“贡篚银貂金作籍,官窑瓷器玉为泥”的诗句。这些极为珍贵的钧瓷被选入宫中,供皇家使用,世代相传,故又称“传世宋钧”。

钧瓷是怎样产生的(关于钧瓷的那些俗话知道是怎么来的吗)(8)

之所以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首先宋钧官窑生的钧瓷无论造型、质地和风格,都与民窑产品有很大区别,而且是非商品性的,其精致作品选入宫中,其余残次品一律砸碎深埋,民间不得私藏。这种“宁为土碎,不为瓦全”的精品意识,使宋钧成为“奇珍异宝”、“精妙绝品”。其次由年代久远,加之生产较少,致使保存下来的宋钧为数不多,在钧台窑的发掘中也很难见到整器,因此官钧极为名贵,价值连城。“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便由此而来。

钧瓷是怎样产生的(关于钧瓷的那些俗话知道是怎么来的吗)(9)

再有,钧瓷是高雅艺术品,个人文化修养不同,审美观点不同,对钓瓷的认识程度不同,给一件钧瓷的定位就不同,便产生了“钧无价”之说。这就是关于钧瓷这几句俗语的由来,不知道大家伙了解之后是不是收了收获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