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睡觉做梦说有怪物(孩子梦到妖怪大哭)

今天早上碰到邻居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迷迷糊糊的,眼睛都睁不开。邻居说,昨晚孩子做噩梦,半夜哭醒了,说妖怪把他吃到肚子里去了,安抚了好久才再次入睡。

我问孩子妖怪是什么样的,他一下子来了精神,边比划动作边说:妖怪眼睛发光、牙齿很长、爪子特别锋利,会吃小朋友,然后露出害怕的表情。我告诉他那只是噩梦,我们现实中没有妖怪,他不相信,说今天晚上妖怪还会来我们家的。

小孩睡觉做梦说有怪物(孩子梦到妖怪大哭)(1)

孩子的反应逗笑了我们。做噩梦是很正常的事,大人小孩都会做噩梦,区别是大人做噩梦不会受太大影响,醒来就可能忘掉了。孩子做噩梦不一样,他们区分不了现实和梦境的具体差别,容易把两者混同,在现实中接触到一些让人害怕的影像、图片等,出现在梦中,等于是在他心中反复种植记忆,而他们会把这个印象迁移到现实中,认为这种恐怖形象是现实中存在的。

其实,孩子分不清梦境和现实的边界不要紧,我们只要帮助孩子把噩梦里的妖怪赶走就可以了。赶走这只妖怪很简单:让孩子拿上一个“武器”,假设和孩子一起重新回到梦里,然后妖怪出现了,你带着孩子一起挥动道具武器把妖怪打跑就可以。就像是利用月光宝盒回到过去,让孩子体验这一次你不是被妖怪吃了,而是打跑了妖怪。

小孩睡觉做梦说有怪物(孩子梦到妖怪大哭)(2)

这里借助的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主要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疾病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一、什么是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是1955年由美国麻醉学专家毕阙博士(Henry K. Beecher)提出来的,也可以理解为“非特定效应” 或受试者期望效应。

这个概念的提出源于毕阙博士在二战期间的工作经历。毕阙博士是二战时期盟军战场的麻醉师。在盟军攻占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战斗比较激烈,产生了大量的伤员,需要紧急手术,但当时后勤供应不足,镇痛剂很快用完了。当重伤的官兵们嚎叫着需要镇痛剂的时候,军医们急得团团转,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给他们挂上生理盐水,并且告诉他们这是强力镇痛剂。意外的是,其中很大一批伤员疼痛真的减轻了,很多伤员停止了哀嚎。从战场回到哈佛的毕阙博士后来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安慰剂效应”。

小孩睡觉做梦说有怪物(孩子梦到妖怪大哭)(3)

从心理学来说,安慰剂效应是指因病人自身对治疗动作的积极期望,而对病情产生减轻或好转影响的心理现象。它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

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我们历史上著名的“望梅止渴”典故,就利用了暗示。曹操带领的军队在炎热的七八月已经饥渴到无力再往前走,大家都想找口水喝。曹操非常心急,这种状态就算到达目的地战斗力也很弱,必须给士兵们补充体力。但向导说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边,还有不短的路程。曹操想出了好办法,高兴地转过马头对士兵说:“诸位将士,前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红红的,肯定很好吃,我们加快脚步,过了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听了果然大为振奋,大步往前赶。

小孩睡觉做梦说有怪物(孩子梦到妖怪大哭)(4)

曹操利用的就是安慰剂效应,前方并没有梅林,但他描述的梅林景象让士兵们产生了自我暗示——赶过去就能吃到红红的梅子,因为这种积极的期望而瞬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

二、安慰剂效应为什么能帮助孩子赶走妖怪?

在孩子做噩梦这个问题上,老一辈很早就掌握了安慰剂效应的用法。比如孩子梦到妖怪,老一辈一般会一只手用力打另一只手,打得很响,假装打了妖怪,然后说:“哪个妖怪吃我宝宝,打死你!”孩子看到老人打了妖怪,一般就会停止或减轻哭泣。

只是这种做法在现代看来有点治标不治本——因为孩子下次再梦到妖怪还会害怕,他只能依赖大人打妖怪。正确的做法就是带着孩子一起打妖怪,让孩子觉得自己掌握了打妖怪的能力,他会更加有安全感。

在偶像剧《就想赖着你》中有一个ELLA帮助小男孩打走噩梦中妖怪的镜头让我印象深刻:

三四岁的小男孩半夜做噩梦大哭不止,说梦到了恶魔鬼,长着尖尖的牙齿,好恐怖。ELLA饰演的保姆听到哭声立马赶过来。最后她教给男孩一个办法:拿起玩具宝剑当做武器,念咒语,把宝剑往前一砍,魔鬼就消失了。小男孩学到这个方法以后,心中的魔鬼被驱除,开心地笑了。

小孩睡觉做梦说有怪物(孩子梦到妖怪大哭)(5)

小孩睡觉做梦说有怪物(孩子梦到妖怪大哭)(6)

日本心理精神学家冈田尊司说:

暗示能起到安全堡垒的作用,当安全堡垒在了,孩子就会感觉放松。

在这个剧情中,宝剑和咒语就是孩子的安全堡垒。孩子相信宝剑和念咒语配合就能打跑妖怪,当他开始使用这两样“武器”,就产生了相应的自我暗示——妖怪一定会被我打跑。在这个自我暗示之下,对结果充满积极的期待,安全感就随之产生了。

但安慰剂效应并不是灵丹妙药,需要根据情况合理运用。如果

小孩睡觉做梦说有怪物(孩子梦到妖怪大哭)(7)

小孩睡觉做梦说有怪物(孩子梦到妖怪大哭)(8)

孩子经常做噩梦,情节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可能是存在某一方面的身体或心理问题,还是需要尽早治疗。

三、安慰剂效应帮助孩子赶跑妖怪的前提:孩子深信父母会帮助他

安慰剂效应的运用是多样的,为了赶走梦里的妖怪,我们可以教孩子念咒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心理医生是怎么帮助自己孩子走出噩梦的呢?下面的这位心理学医生的做法,比ELLA的办法更加轻松有趣。

爱尔兰心理专家德蒙特在儿子六岁时,也遭遇了儿子梦到妖魔鬼怪的情况。

儿子哭着说:“我在学校的操场上,突然,有一群妖怪在追着我跑。”

德蒙特跟儿子说,我们可以玩个游戏,你闭上眼睛,我们一起重新回到你的梦境里。不过这次你要用你的神奇力量去制服他们。

听起来特别好玩,好像在梦境里自己还能施魔法,儿子跃跃欲试,问他是什么样的力量。

德蒙特并没有说是什么,而是让孩子更加轻松地去想象,你可以选择把他们冰冻、把他们爆炸,或者把他们变成果冻.......

听起来特别有趣。儿子马上闭上眼睛,父子两人一起进入了儿子的梦境。

儿子讲述着梦境中的情景,就在妖怪在操场追着他跑的时候,他突然使出神奇的力量,把妖怪变成了果冻!

孩子太开心了,说我刚刚手指一挥就把他们变成果冻了。

德蒙特并没有马上让游戏结束,而是接着问儿子:接下来怎么办?

孩子说:“我要放狗吃掉他们。”于是,他把叔叔家的两只小狗派入梦境,让小狗把果冻妖怪全都吃掉了。

游戏到这里,他们两个人因为一起干掉了果冻妖怪而哈哈大笑,噩梦中的妖怪也就不再可怕了。

小孩睡觉做梦说有怪物(孩子梦到妖怪大哭)(9)

利用神奇的力量打败妖怪,或者拿起宝剑念咒语赶妖怪,都是安慰剂效应的实际运用。被治疗者因为相信大人能帮助他驱赶妖怪,所以在进行了这一系列的动作后,感觉获得了期望的效果,赶走了心中的恐惧。

所以,在帮助孩子驱赶噩梦中的妖怪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孩子相信大人会帮助我赶走妖怪。如果没有相信,安慰剂效应就不成立。

最后,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愉悦的关系中,孩子才相信你会帮助他,真正的安全堡垒不是那把宝剑或魔法,而是你对他们的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