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最为著名的散文作品(鬼才贾平凹小说艺术)

细品作家贾平凹先生小说作品艺术/尹燕忠

贾平凹最为著名的散文作品(鬼才贾平凹小说艺术)(1)

细品作家贾平凹先生小说作品艺术

作 者: 尹 燕 忠

贾平凹最为著名的散文作品(鬼才贾平凹小说艺术)(2)

贾平凹先生197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滿月儿》在全国获奖,在这四十年中,他出版了近二百余部小说、散文、文论、诗歌、书法、美术著作,数十次获全国文学大奖,其中包括茅盾文学奖,散文大奖,长篇小说《浮躁》和《废都》获美国美孚马大奖和法国奖,其中十几本作品被翻译成英、美、法、日、韩等文本并在国外发行。他的读者遍及老中青少,全国凡有阅读能力的人几乎都读过他的作品,沒有不知晓贾平凹的。他不衰的创作力和多方面创作的艺术才华,他是一个“明星品牌大作家,”我几乎读完了他的全部作品及其他人写的传记等研究资料,发现他创造了一个作家的奇迹,是从陝西走向中国和世界的“文学大汉”和艺术天才,是“文学鬼才”,更是“怪才”!

贾平凹先生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畏艰难执着而艰辛的攀登,将自己的艺术生命发挥到极致,发出了灿烂的艺术光辉!

他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就,但又是一个自走上文坛之日起就伴随着强烈争议的作家。他做人低调,见人有些自卑,但在文学上他是一位呼啸而来啸叫而去的“梁山好汉”,“山圪圪梁上坚劲的唱着信天游包着白羊肚手巾的庄稼后生儿”!他从初期唯美主义批评,到八十年代初的历史唯心主义,“颓废消极”的帽子,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走回头路的指责,同时对他小说散文语言的不承认,以致到新时期以来对《怀念狼》、《病相报告》、《秦腔》等作品的指斥,他一直在骂声中前行,从没趴下过。一边是鲜花,一边是乱扔“黑石头”,路上暗舖“野芨藜”和“碎玻璃渣子”,他仍奋然而前行。最厉害的当然是来自对《废都》的“流氓黄色书”的污骂,全国小报记者,翘屁股血红嘴唇性感女小编们也抡起牛棒子说贾平凹是“流氓作家,”而此时她们正权势们搂在锦玉被中翻云搅雨丑态千出。仅批评责骂贾平凹的书就近二十本,何等的暴风骤雨!他象青松一样挺过来了,可以说,谁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然而他在短中长篇及散文创作每一个单项取得的成就,足可使一个普通人成为大家,而他却在四个项目中均得冠军。

贾平凹最为著名的散文作品(鬼才贾平凹小说艺术)(3)

一在艰难的田野山径上,前进

1952年3月16日,贾平凹出生在父亲教书所在的陕西省丹风县金盆乡。他的故乡在丹风古镇棣花寨。其父考虑到妻子是头胎生育,就把临盆的母亲接到金盆乡,借住在姓李的农家,因此就给平凹起名贾李平,长辈们平时都称他为平娃,后来开始写作,他就干脆改名为平凹。贾平凹后来说:“母亲生我时,经阴阳先生掐算,不宜在家,故投宿二十余里外姓李的一户人家。后平安落草,即起名贾李平。……后本人改名为平凹,改字不改名,而意境天地之别也。”又说:“我出生在一个二十三口人的大家庭里,自幼便沒得到什么宠爱。长大体质差,在家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在学校上体育,抢不到蓝球。所以便孤独了,喜欢躲开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愈是躲人,愈不被人重视;愈不被人重视,愈是躲人;恶性循环,如此而已。懦弱阻碍了我,懦弱又帮助了我。”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父亲常常不在身边,“文革”中又遭到批斗;母亲极其谦让;自己个子小,木讷拙言;匮乏的时代,正是这种种因素,形成了贾平凹内敛、孤独、善于观察、喜欢思素、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获得外部承认的性格和基本人生态度。在以后的文学道路上,这种气质和心态,使他受益匪浅。贾平凹最早的文字生涯,开始于他十八岁时家乡的水库修建工地,干不了重活的他,却在刷标语,喊广播,编印《工地战报》等事上派上了用场,并让人们刮目相着。1972年,贾平凹被县上推荐上了西安的西北大学。一入学,他就以一篇《相片》的长诗在众多新生中崭露头角,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被排成铅字,登在学校的校刊上。而公开发表作品,则在一年以后,因此,研究家一般将1973年发表的故事小说《一双袿子》、散文《深深的脚印》作为他的处女作。1975年,他的诗歌、小说、儿童文学作品在许多报刊频频出现,南到上海广州,北到北京及东北三省,虽是广种薄收,往往投好多篇,却只有一篇采用,但这对平凹来说,已经很高兴了,他的怪怪的名字,也渐为人们熟悉。等到1978年,他的《满月儿》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影响力很大,他已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重要作家,他再也不会为他高产的小说出路而愁了。

贾平凹最为著名的散文作品(鬼才贾平凹小说艺术)(4)

二创作路子多样化

贾平凹创作常盛不衰,关键是他创作理念和思维从来不固定,那怕是很成功的一种模式上,他总是处于创新变化中,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有评论说:贾平凹骨子里是比较前卫的人,包括情感方面。在文学创作上是喜新厌旧的。他不会永远在一个巢里孵蛋,做好一个窠就走了。他内心的叛逆和颠复性夠强的,那怕头破血流干了再说,写作上更是这样,不会在一个套路上沒完没了,他在写作上是一只孤独的野狼。他能及时地发现生活现实的变化,敏锐地感应每个时期社会思潮地变迁,并及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关注现实感应时代,是他创作不断变化的原因。

二是一个时期读什么书的影响。作家的阅读兴趣极为广泛,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著作,到中外名家小说,随笔,乃至诗书、绘画,他都极为关注。平凹先生读书有积累知识、打稳基础的目的,但主要是寻找自己创作的出路和方向。因此他的取舍常常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且这一点必是与自已心灵相通的,可以为其创作指导和借鉴的。但是这种影响是“转益多师为吾师”,多被作家心灵气质生活现实所融化。其三,平凹创作变化的原因还来自他对自己文学生涯的总目标总规划,平凹先生写字台前的座右铭经常换,但挂得最长的却是:“我的目标是奥林匹克”;这是一个不到一尺的小条幅,总是挂在他一眼就看到的地方。

贾平凹最为著名的散文作品(鬼才贾平凹小说艺术)(5)

贾平凹先生有“文学野心”:他的目标,不仅是陕西乃至全国的的最高、最好,而且是世界范围的最好。1982年是“而立之年”,这一年他经历了最集中最尖锐也最严重的批评。从1981年始,因为《二月杏》、《鬼城》、《生活》、《年关夜景》、《好了歌》等中短篇小说对生活的消极表现,全国出现了否定贾平凹创作的声音,先是地质战线发表了批评了《二月杏》“丑化地质队员”的声音;他故乡的官员叫喊“贾平凹丑化商洛,丑化商洛人民”的言论,省作协批评作家“歪曲现实生活本质”等文章。文革刚刚过去,一场批评就导致作家封笔封口的大批判,致使许多作家心有余悸,这一切给平凹先生带来“山雨欲来”的印象,使他思索化解之策。1982年2月,贾平凹在省作协说出了自己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境界”之论,第一境界:是“单纯入世”,第二境界:“复杂处世”,就是表现出复杂性;第三境界:“单纯出世”,意即随着对复杂现实认识能力的提高,达到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下”的超道高蹈哲学境界。

中外文学史上,凡是将“复杂”写得“简单”,将“丰富”化为“单纯”,举重若轻的都是了不起的大师级的作家。1982年贾平凹先生发表于《当代文艺思潮杂志》上的散文《“卧虎”说》一文中提出。他由茂陵石刻中“卧虎”的“拙厚、古朴、旷远”,“单纯、朴素、亲切”,他发出了后来证朋他至今追求目标的感想。他说:“(卧虎)卧着,内向而不呆滞,寂静而有力量,平波水面,狂澜深藏,它卧了个恰好,是东方的味,是我们民族的味。”他又说:“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韵,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正是我求之而苦不能的啊!”他又发挥:“以中国传统美的表现方法,真实的表达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这是我创作追求的东西。”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他是最早将艺术追求转向“茂陵石刻”中国民族文学传统的。从五四以来,特别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主流文论,一直把从十九世纪法俄舶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当做既是传统的又是革命的小说创作的不二法门,也把“民族化”打扮成一种从人物语言到生活图景的风俗点缀。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文体革命阶段”,也仅学了皮毛而不能深下去。贾平凹先生说:“地方性、民族性得趋人类最先进的东西,也就是说,有国际视角,然后才越是有地方性、民族性,越有世界性……云彩之上都是灿烂的阳光,我们应该追求那阳光的地方,但不必抛弃东方思维这块云彩而去到西方思维那块云彩。中国人不能写西方小说。”

他的早期作品渗透着婉约派词人的才情和性灵派作家的自由心性,后来他的创作更较多继承了从《世说新语》、唐人传奇、宋人话本到《浮生六记》、《聊斋志异》、《金瓶梅》、《红楼梦》一脉相承的古典艺术美学精神,改造了从“五四”以来新小说注重写实的创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古典诗词、戏曲、造型艺术(包括书法、绘画、雕塑等)们表现传统得以大面积的继续和再创造。而美学精神和创作方法的继承,又来源于他对中国古典哲学意识和人生意识的感受和领悟。

在贾平凹早期作品中,空灵高蹈的庄禅的影响较多,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则是雄浑大方的汉唐艺术的影响较深重,而进入九十年代则受到“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和民间神秘文化的影响,但他一以贯之的却是“重精神,重感情,重整体,重气韵,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的东方艺术精神的追求和实践,他的思考越来越深入,他的追求越来越自觉,他作品中内在的东方艺术思维特征、东方哲学内涵和文化人格内涵,就越来越饱满而充盈。

三创作中的六个阶段

以小说创作为主体来划分,贾平凹成名后的创作大致划分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以前,主要包括儿童文学集《兵娃》和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中的大多数作品,尽管有成名的奠基之作《滿月儿》在内,但我们仍然把这个阶段称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操练期。其依据是:一,这个时期他的中短篇小说中虽然有一个富有想象力和语言表现才能的自我,但究竟处于以能发表为实现自我的手段的非自我阶段;二,这个时期他的文学观念虽然有追求和表现生活美的主导,但受外界环境和阶级斗争背景下的社会主流意识影响较大,善良的天性和生活的经历虽然使他不可能去写什么阶级斗争主题,但其所写却大多数停留在倡扬好人好事阶段,如饲养员一心为公,护林人忠于职守,少年儿童助人为乐等等;即就是《满月儿》所写仍未脱姊妹而个搞农业生产试验的“榜样”窠臼。第三,这个时期他的小说模仿的痕迹最重,其所写的生活背景虽然在故乡商州,但其语言、情景,甚至人物性格塑造,都能明显地看到孙犁等五十年代中国一些小说大家的影子。如《滿月儿》中爱笑的两姐妹,让人想到蒲松龄的《婴宁》;尤其是他小说中的少女形象,其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美丽和醉人的气息,与《聊斋志异》中的狐鬼化身简直属于同一家族。但作家的心理、天性和文学理想终究与当时的中国文坛有着巨大的差异,他不仅不写极“左”政治影响下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甚至与以批判极“左”危害为内容的“伤痕”文学也拉开了距离。正是他小说中这种另类气质,以及文本中那类似天真无邪的少年眼中的透明的清浅的美的生活,美的人,美的自然,使他赢得了文坛和读者的广泛关注。

贾平凹最为著名的散文作品(鬼才贾平凹小说艺术)(6)

第二阶段,1979年到1981年,以《山镇夜店》、《下棋》和1982年初受到批评的那部分中短篇小说为主,这是他追求的小说更大的思想和生活内涵的探索阶段。

这时的贾平凹已经离开家乡在城市生活了将近十年,年龄上将近三十,文学的视野也日渐开阔。他终于发现自己以往引以为荣的作品,是那样如水般清浅,而社会生活和生活中的人也不是以往认为的那样单纯那样美好。他发现了人性的缺陷,发现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他1997年总结说:“对照自己,我又否定起我前一段的作品,那是太浅薄的玩意儿……(我)不愿意向人们提起这些书名,不愿意出门见人,不愿意让外人知道我是谁。”1981年他又发表了一篇象小说又象散文的文章叫《生活》,从童年和成年两个角度,抒写了自已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既表现了童年眼光的局限和遮蔽,又表现了发现事情真相以后,自已对生活和人认识的迷惘和苦闷心情;生活哪里有那么単纯,人哪有那么单纯美好。这个时期他在代表性作品《好了歌》中,终于提出了“好中写坏,坏中写好”的概念。放在贾平凹创作的过程中,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将这些如大梦初醒、满眼阴霾的小说投入尚存禁锢的文坛,他的被非难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个阶段,1982年到1984年,以开始发表时被称为散文,后来又被许多研究者称为中篇小说的《商州初录》和《腊月.正月》、《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等为代表。这个被称为作家的回归商州,回归正在社会变迁的社会生活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阶段。后有人又批评他,而他是清醒的,1982年到1983年,他开始自觉深入生活,这两年他走遍了陕西关中和陕南陕北的许多地方,尤其在故乡商州待的时间最长,访问调查也更加广泛深入,他获得了创作自由,并影响了他今后的创作。

第四阶段,1985年到1987年,以《古堡》、《龙卷风》、《天狗》、《黑氏》、《人极》、《远山野情》、《冰碳》等一批中篇小说为代表,可以称之为对其第三阶段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超越阶段,或自然主义阶段。《腊月.正月》等作品,以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改革为背景,描写了商州在改革开放以后所经历的的社会历史的大变迁,人与人关系、社会价值观念、人们情感心理的巨大变化,它们理所当然地被中国主流文学所承认。

在《黑氏》、《人极》等中篇中,仍然以商州的生活和现实为背景,但已沒有了《腊月.正月》那些小说明显的改革模式,而是集中于写大历史下的人及人的命运,商州儿女的命运,尤其是他们的情感和爱情生活;写人性,宽厚忠实的男人和柔情似水与刚烈似火亙为表里的女人。说它们是自然主义的,是因为其结构框架与故事发展完全顺从生活的自然逻辑,以人的命运心理为主,以社会背景为背景,看不出丝毫雕琢的痕迹,给人一种大巧若拙、大雅若俗的感觉。因其几乎原生态的生活面貌和古朴自然的人性风貌,被其称为“寻根文学。”

贾平凹最为著名的散文作品(鬼才贾平凹小说艺术)(7)

第五阶段:从1988年到1990年,以《太白山记》和《白朗》、《五魁》、《美穴地》等中篇小说为代表,可以称之为贾平凹创作神秘主义阶段。这种变化来自于贾平凹在经历了现实命运的打击之后产生的心理压力,和一次历时近十年的病。1988年贾平凹因肝病爆发住进医院,在不足二百字的《太白山记》序中,贾平凹说:“这一本书对我来说有不寻常的意义。”“一九八八年的七月,我因病住进了医院,至今(1990年7月)病未痊癒。我知道我的‘病从何起’,数个年头的家庭灾难,人事的是非,要病是必然的。”

“有一种‘应无所住’的‘平常心’,于文学却十分有益,这就使我写出了这本书的绝大多数作品。我不敢说这些作品写得怎么个样子,但自我感觉良好,是比我病前的作品少了几分浮躁气。”《太白山记》由20个短篇组成,作品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搜奇猎异,以实写虚,隐含禅机悟理,充滿神秘主义的心理氛围,有人称之为“新聊斋”、又称之为“禅宗体小说”、“新志怪小说。”

如果说《太白山记》的写作是贾平凹在病榻上医疗孤寂的痛苦的欴药的话,《白朗》等则是他病稍轻了以后赴商洛以考察代疗养的产物,被人称之为“土匪系列”小说。但它们绝不是对故乡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的实写,而是以“土匪”这个旧中国特有的社会阶层为载体,抒写自己对于男人、女人及爱与性这个永恒人性主题的思考,这里有对所谓“纯粹”而“圣洁高尚”的爱的失望,也有对即使英雄草莽、神巫卜祝也难以把握自己今生及未来命运的慨叹,表视了经历人生大劫难、心理大痛苦之后作者对神秘命运的恐惧。正因为如此,它们才与神密的《太白山记》相通。到了《太白山记以后》,作家的创作才真正上升为一种生命和心灵的自由。

第六阶段是1991年至今,其代表作则是有《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我是农民》、《病相报告》、《秦腔、》、《商州初录》、《商州又商》、《商州再录》、《高兴》、《古炉》、《极花》,这个阶段是贾平凹创作走入象征主义或意象主义阶段。早在《浮躁》序中,作家就说:“我欣赏这样一段话:艺术家最高的目标在于表现他对人间宇宙的感应,发掘最动人的情趣,在存在之上建构他的意象世界。硬的和谐,苦涩的美感,艺术诞生于约束,死于自由。”中西的文化深层结构都在发生着各自的裂变,怎样写这个令人振奋又令人痛苦的裂变过程,这其中极有魅力,中国作家怎样把握自已民族文化的裂变,又在形式上不以西方人的那种焦点透视办法而运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来进行,那是多么有趣的试验,“土匪”系列是一种中篇幅的试验,到《废都》后的长中短篇,作家在实现自已艺术理想的道路上,艰难而孤独的攀登着。他瞄准的是中华文化大裂变中的种种美丽邤又令人痛苦的大风景,他创造着愈来愈独特的艺术世界,突奔向中国现代小说民族化的新境界。

贾平凹最为著名的散文作品(鬼才贾平凹小说艺术)(8)

作家贾平凹作品博大精深,是位令国内外瞩目的实力派作家之一,当年陕西省委书记曾说,找个省长容易,找个名作家可不易!此话长翅。贾平凹这样的作家难得,他是写女性的高手,包括她们的形体美丽和灵魂的美丽,而且发现他笔下的男人们同样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男人和女人又如此的粘连在一起,构成了情与爱的油彩画大世界,令人叹为观止!

最令人叹服的是贾平凹从容内敛的叙述和意蕴深藏的白描语言以及所构成的无限广阔的意象世界。他的作品产生如此的思想和艺术力量,我们不能不为贾平凹的艺术才华而惊叹!

此文于2018.4.30日动笔,于2018.5.1日上午11.30分脱稿于东城居书斋

参考书目:《贾平凹传记》、穆涛编著《平凹之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贾平凹研究资料》、王新民著1998年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版《贾平凹打官司》和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书友贾平凹》、2018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舒晋瑜著《深度对话茅奖作家》

2016年6月出版山东人民出版社版王新民著《贾平凹纪事》

贾平凹著:《太白山魂》,时代文艺出版社,2015年3月版。

贾平凹《古炉》论,王春林著,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年5月第一版。

走走编著:《贾平凹谈人生》。

2020、11、19日下午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