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么(关于忒修斯之船的思考)

前两天又听到有朋友在讨论“忒修斯之船”(“忒”:多音字,根据该音译习惯,此处念tuī),当然朋友是从哲学的角度在思考这个悖论,出于兴趣,阿怪也给出了偏物理角度的想法,现分享出来供各位读者交流、批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么(关于忒修斯之船的思考)

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么

前两天又听到有朋友在讨论“忒修斯之船”(“忒”:多音字,根据该音译习惯,此处念tuī),当然朋友是从哲学的角度在思考这个悖论,出于兴趣,阿怪也给出了偏物理角度的想法,现分享出来供各位读者交流、批评。

忒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忒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后来对此进行了延伸,如果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摘自百度百科

也许在哲学范畴来讲,这个悖论是没有准确答案的,说它是原来的船也对,说它不是原来的船也没有错,这两种结论都可以有自己的逻辑结构支撑。不过依然有许多人希望能得到一个唯一确定的答案,就像阿怪一样。

分辨

阿怪发现,如果从物理的角度来分辩“这艘船”的异同似乎会容易很多。

我们知道,物理学中将内禀属性完全相同的粒子称为全同粒子,所谓内禀属性主要是指某个粒子所具有的自旋、静质量、电荷量等“与生俱来”的特征量。同时,这些特征量不仅只体现在单个的基本粒子身上,一些粒子集群依然可以被当成一个“整体粒子”而具备以上所提及的这些特征量,例如α粒子(即氦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由此,我们便可以对忒休斯之船进行整体化处理了——我们有理由将忒休斯之船整体看做一个“粒子”;或者将忒休斯之船的各个部件看做一种“粒子”,那么忒休斯之船就是由这些不同的“粒子”组合而成的一个物件。

现在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我们只需要辨别替换忒休斯之船的新旧部件之间的“内禀属性”是否一致,就可以得出新老忒休斯之船是否全同的结论了。

那么对于这些新旧部件的“内禀属性”我们又该如何去定义呢?

当然“材质”算一个:是98年的樟木还是88年的梨木;质量这个属性也不能忽视:随着部件不同的风化程度或其他损耗,理论上新部件的质量会大于旧部件;既然是船用部件,那么渗水性也是需要考虑的:这就与材料的加工工艺有很大的关系了,一般我们认为不同年代工匠们对材料的处理工艺是在进步的,所以这项属性新旧部件也有区别。

如果继续探究下去,应该还能找出一些“内禀属性”,不过话到此处,相信大家也能得出结论了,也就是说,按照这个逻辑而言,新旧忒休斯之船显然是两艘不同的船。

方法

其实,这个结论同时也能对“忒休斯之船”的隐含意义有个较好的启发作用。

“忒休斯之船”之所以被大家讨论了几百年,人们实则是在讨论身份的确立和辨别方法。例如通过“忒休斯之船”引申,我们不难联想的人类自己,我们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平均7年人体全身的绝大多数细胞都会更换一次,于是引发了我们对自我身份认定的种种思考。

同样的,我们可以借鉴“内禀属性”的辨别方法来对这类身份确立或辨别问题进行分析。

根据这个方法,我们只需要三步就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步:确定基本“粒子”,即把整个大问题根据需要分辨的精度拆分成为若干个具有统一性的功能集合小整体,姑且称这些小整体为“粒子”;

第二步:定义内禀属性,找到这些“粒子”与生俱来的特征项,并给出定义;

第三步:逐一对比这些“粒子”的内禀属性并得出结论。

引申

其实,那天跟朋友的讨论主要是集中在对“我还是我吗”的问题上,因为根据以上的方法,我们会得出“七年前的我”和“今天的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整体这样看似荒谬的结论。而阿怪却坚定的认为,这个结论并不荒谬,恰恰相反,这个结论是相当正确的!

别说七年,就算七十年过去了我们几乎所有人都还是会坚定的认为“我还是原来那个我”,“我”是连续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感知。

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得分清楚“我”这个属性的定义。阿怪认为“我”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自我认知”是每个人意识的自我反馈,而这种反馈常常会将我们的身体发肤统一在一起,于是才形成了现在的我虽然鬓角上扬甚至皱纹满额依然就是原来那个“我”的感受。而实际上,除去意识这个因素,我们在物理意义上,不同时期的身体就是不同的。

忒休斯之船之外

现在我们再来看为什么“意识”会是连续的,多年后“我还是我”这个问题。

显然阿怪是无神论者,这个问题也不是什么玄学问题,依然可以用物理思想给出解答。

现在多项生命科学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了意识的物质基础——神经网络和记忆蛋白。我们人类包括一些高等动物的自我意识均是形成于复杂神经网络的涌现。同时,我们知道人体各类细胞中,神经细胞就是一类特异性极强且不可再生的细胞,换句话说,我们的神经细胞只会新生或死亡而不会更迭。所以,本质上来说,形成我们意识的物质基础并未发生过我们身体其他部位一样的更迭,所以我们的感受才是连续的,我们的记忆才是稳固的(遗忘当然也会发生)。

如果我们把自己比作一家公司的话,就如同员工换了一批有一批,但是老板始终是一个人,而这家公司的名称也从未变过,就是这个意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