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最真实的侠客(从李白的侠客行)

中国的侠客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白在五言绝句《侠客行》中描绘了为国为民的侠客形象。整首诗浓墨重彩描写了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也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表达了作者对侠客的追求和仰慕。

而金庸先生一生创作了无数的英雄人物,诸如郭靖、杨过、乔峰这种无私奉献,舍生取义的大侠,他们不计生死、锄强扶弱,一刀一剑闯荡江湖。他们讲义气、重信义,他们追求自由并勇于捍卫自己的自由,他们用自己的武功和智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李白《侠客行》的角度看待金庸的侠客精神可以更好以现代视角解释侠客精神。

金庸最真实的侠客(从李白的侠客行)(1)

一、李白的“侠客”精神

写此诗时是天宝三年,李白已经失去了当年"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热忱之心,他也不再对曾经的理想之地——长安城抱有任何幻想,也失去了出相入将的宏伟志愿。此时的李白,境遇惨淡,只是一个被唐玄宗用来写诗的弄臣,空有满腔的抱负和理想却无法实现。他再也无法忍受谄媚权贵、为人作诗、虚度光阴的日子,他终于决意离开这个他曾经心驰神往如今却满是失意的地方,开始了他仗剑人生的路程。他开始周游各地,寻找属于自己的"侠客梦",希望拯救于危难之中的百姓,渴望用世立功。

李白首先抵达了大梁城,这里是从古至今无数侠义之士的诞生之地。这些侠客为国为民、不计生死,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推动历史的车轮。唐朝时期,人们崇尚武学,游侠之风也十分流行。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名噪一时、炙手可热的大诗人都收到侠义之风的影响。

希望一展宏图大志的李白,也渴望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得到百姓的称赞,统治者的认可。《侠客行》的出现就是李白的内心写实,他在这首诗歌当中给我们刻画出了朱亥和侯嬴这两位侠客的形象。金庸先生的小说中的侠客亦数量众多,其中不乏义薄云天豪情万丈的形象。

金庸最真实的侠客(从李白的侠客行)(2)

"侠"在古时指的是"打抱不平、见义勇为的人";在《说文解字》中对于"侠"字的解释:侠,"从人夹声"。从人指侠字的人旁,夹声指侠字的读音。夹字原是两个人一左一右扶持着一个大,在甲骨文中大就是一个平躺着的人。"侠义"思想源起于先秦的墨家思想,最基本的思想特点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锄强扶弱。

二、金庸的侠客精神

金庸刻画的侠士形象比比皆是,如在《天龙八部》里的乔峰便是一代大侠的典型例子,他不畏生死义薄云天,既忠于自己的国家、朋友,也不愿辜负任何一个他所念、所爱之人,成为所有人所尊重所称道的"大侠"。

1、"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金庸先生的"大侠"人物所秉承的皆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理念。如《神雕侠侣》中的郭靖拼劲全力虽自知自身能力有限,仍奋不顾身守护襄阳城;《天龙八部》中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并非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去杀人掠地只为成就自己的功业。

郭靖可谓是金庸先生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他虽然被许多人所诟病,不似一般主角的意气风发,他木讷、呆板、无趣,完全不像一个"侠客"形象。但我们读罢《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本书,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郭靖的成长路线,看他从天真烂漫的蒙古汉子到离开草原闯天下的木讷少年到成为天下人称赞的"宋大侠"直至最后捍卫襄阳城,战死沙场。

金庸最真实的侠客(从李白的侠客行)(3)

郭靖

他并不是一路升级打怪带有外挂的主角,他的缺点才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物的真实、鲜活,他只是一个出身平凡的农家少年,生性愚钝不善言辞,却有一颗赤诚之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相貌平凡,谈不上俊俏,却天生骨子里具有传统的"侠义"精神。他和杨康的名字更是承载了父亲的希望,"靖康之耻"是希望他们记住自己身上的责任。郭靖所体现的侠义之风最重要的并非是他超凡卓越的武功,而是他的人格,他一生坚守"信义"二字。

他喜欢黄蓉,却也不忍违背父亲留下的娶穆念慈的遗命,他矛盾,他痛苦,他矛盾痛苦的过程却也完美地体现了他身上美好的品质。他和杨康义结金兰,虽然杨康几次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陷他于危险之中,他却一直劝他改邪归正,深信他是有不得已的理由,在杨康去世后,承担起抚养杨过的责任,教导他做人的道理。他的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侠义之风。

2、儒家追求的"五伦"品格

儒家传统讲究"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五种关系。这种精神是许多儒士穷尽一生的追求,是他们信奉的准则,使他们人生的信条。

在郭靖身上最能体现出的便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他纵使平凡,也愿意在蒙古入侵的时候,愿意放弃金刀驸马的身份,拼死守住襄阳。同样是侠义化身的乔峰,身上也散发出儒家君子的光辉,他一出场就先声夺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狂放不羁、性格豪放的性格特点。

金庸最真实的侠客(从李白的侠客行)(4)

乔峰

在聚贤庄一战中,面对众多中原英雄豪杰,更是坦坦荡荡,毫不遮掩;面对他人的猜忌猜疑,更是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看到众豪杰虎视眈眈,却又激起了莽性:大丈夫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侠义之风、英雄气概在一句话中显露无遗。

之后乔峰在面对少林大战时,所体现的就是"威武不能屈"的侠义之性,面对强敌如林的处境,他却当着众人之面从容结拜。之后在众多英雄好汉面前,将慕容复打倒在地,对于与他齐名,心中充满不屑不忿。后官拜辽国的南院大王,地位一时之间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却因从小生在宋朝,不愿意让辽国人入侵宋朝;身为辽人,也不愿意自己成为国家的罪人,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三、从《侠客行》看金庸侠客精神

1、追求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人所崇尚的侠义之情,不仅是除暴安良,杀富济贫,侠客身上必须还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侠客,是一个真正的大侠。

李白的《侠客行》所体现的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侠客形象。李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希望自己成为一诺千金、可以成为"义"慷慨赴死的侠客。他来到燕赵之地,因为这里有慷慨重诺的侠义之气,有荆轲这种留名青史的侠义之士,所以《侠客行》开头所写"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疯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所描述的即是像荆轲的侠义之士的形象。

金庸最真实的侠客(从李白的侠客行)(5)

《侠客行》中开篇描述的侠客形象十分具体,也十分鲜活,他豪放、不羁、慷慨义气。荆轲的慷慨赴死是为了保护弱小的燕国面授强大的秦国所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报答燕太子丹的恩情。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深厚感情,可以证明自古以来真正的中国侠客必须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李白所崇尚的侠客之情也正是如此。

李白在诗句中也流露出了自己对侠客的理解,侠客是不图名利、排忧解难的存在,是重义气、重承诺的形象,这就是李白心中理想的侠客精神,是他一生的追求。是他来到燕赵之地的目的。

2、侠客心中的理想和抱负

侠客之道在许多古书中也有提到,如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尽管对不同类型的侠作了辩证分析,专门叙述这些侠义之士的伟大精神,他们重信义、爱打抱不平,但也指出侠"不轨于正义";而班固在《汉书.游侠传》里则对侠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

而李白则在《侠客行》之中表达了自己对侠客精神的态度,他肯定了侠客们重信义、重承诺的精神。"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短短十个字简洁有力地叙述了信陵君为了连赵抗秦,礼贤下士找到了具有侠义心肠的侯嬴和朱亥,共同商议抗秦大事。他们不顾自己的性命之忧,一心为国家慷慨赴死,而这也正是李白的抱负和志向,他只盼遇到信陵君这种明主来时新内心的宏图大志。

金庸最真实的侠客(从李白的侠客行)(6)

神雕侠侣

金庸笔下的杨过前半生只为寻找自己的杀父仇人,为了等待不知归期的小龙女,可是当他失去手臂,习得独孤求败剑法精髓以后,却开始锄强扶弱、惩罚奸佞的道路,获得了"神雕侠侣"的称号。他自幼失去父母,尝遍人间悲苦,所以她深知寻常百姓的悲苦和凄凉。正因如此,他知道如何成为真正的侠客,达到真正的"侠义之风",成就真正的"侠义之情"。

四、结论

侠客文化是我国自古以来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古往今来许多有志之士终其一生的精神追求。诗仙李白的《侠客行》为我们勾画的是武艺卓绝却淡泊名利,只愿拯救百姓于危难的侠客形象。金庸先生笔下的侠客形象更是忠肝义胆、舍生取义。他们都用自己的努力为百姓除暴安良,对弱者尽力帮助。

面对不公,侠客们挑战强权只为求得心中正义;面对民族危难,他们不顾个人生死;面对民族大义,他们愿意牺牲小我只为成就大我。他们所追求的理想抱负,所遵守的美好品德是中华民族需要一直铭记的,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侠客之风,是真正的"侠客精神"。

参考文献:

1、金庸的"江湖"研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