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的原因(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

1927年,浩浩荡荡的大革命在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中,彻底宣布失败,国内的革命局势急转直下,愈发严峻,革命陷入了低谷之中。

在此关键时期,为了挽回革命局势,对抗国民党反动派。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命担任中央特派员,到反动派势力薄弱的湘赣边界发动起义,组建工农武装部队。

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的原因(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1)

图|起义画像

朱德等人在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南昌起义胜利后,攻打中心城市却屡屡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改变战略布局,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登上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正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办和巩固的关键时期,却发生了一件让毛泽东、朱德等工农革命领导人十分痛惜的事情。

这年八月,毛朱会师的促成者,时任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参谋长以及红军二十八团的团长,我军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王尔琢同志,在追回叛徒的途中,不幸牺牲。

王尔琢同志的牺牲是工农革命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损失,朱德在听闻他牺牲后,挥泪哀叹:“我军损失一员能将啊!”工农革命领袖毛泽东在他的追悼会上,亲自拟写了一副挽联来悼念他: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毛泽东这副痛悼昔日亲密战友的挽联,流传后世,至今仍能从伟人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当时他们对王尔琢不幸牺牲的沉重悲痛之情。

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的原因(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2)

图|王尔琢画像

王尔琢的牺牲确实令人惋惜,他自从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后,就投身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之中,参加国民革命军,率部北伐,带领起义军,参加南昌起义,上井冈山,创建根据地,为工农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黄埔军校,他是周恩来最看重的学生;在北伐战场,他是国民革命军杰出的指挥家;在起义部队,他又是英勇善战的能将;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是智勇双全的革命领导人。毛泽东的一问“留却重任谁承受”,道出了王尔琢同志的不朽革命功绩和杰出的领导能力。

在王尔琢牺牲后,接过他大任的是他手下的一名营长,而这名营长就是后来的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以军事能力著称的林彪。由此可见,王尔琢同志对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他若没有牺牲,凭借他出色的军事领导能力,在新中国授衔仪式上,或许也是一名开国元帅。

可是,他没有死在枪林弹雨的北伐战场上,没有死在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下,也没有死在反动派一次又一次的反“围剿”斗争中,却死在了同乡的亲信手中,不禁令人扼腕长叹。

1903年,王尔琢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的一户人家,他的家庭在当时条件还算优越,父亲王明仁做点木排生意维持家业。王尔琢自小聪明伶俐,但入学较迟,13岁才读私塾。虽启蒙晚,但王尔琢却凭借自身优秀的学习能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生。

当时与王尔琢一起的还有郑洞国,是未来著名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郑洞国是他老乡,也是同龄人,与他一起结伴去黄埔军校就读,同为第一期学生。

郑洞国有个表妹,叫郑凤翠,自小便与王尔琢定下了娃娃亲。长大后,在郑洞国的有意撮合下,两人也产生情愫,很快就完婚了。结婚不久的王尔琢,就来到了黄埔军校投身革命。

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的原因(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3)

图|王尔琢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王尔琢认真刻苦,勤思善学,各项成绩名列前茅,得到很多军校老师的赏识,其中就包括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周恩来第一次见王尔琢,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与他相处后,更是喜爱这个勤勉上进的学生,时常与他交谈,向他传授先进的革命思想,让他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在周恩来的教导和影响下,王尔琢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战士。

王尔琢在校期间,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而且在平叛战斗中表现出色,又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能力出众。同样也得到了校长蒋介石的赏识。

在他毕业之际,蒋介石和周恩来点名让他留任学校,委托他担任第二期、三期学生的分队队长和党代表。在这段时间内,王尔琢不仅做好了学校里的学生工作,还参与讨伐陈炯明的东征、镇压军阀杨希闵等人的叛乱作战中,在一次次战斗中表现优异。

1926年3月,早已心怀不轨的蒋介石一手炮制了“中山舰事件”,扣留舰长也是共产党员的李之龙,并以这件事情为信号,公开迫害共产党员,向共产党示威。

此事发生后,王尔琢怒气填胸,气愤不已,当下就拉着同样愤愤不平的蒋先云和陈赓等人,找蒋介石理论。在与蒋介石三番舌战之后,王尔琢运用学校的关系网,借用社会舆论工具逼迫蒋介石放人,气得蒋介石破口大骂。

即便如此,蒋介石也不想放弃这样一员猛将,为了把王尔琢拉到自己的阵营,蒋介石单独将王尔琢叫到校长办公室,对着他一番好生“教导”、软硬兼施。可王尔琢性情刚烈,不吃蒋校长这套,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据理论争,毫不示弱。

蒋介石见状,只能暂且作罢,来日再议。同年,王尔琢加入到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中,并且成为东路先遣军党代表,不久后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六团党代表,紧接着又与东路先遣军司令李明扬一起共事,关系十分融洽。

不久后,李明扬因病在广州医治,东路先遣军由王尔琢率领。王尔琢带领先遣军,挺进江西,直扑南昌,三次作战,攻下了南昌城。在攻打桐庐时,王尔琢左手受伤,仍坚持在战场上指挥作战,直到战斗结束,才同意包扎伤口,他顽强不屈的坚毅品质深受将士们钦佩。

1927年春,王尔琢率领部队快打到上海时,蓄意背叛革命的蒋介石,中途派出自己的亲信到东路先遣军找到王尔琢,意图以高官厚禄劝说王尔琢站到自己这一方来。

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的原因(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4)

图|蒋介石

这天,蒋介石的亲信满脸讪笑,站定在王尔琢面前,好声好气地劝说他归顺蒋介石,蒋校长可以许他军长之位,前提是他脱离共产党,到国民党这边来。王尔琢一听这话,一点情面都不留,伸手打了笑脸人,当场拒绝,还鄙夷道:“给我一个军长?蒋校长未免也太小气了吧,应该给我一个军阀!”

听到王尔琢带有讥讽之意的果断拒绝,蒋介石的说客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悻悻离开,回到了蒋介石那里,告诉他王尔琢的态度。蒋介石一听王尔琢的回答,气得不行,当即密令李明扬,让他枪决王尔琢,连同那些以他为首的共产党员。

李明扬在接收到蒋介石的命令后,十分敬仰王尔琢和共产党主张的他,直接就将蒋介石密令之事告诉了王尔琢。并阐明了自己的想法,蒋介石可能要背叛革命,劝他快些离开先遣军,带着他发展的共产党员们一起走。

王尔琢一行人在李明扬的帮助下,离开了先遣军,躲过了一劫。1927年5月,王尔琢来到武汉,这里是党中央的所在地,适合掩蔽,在这里他本约定好了与自己的妻女见上一面。

郑凤翠听到丈夫终于有机会和自己见一面,欣喜若狂,连忙带着王尔琢从未见过的女儿,赶到长沙,等约定时间到了,再前往武汉与丈夫见面。快到约定的时间后,郑凤翠才带着三岁的女儿桂芳,来到武汉他们约定见面的地点。

可左等右等,郑凤翠始终没有等到王尔琢,本来十分开心的桂芳没有等来爸爸,难过极了。王尔琢虽事先预料到反革命政变的发生,但他这名北伐的共产党名将还是成了蒋介石第一个要追杀的“逃犯”。一路奔波加之对革命前途的深深担忧,王尔琢完全忘了与妻女的约定。

等他到达武汉之时,还是好友宋人杰告诉他,郑凤翠和女儿小桂芳来过,他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与亲人团聚的安排,可是为时已晚,妻子和女儿已经走了。就这样,王尔琢错过了与妻子郑凤翠和女儿王桂芳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这一错过,就是永诀。

郑凤翠走前,还给王尔琢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自己是何时过来找他,女儿小桂芳很像他,也很想他。这次带她出来很不容易,没有见到他,女儿很是难过,希望他能抽空回去看看她……

看着妻子这封哀而不怨的信件,王尔琢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本来还想见见妻子,抱一抱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小女儿,结果还是错过了,他心中不禁泛起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但是,如今国家仍处于动荡之中,蒋介石又背叛了革命,革命局势陷入了低迷,在此危急情况下,王尔琢只能舍小家为大家。对敌人的愤怒,牺牲战友的痛惜,革命前途的担忧,和革命胜利的渴望,已经让他忘却了儿女情长。

于是,王尔琢提笔写了一封信,寄往家中,他没有写给妻子,他怕她看到会伤心,他寄给了自己的父亲。信中说到自己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也是万般想念亲人,眷恋家庭,可是这战火的年代,乱葬岗上到处都是孤儿寡母,为了全中国的家庭能够团聚,只能舍身报国,革命不成,决不归家,还请父亲照顾妻女。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王尔琢还特意在最后加了一句“阅后即烧”,之后便将信件交给了好友宋人杰,拜托他帮忙寄回家中。

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的原因(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5)

图|王尔琢“托孤书”

这封信是一封简单的家书,也是一封“托孤书”,吐露了王尔琢坚定的革命报国之心,表现了他为革命、为国家、为人民,甘愿献身,成为家中“不肖子孙”的决心和毅力。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王尔琢参与其中,并担任起义军74团参谋长。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攻打中心城市屡次受挫,还因此受到反动派军队的“围剿”。

在此危急情况下,王尔琢带着剩余起义部队转战千里,辗转福建、江西、广东三省边境,巧妙躲过了反动派的封锁线,成功抵达了湘南界内,发动了“湘南暴动”并取得胜利。

随后,王尔琢先后指挥多次战斗,歼灭了敌方许克祥的两个独立团部队,发动了大范围的湘南起义。起义之势逐渐壮大,王尔琢功不可没。随着湘南工农革命军的力量不断壮大,国民党反动派慌了神。

1928年3月,湘粤两省的国民党军队集结了大队人马,来势汹汹,妄图将湘南的工农革命队伍消灭。在敌人的两面夹击下,工农部队处境十分危险,朱德、陈毅以及王尔琢仔细分析过后,决定暂避锋芒,向井冈山转移。

王尔琢受朱德之命,掩护大部队先转移。当时国民党军队想在转移路上的敖山庙设伏,企图阻击向井冈山转移的革命军。王尔琢得知消息后,带领一支精锐部队,抄小路日夜兼程,先敌军一步到达了敖山庙。

王尔琢站在高处,仔细观察敖山庙的地形地势后,发现敖山庙像一个鼓着大肚子的瓶子,于是想出了一个“鼓肚瓶子计”,把出口处的桥头守住,给敌人来个瓮中捉鳖。

他命令战士们把干粮放在敖山庙,以此吸引敌军进庙。国民党军队到达后,看见敖山庙内存放着许多粮食,果然中了计,一股脑儿涌进敖山庙,准备烧火做饭,附近的敌军也争着抢着挤过小桥,准备到敖山庙大吃一顿。

此时,在小桥附近埋伏已久的工农革命军,在王尔琢的一声令下,迅速开火。顷刻间,敖山庙里的敌人就被灭了个干干净净。

此战过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工农革命军成功转移,登上了井冈山,在王尔琢的联络下,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组建了工农红军,王尔琢担任参谋长,并且兼任二十八团团长。

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的原因(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6)

图|井冈山会师(油画)

在井冈山革命的日子里,王尔琢带领二十八团屡次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表现出了极高的指挥技巧。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关键一战中,他不顾自身安危死守老七溪岭,率兵迅速支援朱德、陈毅等人,痛击敌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然而革命之路任重道远,且危险重重,王尔琢终究是将革命起义前的那封家书变成了一封“托孤书”。1928年8月,二十八团在重返井冈山的途中,团里二营长袁崇全趁人不备,竟然煽动五连战士和炮兵连的战士们,叛变逃走了。

王尔琢知道这件事情后,考虑到袁崇全是自己同乡,可能是一时糊涂,吃不了“红米饭,南瓜汤”革命的苦,这才做了错事,还是可以劝回来的。于是,王尔琢和何长工带着几个警卫排的战士们准备把他们劝回来。

那时候,叛逃部队的哨兵看见了他们的身影,向他们空放了两枪。王尔琢镇定自若地走近,大声喊道自己是王尔琢,不要继续开枪了,边走边向他们招手。哨兵听到是团长的声音,果然没有再开枪了。而袁崇全听到王尔琢的声音,吓得心惊胆战,带着几个亲信,立马逃命。

看见这几个人冲出旅店,何长工大喊一声:“卧倒!”警卫排的战士们闻声卧倒,而王尔琢却凭借着对他们的信任,依旧站着不动。“你们是二营的同志吧?欢迎你们继续回来革命!”王尔琢轻声呼唤。没成想,话音刚落,袁崇全就扣动扳机,王尔琢应声倒在了血泊之中。

看到袁崇全打死了深受战士们爱戴的王团长,被骗叛逃的连队战士们都看清了袁崇全的真面目,纷纷回到了二十八团的革命队伍。而井冈山骁将、井冈山“五虎将”之首的王尔琢,却为了革命英勇牺牲,献出了自己年仅25岁的宝贵生命。

王尔琢牺牲后,郑凤翠肝肠寸断,天天以泪洗面,惦念了他整整60年。家中的老人在知道后,更是一病不起,相继离世。郑凤翠强忍悲痛,一人操持葬礼,将家中的公婆好生安葬。这昔日温馨美好的小家,就只剩下郑凤翠和女儿王桂芳相依为命。

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的原因(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7)

图|王尔琢

然而,这对寡母孤女被家族的长辈不容,郑凤翠只能独自抚养女儿。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举步维艰地生存着,支撑她坚持下去的勇气就是对丈夫的无尽思念和对女儿的重要责任。可命运还是不愿放过这对母女,女儿王桂芳在20岁这年,患上了胆囊炎,因无钱医治撒手人寰。

郑凤翠白发人送黑发人,遭遇了丈夫、公婆、女儿的接连离世,内心悲痛不已,几乎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力量。但她心里始终记着丈夫的遗愿,他是多么渴望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于是,她过继了侄子王葵祚为养子,将他抚养长大,继承丈夫的遗志。

1949年10月,还没等继子长大,新中国成立了。在开国典礼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那一刻,郑凤翠内心欢呼雀跃,这是丈夫为之奋斗一生,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事业,终于在此刻赢得了胜利,相信丈夫在天之灵,定会得到安息。

可一切都不是那么如愿,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公然干涉朝鲜内政,发兵朝鲜半岛,甚至不顾我国警告,试图让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再次陷入炮火连天的动荡之中。

面对国家的生死危机,郑凤翠毅然选择让继子弃学从军,加入到抗美援朝的志愿军队伍中,而从小以王尔琢为榜样的王葵祚,也深深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于是,满怀一腔报国热血的他,历经层层选拔,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飞行员,远赴朝鲜,保家卫国。

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的原因(1928年王尔琢被亲信杀害)(8)

图|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

不幸的是,在抗美援朝这场残酷至极的战争中,年仅23岁的王葵祚,壮烈牺牲,同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们一起,葬在了朝鲜的大好河山中,而留给郑凤翠的只有一张烈士证书。

1988年,郑凤翠在湖南老家逝世。她走后,后辈在给她收拾遗物时,发现了一个藏得很深的破旧盒子,打开一看,里面竟然装满了六十颗杏仁。

这六十颗杏仁是什么意思呢?人们反应过来了,王尔琢正好牺牲了六十周年,这六十颗杏仁代表了郑凤翠对丈夫一年又一年的绵长思念。

在中国近代的战乱年代,有多少革命先辈为了国家人民,为了革命事业,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子女都无法见上一面。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即便是在如今的生活中,我们国家依旧磨难重重,而我们要做的是,用自己的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哪怕这力量微不足道,可是众志成城之下,蚂蚁也可撼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