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最后一个孩子多大年纪生的(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祭祖)

张学良最后一个孩子多大年纪生的(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祭祖)(1)

余光中的乡愁,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是现当代著名的诗人余光中先生,所做的一首思乡之诗,这首《乡愁》非常直接地表达出了台湾海峡另一侧的人们对于“母亲”的惦念之情。

回家,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更是每一代人永远记在心里的一个烙印。

张学良最后一个孩子多大年纪生的(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祭祖)(2)

随着时光飞逝,对于无法回到家乡的父辈们来说,让灵魂回到故土只能依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希望他们去自己的故乡走走,以慰藉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所有的故事,都从东北那个小屯开始

我国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先生,出生于辽宁鞍山鄂家村一个小村落——张家窝堡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张氏家族出来的张学良,年少有为,年纪轻轻地就被授予授陆军炮兵上校军衔。

张学良最后一个孩子多大年纪生的(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祭祖)(3)

但意外总是来得如此快,时光荏苒,自他的父亲张作霖在被日本军炸死以后,张学良便接手成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对东北进行统治。

工作中,意气风发,但是在生活中,却意外重重

作为“少帅”的张学良,他的一生中,地位十分显赫,有过许多位妻子,但为他生儿育女的只有两位:原配夫人于凤至女士,以及一直陪伴他生命最后路程的赵一荻女士。

于凤至女士为张学良生育了共四个子女,但由于天灾人祸,三儿一女中,只剩长女张闾瑛于美国定居。

张学良最后一个孩子多大年纪生的(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祭祖)(4)

而四儿子张闾琳,便是张学良与赵一荻所生。

他一直定居国外,直到1994年国内的大小风波平息后,才有了这难得的机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看看这张家故居。

一位身不由己的母亲

赵一荻,是张闾琳的母亲,可以说她是国内现代史上集传奇、高贵等于一身的一位女性。

她和张学良的相爱,就如海鸟跟鱼之间的相遇一般。那年,赵一荻小姐来到东北后,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对外宣称是张学良少将的秘书,并无名分。

张学良最后一个孩子多大年纪生的(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祭祖)(5)

在1937年的“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不作为计划被全国人民怨骂,而赵一荻也因为这样被大家冠以“红颜祸水”之名

生下张闾琳之后,赵四小姐一边要不停奔波的陪伴张学良,一边还要照顾自己年幼的儿子,但是光是小心照顾孩子没有用,得处处防止有人加害于自己的儿子。

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赵一荻做了一个十分痛苦的决定——将张闾琳交给自己的好朋友,伊雅格夫妇带去美国照顾。

血浓于水!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异地,而是异国啊!那么遥远的大洋彼岸,年幼的张闾琳能适应美国的生活吗?他能安全健康地长大吗?

张学良最后一个孩子多大年纪生的(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祭祖)(6)

这对于赵一荻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数,这更是作为一位母亲无能为力的心痛!

但是幸运的是,养父母对张闾琳视如己出,在生活和学习上,为他遮风挡雨。伊雅格夫妇用他们的无微不至,爱护着这颗“种子”慢慢地长成“参天大树”。

一位特殊少年的成长之路

不会有人知道这样一位特殊的少年是思索自己的过去的。他自己也不会知道,原来在10岁前的日子里,自己的亲生父母又是怎么度过一个个难熬的夜晚的。

伊雅格夫妇为了确保他的安全,从来不会在一个城市逗留太长时间。张闾琳在天使之城学习完小学知识后,他们便马不停蹄地搬了家。

不知不觉时光又过了多年,年少的张闾琳,中学毕业了。成绩优异的他,顺利进入了美国的加州大学,在专业的选择上,天资聪颖的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航天专业。

张学良最后一个孩子多大年纪生的(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祭祖)(7)

经过几十载刻苦钻研,张闾琳成为了一名优秀航天方面的专家,在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直至退休,一直在美国担任高级工程师的工作。

回头想想,若是没有年少时的那场变故,张闾琳可能完全不会踏上航天工程这条路。而他一帆风顺、平平淡淡的生活,也在1955年被打破。

就这么平静的一天,一切如旧,而董显光夫妻俩找到他时的情况,我们不为所知,但是在这过程中,张闾琳的心路历程,大概能够猜到,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只是“15”这样一个没有温度的数字。

张学良最后一个孩子多大年纪生的(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祭祖)(8)

时隔十五年,一家三口终得短聚。重逢时刻,万千思绪夹杂在三个人的脑海里,一个简单的拥抱等了太久太久。

乡愁,是中国人的咏叹调

1990年底,失去自由的张学良,终于再次能够自由的与这个世界再次握手。

张学良在获得自由时,已经是90岁了。

思考良久,他还是决定定居夏威夷,虽然有一个“小家”,但是依旧弥补不了这位心系“国家”,又无法落叶归根的游子的抱憾之情。

张学良最后一个孩子多大年纪生的(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祭祖)(9)

一直到临终也未能再回国内,成为了张学良这一生的遗憾

而他的遗憾之二,则是自1928年6月张作霖死后,至死未能来父亲坟前祭奠,更是成为张学良这辈子对父亲最大的愧疚

转眼,时间来到了1994年。

当张闾琳带着父亲的遗憾踏上东北这片土地时,立刻赶去了沈阳大南门附近的“大帅府”。

尽管已经做了许多的心理准备,但是当他看见“大帅府”的那一刻,泪水还是模糊了双眼。往事如电影闪现般不停回放。回顾往年,是因为母亲的坚强和肯定,才有了今天的他。

张学良最后一个孩子多大年纪生的(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祭祖)(10)

张闾琳前往张作霖之墓时,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下了沿路的每一处细。

临走前或许是一幕幕往事在脑海里闪现,张闾琳的泪水在眼里打转。就在那一刻,他双膝跪地,一字一句地呼喊出:“我替您儿子来看您了!”

回美国后,张闾琳与父亲分享了一路上发生的点点滴滴。看着一张张相片,这位一生都很少流泪的军人,也抑制不住情绪了

结语

在这之后,张闾琳又往返东北多次,主动代表父亲回家乡看望父老乡亲们,也看看父亲曾经的老友,而每每都能感受到温暖。

张学良最后一个孩子多大年纪生的(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祭祖)(11)

无论时光如何变迁,也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只要家在心中,无论什么时候“回家”,都能在身体里发出一股暖意。

张闾琳生于一个军阀乱战的年代,但晚年却能够平安自在,并回归祖国,这,大概是属于他的一份温暖与安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