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一生的悲惨结局(个人悲剧还是时代压迫)

1935年3月8日,上海的春天刚刚到来,但有一个人却再也看不到上海的春天了,8日当天她在写下遗书后于家中吞药自杀,因抢救不及时宣告死亡,她就是在中国默片时代绝代风华的著名影星阮玲玉,而当时的她年仅25岁。阮玲玉的突然离世给时人以及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悲痛与遗憾,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数疑问,阮玲玉正值最美好的年华,在演艺事业上也一路高升,为何她要选择在这时自杀?她是为情而死还是另有原因?这一切都是谜团。


阮玲玉一生的悲惨结局(个人悲剧还是时代压迫)(1)

一代明星阮玲玉

一、一路高升的电影明星

1910年阮玲玉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幼年丧父的她跟随母亲前往上海谋生,母亲后来在一家大户人家做佣人,靠微薄的薪水与阮玲玉相依为命,童年并不顺利的经历也使得阮玲玉形成了一种比较悲观和敏感的性格,而这种性格也为她日后在舆论中自杀埋下了伏笔。1917年,阮玲玉的母亲向其帮佣的张家老爷求情,使阮玲玉以半价学费得以进入当时上海的一所教会女子学校学习,但阮玲玉不习惯于这种读书方式,一年之后她选择了退学。


阮玲玉一生的悲惨结局(个人悲剧还是时代压迫)(2)

电影《阮玲玉》中张曼玉扮演的 阮玲玉形象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1926年,同当时许多对“上海”这座东方巴黎产生向往的女孩一样,阮玲玉也想在上海有一席之地,年轻漂亮的她选择考取电影公司以成为“摩登城市”的“摩登女性”。命运眷顾下的她顺利通过考核要求,从此踏入演艺圈,但她终究没有想到她会在不到十年后选择自杀。


阮玲玉一生的悲惨结局(个人悲剧还是时代压迫)(3)

阮玲玉的处女作《挂名夫妻》,当时年仅16岁

16岁的阮玲玉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拥有丹凤眼和瓜子脸的她天生带有一种幽怨的气质,当时有人说她“婷婷长成,琼葩吐艳,朗朗照人,虽荆布不饰而韵致俨然”,这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先天优势使得阮玲玉在踏入演艺圈后发展十分迅速,刚入职便参演了个人首部电影《挂名夫妻》,在此后的数年里,她拍摄了数十部电影,例如《白云塔》、《故都春梦》,而《故都春梦》更是让她摆脱了“花瓶”的身份,结束了之前接拍小成本电影的日子,从此跨入一线女星行列。

二、剪不断理还乱的恋情

谈及阮玲玉的爱情,还要从她母亲做佣工的大户人家开始说起。1916年,7岁的阮玲玉在张家遇到了张家四少爷张达民,但当时双方年纪还小,并没有产生什么情感。1925年,15岁的阮玲玉再次遇到了刚混得一张大学文凭的张达民,此时的张达民游手好闲,在看到阮玲玉后一见倾心并对其开展追求。出身贫寒的阮玲玉哪能经得起这等“火热”般的追求,两人在一起之后阮玲玉选择了从教会学校退学。但得手之后的张达民逐渐失去了对阮玲玉的激情,他又回到上海的花花世界去了。而此时的阮玲玉在张达民的哥哥张慧冲的建议下前往报考电影公司并取得成功。


阮玲玉一生的悲惨结局(个人悲剧还是时代压迫)(4)

电影中的张达民与阮玲玉

一夜成名的阮玲玉在电影界横空出世,这使得早已对她失去兴趣的张达民再次回来,但后者看中的已经不是阮玲玉而是她演电影之后所赚的钱。在花花世界里欠下一大笔赌债的张达民开始不断地纠缠阮玲玉,1932年阮玲玉借上海淞沪抗战的时机前往香港躲避张达民,而在那她遇到了第二个男人唐季珊。

渴望依靠的阮玲玉认识富商唐季珊之后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两者很快就选择在一起,但阮玲玉没有想到的是唐季珊已经有了结发妻子。回到上海之后的两人继续同居在一起,而张达民的纠缠也没有结束,为了解决隐患,阮玲玉与张达民签署了一份协议,以每月给他一百元作为不再纠缠的条件。


阮玲玉一生的悲惨结局(个人悲剧还是时代压迫)(5)

电影中的富商唐季珊与阮玲玉剧照

但张达民很快就由于不满足而将阮玲玉告上了法庭,诬赖阮玲玉当年在张家的时候偷盗财物并转给了唐季珊。唐季珊自然不愿意打官司,他要求阮玲玉向公众表示两人并没有在一起,就这样两个男人同时将阮玲玉向外丢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选择牺牲阮玲玉。一时间流言蜚语弥漫了整个上海滩,阮玲玉很快发现唐季珊有了新欢,而她好不容易在1934年在拍摄《新女性》时喜欢上了导演蔡楚生,但却被告知他已经有了妻子。就这样,阮玲玉在事业上因《新女性》中讽刺当时的新闻记者而遭受到记者的疯狂谩骂并要求道歉,而在感情上一次次的遭受打击,1934年的阮玲玉仿佛已经走到了她的人生尽头。


阮玲玉一生的悲惨结局(个人悲剧还是时代压迫)(6)

阮玲玉去世前的最后一部电影《新女性》

三、舆论真的能压死人

1935年3月8日阮玲玉自杀,留给世人的只有两封遗书,而在遗书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最后那一句的“哎,我一死何足惜,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了。”尽管许多人对遗书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但这句话用来表达阮玲玉自杀前的心境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民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剧烈的一段时期,一方面上海成为中国的时尚前沿,是“东方的巴黎”,人们争先仿效西方时尚,演艺界更是如此。但在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社会依旧是被陈旧而沉重的“传统”所包围和笼罩。阮玲玉作为当时最火热的电影明星自然站在了上海舆论界的风口浪尖上。而她的复杂情史更是为许多上海的八卦小报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素材”,以满足普通民众对大明星的好奇之心。例如一向以报道娱乐八卦和秘闻“黑幕”著称的上海《玲珑》期刊,其火热程度一度到了被张爱玲认为是“上海女学生人手一本”的程度。对于阮玲玉这种顶尖明星,《玲珑》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丝可以挖掘到的八卦新闻。


阮玲玉一生的悲惨结局(个人悲剧还是时代压迫)(7)

风靡上海的《玲珑》杂志

自《玲珑》在1933年第3卷首次对阮玲玉的感情进行报道之后,一直到阮玲玉去世,《玲珑》对阮玲玉、张达民、唐季珊之间的三角关系进行了多次报道。在这些报道中,阮玲玉被当做舆论场下的一个“工具”,无数报纸刊物把阮玲玉的八卦新闻当做了赚钱的工具,无关乎真假,只在乎金钱成了他们共同遵守的“潜规则”。在这种社会情境中,舆论铺天盖地的向阮玲玉袭来,而作为公众人物的阮玲玉完全无法逃脱这种被“窥私”的压力。死亡,也就是成了她最后能选择的解决办法了。


阮玲玉一生的悲惨结局(个人悲剧还是时代压迫)(8)

刚刚自杀去世的韩国女星雪莉

文史君说:

成见是座大山,任谁也无法将其挪开,前一段时间韩国多名演员自杀其实也是在受到舆论的巨大压力之后所做出的选择。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八十多年前阮玲玉的悲剧也在今日再度上演。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窥私与仇富,这或许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阴影。但作为媒体,非但不引人向善,反倒在利益的驱使下,勾引甚至放大人性中的这份罪恶,还美其名曰“新闻自由”。这种直接命中人性阴暗面的罪恶,是无法靠道德自律来禁止的,唯一能依靠的,可能也只有法律。但是,法律会管这个吗?

参考文献:

1. 杜若松:《从“阮玲玉之死”看中国现代媒介〈玲珑〉的舆论传播性别倾向》,《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05期。

2. 赵嫣璐:《中国早期电影史上的阮玲玉》,《大众文艺》2017年第13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