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的联系和区别(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是什么)

西方文化是强调竞争,强调零和游戏,强调绝对。所以西方文化更加强调零和博弈,零和斗争,这也就是为何会出现修昔底德陷阱。但是中国文化讲究的是正和游戏,吴起兵法有一句话叫:先和而造大势。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中庸,而中庸就是中和,和合的意思,所以中国从古而今就是一个善于和合的国家,善于融会贯通的文化,所以中国人没有绝对,只有相对。你知道计算机的发明也是因为研究了易经才得以发明的吗?

西方文化能发明计算机是参考了易经,在德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通才,他叫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1716年),德意志哲学家、数学家。在数学、哲学、逻辑学、力学、地质学、法学、历史、语言、法学上都有所研究。和牛顿同时独立发明了微积分。莱布尼茨想发明一种机械,用来计算加减乘除。经过多次试验,百思不得其解。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莱布尼茨的好朋友白晋神父从遥远的中国寄来一张八卦图和拉丁文《易经》。

莱布尼茨灵光闪现了:莱布尼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八卦的每一卦象,发现它们都由阳(—)和阴(--)两种符号组合而成。他挠有兴趣地把8种卦象颠来倒去排列组合,脑海中突然火花一闪──这不就是很有规律的二进制数字吗?若认为阳(—)是“1”,阴(--)是“0”,八卦恰好组成了二进制000到111共8个基本序数。正是在《易经》睿智的启迪下,莱布尼茨最终悟出了二进制数之真谛。虽然莱布尼茨设计的计算机用的还是十进制,但他率先系统提出了二进制数的运算法则,直到今天,二进制数仍然左右着现代电脑的高速运算。

中西方文化的联系和区别(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是什么)(1)

中国的《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张三的高是站在李四面前显出来的,李四的矮是站在张三面前显出来的,这就是高下相倾。离开这个相对,高矮是不存在的,这个世界就没有绝对的真理,没有独立存在的“知”。所以,六祖慧能才说传法要懂得“出语尽双,皆取对法”。

就拿餐桌上最为常见的筷子来说,它是我们常用的餐具。我们常说一双筷子,而不说两根筷子,这就是“相对”思维。到餐厅吃饭,我们会说“服务员,请帮我拿双筷子”,绝对不会说“服务员,请帮我拿两根筷子”。

一双筷子,前面是一,后面“双”是二。到底是一还是二?恐怕很难回答。中国有句老话叫“一而二,二而一”,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中国人不搞绝对的东西。中国人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又会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绝对是什么?绝对就是一。有用一根筷子吃饭的吗?没有。所以,中国人不搞一,中国人一定要搞二。但这个“二”又统一在“一”上,这就是“相对”思维、筷子思维。

对拿刀叉吃饭的西方人来说,刀叉是“死”的,握刀叉的手是“活”的。西方人习惯于用活的对死的或死的对活的,这就是绝对。中国人是用活的对活的。大家知道,用筷子夹东西的时候,手指要动,两根筷子也不是“死的”,为了夹取食物,两根筷子一会儿张开,一会儿收紧,筷子和手都是“活”的,这就是相对。

中西方文化的联系和区别(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是什么)(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