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位大臣排名(清朝晚期5位北洋大臣)

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人物,他长期处于清政府权力中枢,也是大清的裱糊匠,哪里需要去哪里,而他一生也担任了许多重要的官职,其中最有实权的官职就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是疆臣之首,清朝八大总督之首。而北洋大臣这个职务也是晚清政府权力很大的一个职位,李鸿章就是凭借它创建的北洋海军。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历任北洋大臣。

1、北洋大臣的由来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与洋人打交道。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驻天津,管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这个三口通商大臣就是后来的北洋大臣。

清朝十二位大臣排名(清朝晚期5位北洋大臣)(1)

清朝大臣

同治九年(1870年)11月12日,清政府裁撤三口通商大臣一缺。裁撤后,所有洋务,海防各事宜,均归直隶总督经管,颁发钦差大臣关防,称“北洋通商大臣”或“北洋大臣”。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这就是北洋大臣的由来以及其负责的具体事务了。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历任北洋大臣。

2、崇厚

严格来说,崇厚当时的官名不叫北洋大臣,而叫三口通商大臣,不过北洋大臣来自于三口通商大臣,所以就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崇厚。

清朝十二位大臣排名(清朝晚期5位北洋大臣)(2)

崇厚

崇厚,姓完颜,满洲镶黄旗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考中举人,开始走上仕途,咸丰十一年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崇厚被任命为下属的三口通商大臣第一任领导,开始办理洋务。

同治年间,崇厚署直隶总督一职,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教案后,崇厚出使法国谢罪。光绪四年(1878年)出使俄国,擅自与俄签订《里瓦几亚条约》,被弹劾入狱,后降职获释。光绪十九(1893年)年,崇厚逝世,终年67岁。

3、李鸿章

严格意义上来说,李鸿章才是第一任北洋大臣,他在这一职位上干了25年,堪称是北洋的灵魂人物。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进士,此后多年跟随恩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后来奉命组件了淮军(这支军队名义上是清政府的,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他的四人军队,因为军权一直牢牢的掌握在他手中)。

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不当因其社会舆论后,朝廷任命李鸿章接替了他的职务,担任直隶总督,不久又兼任北洋通商大臣,而李鸿章在该位置上一干就是25年。

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李鸿章也是实心实意的办洋务,在之后的20年间他先后创建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一系列军用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

除了这些企业外,李鸿章还创建了北洋水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总理海军事务,李鸿章为会办。其实醇亲王只是挂个名,实际上还是李鸿章在负责。

清朝十二位大臣排名(清朝晚期5位北洋大臣)(3)

李鸿章

在李鸿章的经营下,北洋水师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可是由于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李鸿章的心血就这样付之一炬了,而他却还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大臣前去日本马关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并赔了2亿两白银,这对李鸿章来说可谓是杀人诛心啊。

甲午海战后,李鸿章被解除了位居二十五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赋闲在家,不久李鸿章出访欧美,回国后被任命为总理衙门上行走,只是见习大臣,并无实权,被人称为无用的“伴食之宰相”。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李鸿章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南下广东赴任,然而这时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西逃。事后清政府被迫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这一次李鸿章仍然被慈禧召回来与庆亲王奕劻一起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李鸿章就因病去世了,终年79岁。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慈禧太后视为“辅佐中兴,削平大难”及“匡济艰难,辑和中外”之人。同时西方有视之为“当世三杰”者。但因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之个人贪腐、决策失误等问题,也招致诸多批评。

4、王文韶

王文韶是浙江杭州人,咸丰二年(1852年)考中进士,走上仕途,先后担任过湖南巡抚、兵部侍郎、云贵总督等职。

1894年甲午海战后,王文韶被召到京城,次年初被任命为帮办北洋事务大臣,李鸿章赴日谈判后,王文韶代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同年8月28日,王文韶实授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清朝十二位大臣排名(清朝晚期5位北洋大臣)(4)

王文韶

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王文韶曾多次疏陈建议加强北洋海防、整顿水师、兴办天津武备学堂、重建旅顺大连炮台,而且奏设北洋大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等、育才馆、俄文馆、西学水师各学堂、上海南洋大学,为国家造就了一批人才。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王文韶入直军机处,成为军机总理衙门三大臣之一,后来先后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病逝,终年78岁。

5、荣禄

荣禄,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同治年间受到文祥、李鸿藻(与李鸿章并没有兄弟关系)的提携,先后出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西安将军等职。

甲午海战后,荣禄被再次复起的恭亲王奕䜣荐为步军统领,次年以步军统领受兵部尚书之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荣禄接替王文韶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8天后实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清朝十二位大臣排名(清朝晚期5位北洋大臣)(5)

荣禄

然而荣禄在该位置上仅做了四个月,当年的八月份就卸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授军机大臣,但仍节制北洋各军。庚子之变时慈禧太后西逃,荣禄遭到载漪、端王等人排挤,千难万险才到达慈禧行在。然而随着刚毅、李鸿章等人的病死,主战贵族的圈禁,荣禄在晚清国势衰颓之际达到了个人政治地位的顶峰。

慈禧回京后,荣禄护卫有功,被加封为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病逝,终年67岁。

6、袁世凯

北洋的两个主要领导,一个是李鸿章,另一个就是袁世凯了,而且他还是北洋军阀的领袖。

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练兵,1898年戊戌变法后,袁世凯得到慈禧的信任开始青云直上,1901年11月袁世凯受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一跃而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实力人物。鉴于当时的形势,自李鸿章去世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位置也非袁世凯莫属了。

清朝十二位大臣排名(清朝晚期5位北洋大臣)(6)

袁世凯

在晚清最后的十年中,袁世凯是最有实权的人物之一,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于1912年逼迫清帝溥仪退位,不久他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达成协议,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袁世凯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了护国运动,在做了83天的皇帝后不得不取消帝制。

1916年,袁世凯因尿毒症去世,终年57岁。北洋军也在他死后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势力,因为谁也镇不住谁,中华大地上进入分裂时期。

小结:

历任北洋大臣中,李鸿章是其灵魂人物,他一手建立起北洋水师,在北洋大臣任上也建立了一批实业,尤其是轮船招商局,现在已经发展成我国最大的企业之一。他当年创建的很多企业都是我国功业的开端,这一点李鸿章还是应该值得赞扬的。

其他北洋大臣中,虽各有建树,但是相比于李鸿章来说应该是差一点的,最后的袁世凯亲手结束了清政府的统治,进入民国后又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