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被窦唯的才华吸引而来(一个窦唯迷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的窦唯)

每个人都被窦唯的才华吸引而来(一个窦唯迷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的窦唯)(1)

作为一个窦唯音乐的老粉丝,这么多年来,自己也从血气方刚激情澎湃的年少时代逐步进化到缄默寡言平和低调的成年阶段。虽然没有连续不间断地跟踪他高产的去了人声的音乐,但是觉得自己时不时地被他的音乐和他本人的格调所吸引着。从黑梦之后,窦的音乐具有这么个特点,就是,你初听之下,觉得有点失望。当你刚觉得自己跟上他的上一个专辑或者说前一个阶段中对音乐的感受时,他的新专辑新的音乐又已经把前一个阶段给否定或者说超越了,你总是跟不上,所以总会感觉到失望。

然而,有趣至极的是,你又总会有惊喜,那就是,当你过一阵子不经意间再听到他那曾经令你“失望”的音乐时,你会兴奋至极,你会觉得原来那么好听!这时你自己也觉得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能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举个例子,就好比在当初当你以心潮澎湃、激情高亢的黑豹心态去听黑梦时,觉得好沉闷好压抑,然而过了几年之后,偶然一天夜晚,戴上耳机,再听到这张专辑时,觉得整个人全身心地随着他的富有迷幻色彩的音乐,畅游在一种奇异的多层次的梦境里,不能自拔。

等到你沉迷在他的迷幻音乐里时,他已不再出声。你又会失望,觉得他那些不出声的音乐实在太乏味。然而,偶然有一天你一个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再来听听他的纯音乐时(比如五鹊六燕,比如早春的雨伞等),你又觉得是那么的静净遐远。

说来也怪,听多了窦唯的不张嘴的音乐,再来听哪些张嘴唱吼的音乐,会感觉太喧哗。我想这也许正是窦唯一直追求的,希望用他的特有的音乐形式来提醒大家,音乐不光是在舞台上耍着让人看的,音乐更多的是需要你静心用耳朵听的。

再等到你刚刚学会适应他和乐手们“不一定”的自由写意的演奏风格时,他已经开始他的新的“不一样”的探索之旅了。

他总在探索未来和否定从前,我们总是被他甩掉,接着又着了魔似地被他的音乐所召唤。努力想跟上他的踪影。

这就是窦唯的音乐特质。

除了音乐之外,窦唯的另一让人同等着迷的地方,是关于他本身。你无法不被这样一个在巅峰之际却默然淡出的人,一个在极端浮躁的社会里却孑然故我的人,一个多年来坚持自己总不为繁华所动的人,一个坚持音乐探索而持续高产的人所吸引。他的行为思维举止总是与常理相反,然而却在时过境迁时你会发现他恰恰是合理的。

尽管过去了20多年,窦唯已经早已离开大众的视线。但是我们仍然会欣慰地发现还有那么多的豆粉存在。时间过得越久,我们越怀念那个令我们激昂令我们幻迷过的窦唯。

这些年来,也常常会在报刊网页上看到关于窦的一些八卦新闻,比如他的两次婚姻、又两度婚变,报社烧车等等。本来自己不是一个喜欢跟踪无聊八卦的人,另外这么多年来自己也正在人生的爬坡阶段,没有心情去理会这些个花边的东西。不过,人都是爱屋及乌的,偶尔难免多少会接触到窦的这些带有荒谬离奇色彩的故事。然而,却总感觉像一团迷。就像他的迷幻音乐一样,让人看不清,却又总无法释怀地想探个究竟。

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窦唯的负面报道,比如负心汉,强迫妄想症患者,装神装大仙,薄情寡义不顾子女等等等等。然而无论这些言论怎么铺天盖地,窦唯自己的默默无声,却总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们始终无法相信窦就是那样的人。

出于对窦唯的钟爱和维护,我这个多年的网络潜水者,最终下定决心浮上水面,花点时间,来写篇文章,谈一谈我对窦以及他的一些事情的理解。尽管远在天边,从没有任何“亲密”接触,也没有任何特殊关系,但我依然觉得我能够理解窦唯。我相信这或许是性情与之相似而产生的共鸣吧。

每个人都被窦唯的才华吸引而来(一个窦唯迷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的窦唯)(2)

-神仙-

窦唯真的如别人所说,是一个装神扮仙的人吗?抑或是患了强迫妄想症的人吗?

在我看来,窦唯既不是一个装神扮仙的人,也不是什么精神疾病患者。他是一个思维正常的人。他是一个有着和常人一样思想感受的人。然而,他又是一个不寻常的人。一个在音乐领域不寻常的人。简单说,就是一个乐痴。一个对音乐非同寻常地痴迷的人。这一点恰恰是解释一切问题的基点。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特别痴迷的人,他肯定会忽视常人感觉重要的一些东西,比如婚姻家庭,比如金钱名利,再比如周围人对自己什么看法。不能说完全忘记,起码在他的心目中,这些东西远远比不了他所痴迷的东西。这种例子很多,比如数学界的痴人陈景润,比如绘画界的痴人梵高,再比如诗歌界的诗仙李白,唐后主李煜,更加贴切的例子如花费毕生精力写就煌煌巨著《红楼梦》的曹雪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些痴人眼里,早已没有了常人眼里的那些所谓的世俗高低之分。江山社稷,财富名利,比起自己痴迷的东西来,皆没有了味道。

这些痴人,往往回到了人的最本真状态。没有丝毫的虚饰。虽然为了肉体的存在,生活在尘世中,但内心里却已经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因此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些人真的活得很超脱吗?不。他们不是超脱,他们只是本真而已。往往由于自身与社会潮流的相悖,他们很容易被社会大众所误解,处境艰难。

然而,不必难过,越是这样,反而越让他们痴迷于自己的天地,孜孜以求,最终创造出传世的作品和成就。人类文明造诣的高低往往与社会环境的好坏成反比。许许多多的文明成果都是在战争环境下造就的。正所谓“国家不幸诗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每个人都被窦唯的才华吸引而来(一个窦唯迷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的窦唯)(3)

姜昕,算是窦唯的初恋吧,王菲从她手中抢走窦唯的

每个人都被窦唯的才华吸引而来(一个窦唯迷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的窦唯)(4)

窦唯第一任妻子王菲

每个人都被窦唯的才华吸引而来(一个窦唯迷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的窦唯)(5)

高原,窦唯第二任妻子

-爱情-窦唯这种乐痴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感情生活的悲剧。或者并不能叫着悲剧。这个词可以用在普通人身上。但是对于这种痴迷上音乐的人,他真正的寄托和生活目标是音乐。感情生活只是很小一部分。婚姻不和虽令他痛苦,但应该不算是什么大的悲剧。

最近在搜索关于窦唯的资料时,偶然看到了他第二任妻子的博客中似隐似现地发出对窦唯的嗔怨,特别是去年在孩子生日那天,还直接对窦唯发出了公开的指责和埋怨。看罢却让我豁然明朗,看出其中的是非原由。

好一对痴男怨女!

可惜,这个“痴”,痴的不是女人,而是音乐!爱情这东西,在我看来,实质上是男女之间的一场精神博弈。谁主动,谁就自动拜了下风。谁先耐不住性子,谁就先痛苦。正所谓:被爱是幸福,爱人是痛苦。像窦唯这样的性格,一看就知道是那种不会主动求人的人,即便对方是女人!所以,一般都会轮到女人去追求他。然而女人一般都是希望被爱的,被追捧的。爱上窦唯的女人,一般都是被他黑豹时期的激昂不羁与高亢唱功所吸引。越是轰轰烈烈敢爱敢恨的女人,越希望男性火热主动地去爱他。然而她们错了,真正的窦唯是内心沉静如水的,因为他是一个乐痴。音乐对他有更大的吸引力。

长期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进行爱情博弈,女人们永远会处于下风,永远会觉得得不到关注和关爱。她们等于是在跟“音乐仙子”在争风吃醋,那恐怕再美丽气质的女人都敌不过。

那么窦唯真的薄情寡义吗?不,他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这一点,从他的画他的专辑封面设计以及他对生活小事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他心里处处透着一种淡淡的对生活的感怀。

窦和两个女人的感情悲剧,实在是因为女人们把他当作一个常人来看了。这里的“常人”两个字并不是“正常普通”的概念,而是相对于一个“痴人”而言。女人们怀着对窦唯黑豹时期的织热激情,被他的非凡才华和性格特质所吸引,来到他的身边,希望他会依旧激情万丈,希望他的音乐依旧能征服大众,希望他本人也能够取得更大的世俗意义上的辉煌成就。可是她们错了。窦唯不是她们想象中的窦唯。

前一阵看到一篇八卦,说是王菲在春晚上唱《传奇》是在思念前夫窦唯。虽然是作者主观臆断,但是仍然令人动容。是啊,能不思念吗,对这种男人。往往是那远离浮华孤守一隅坚守着寂寞的人更令人牵挂和动容。相信他曾经的两任妻子都怀着同样的一份思念。

每个人都被窦唯的才华吸引而来(一个窦唯迷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的窦唯)(6)

窦靖童,窦唯大女儿

每个人都被窦唯的才华吸引而来(一个窦唯迷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的窦唯)(7)

窦佳媛,窦唯二女儿

-孩子-

有人可能会质问,无论你自己是什么性格,你对感情生活采取什么态度,孩子你总得顾吧?孩子的生日你总得参加吧?要不然你还算是个父亲吗?其实这里应该有一个很大的主观的误区。

在窦唯这种痴人眼里,很多东西都是很单纯,很纯净的。爱情也是一样。一旦两人的关系出现了破裂,或者在他的心里已经蒙上了一层灰尘,就产生隔膜,再想重聚那就万难了。让他勉强自己,他做不来。或者说,勉强自己的肉体也许可以,比如过穷苦简陋的生活;但是要让他勉强自己的内心,他这种性格很难做到。从这一点意义上讲,即使他自己都无法征服自己精神世界里的那个窦唯。所以不管是什么场合,即便是孩子的生日,他也做不到因为孩子的名义来与曾经的人重聚。以窦唯的性格,他绝对有爱自己的孩子的方式,但是应该绝不是那种表面仪式上的。越是仪式的,越是带有表现色彩的,他越做不来。他勉强不了自己。我相信以他的性格,也许在关键时刻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献出生命,却做不到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勉强自己,去与已经不爱的人去强作欢颜。

这里并不是要贬低窦唯身边的女人们。她们很不容易。为了窦,付出了真爱和青春,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还跟着受着社会的评头论足。一切问题都出于她们爱上的不是一个她们想象中的那个窦唯。她们当初被一种表象所迷惑,没有意识到自己爱的是一个爱上音乐的痴人,而不是一个爱上名利的常人。

如果因此就认为窦身边的女人是追名逐利的人,那也是不公平的。毋庸置疑,她们是真心爱他的。可是,面对一个心扑在音乐上,长年“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哪个女人也受不了。与男人相反,结婚之后,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再敢爱敢恨气质超脱的女人,都会变得很现实,为了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而锱铢计较,甚至渐渐开始变得琐碎婆妈起来。这本是正常人性的表现,无可厚非。可谁让她们嫁给了一个痴人呢。况且爱上窦唯的女人,一般都还是有气质的,有自己生活品味的,这样的女人哪一个能够一辈子青灯烛影地在他背后默默牺牲呢。

所以我觉得,如果窦唯再有第三次的婚姻生活,那么这个女人一定要把他视为一个音乐界的陈景润或者梵高来看待,来照顾。也许这种人不太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也许对世俗繁华不甚关心,也许他不擅长表露自己的情感,但是他们依然是可爱的,他们会在他们痴迷的领域达到常人无法达到的高度,他们永远保持着一份可爱的本真,不故作高深,也不随波逐流。他会有他的浪漫情趣他会有他的珍惜女人和生活的方式。但不是荣华富贵,不是彰明显赫。

作为窦身边的女人,我要说,你们一定无法得到常人盼望的那种华丽质感的幸福,但是你们应该体会到另一种幸福,因为你(曾)伴着一个将会史上留名的音乐痴人,一个在音乐道路上执着探索而造诣非凡被世人铭记的音乐痴人。将来,人们也许会像今天的人们研究曹雪芹的红学一样,来研究体会窦唯的音乐世界。

每个人都被窦唯的才华吸引而来(一个窦唯迷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的窦唯)(8)

-摇滚精神-

一定肯定有人会感到疑惑,如果说窦唯是一个低调平和的人,为什么他早期在舞台上那么能够富有表现呢?这就是窦唯性格的二重性。平静中怀着激情,激情后一定是平静。这就是为什么他平静低调到极点的人,却能向那寡廉鲜耻的娱记身上泼可乐、到那靠逐臭揭私编造事实来博取眼球的报社去烧汽车。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摇滚精神。多年以来,我们看多了歇斯底里张牙舞爪的所谓摇滚。可是真正的摇滚精神是什么?在我看来,真正的摇滚精神并不是无病呻吟地狂喊乱叫。真正的摇滚精神就是鲁迅的呐喊精神,就是面对不平和压抑发出呐喊,表达心中的愤懑,唤醒人们的清醒,与不良的环境做抗争,而不是苟且地与环境妥协,甚至逐渐蜕变与之同流合污。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历来很少很少。

讲的俗一点,其实我觉得窦唯是聪明的。如果他不起来呐喊,那么他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他将会被凭空捏造臆想的社会舆论裹挟,直到身无立锥之地,那才真的会最终疯掉。现在不是已经有被精神病的例子了吗?其实历朝历代都有。

有真正摇滚精神的人,就不是跟你说着玩的。你以为人是好欺负的病猫吗?别看咱平时平平静静,与世无争,真要逼急了,你丫那些人根本不是个儿,关键时候个个成了熊包、缩头乌龟。

每个人都被窦唯的才华吸引而来(一个窦唯迷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的窦唯)(9)

-阴谋论-

前两天偶尔看到一个凤凰卫视采访窦唯的视频。令人惊讶的是窦唯还念念不忘他那个阴谋论。着实让人觉得惊诧:一个十来年坚持自己音乐探索的人,一个对人声演唱都觉得厌烦多余的人,一个远离繁华嘈杂世界的人,为何会煞有介事地认为别人在阴谋、设计他?这太矛盾了。听他的音乐,感觉他已经心如止水。否则没有人能够如此长期地写出那么安静的音乐,画出那么安静的画;然而听他嘴里总是念叨特务、阴谋的事儿,还希望跟**去说!还牵扯到海外!实在又觉得实在太离谱,不着边际。难怪很多人都认为窦唯是妄想强迫症。无怪乎许戈辉听了会有点不太礼貌地问:特务机关它应该去搜集中央的情报,而不应该去通过几个歌手来做文章吧?

越是离谱的事情,越容易引起人反思。为什么窦唯事隔那么久还坚持他的阴谋特务论呢?还经常说摇滚误国呢?

我们无法得知内情。但是我们在主观给窦唯下个强迫妄想症的同时,能不能做一下反思,能不能认真冷静地从尊重别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呢?凭什么一下子就给一个正常人扣一个精神病的帽子呢,我们有多少依据呢?窦唯起码说得很认真:“我当时的确有强烈的这种感受,现实生活当中,留下的种种迹象,接触到的海外的这些人给我的印象。”我们是否认真的考虑过了呢?

我们不妨把这件事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完全没可能,那么窦唯一直这么说,只能说明他是神经质,牵强附会,甚至用离谱的言论来哗众取宠;另一种是确实有可能,限于环境和证据,窦唯无法明确去说。由于我们不是窦唯本人,我们无法随便去臆断到底是哪种情况,我们只能做一些合理的推断。

如果是前者,那么矛盾在于,即使从大众媒体的充满水分的报道中,我们也似乎直接得出窦唯神经质、牵强附会哗众取宠的结论。很多细节看出,窦虽然是一个沉默低调不事张扬的人,说话很认真的人,对自己言行十分负责的人。比如,他答应不唱黑豹时期的歌,就再也没有唱过;他宣布不会靠过去的辉煌来吃饭,就真的再也没有,甚至连中国摇滚二十年纪念英雄会也没参加。

第一种说法似乎行不通。

那么如果确实有可能,逻辑在哪里?难道当年所谓的“特务机关”到大陆来活动就为了颠覆几个歌手和乐队?乍看起来,的确匪夷所思,超出常人的想象力极限。难怪许主持会那么问。

但是认真去想想,真没可能吗?

我们从时代背景来入手。仔细想想,中国摇滚兴起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在什么样的特殊事件之后?认真的读者一下子就应该能回想起来。

在那个特殊背景下,如果真是存在着某种海外特务机关,那么什么是他们最佳的活动对象?再与那个特殊事件联系一下,就比较清楚了。什么样的活动可以以合法的名义来组织大规模的聚会?什么样的东西最能够煽动广大年轻人的激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摇滚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假如真的有这种可能,那么这条逻辑就很清晰了。去了解一下,当年的事件中抓了多少个岛上来的特务吧。由此可见,特务不是没有,那是真的有!各条线上都有。至于为什么没有显出端倪,成就气候,那就不得而知了。也可能是当时的特务们看到大势已去,后来就逐渐鸟兽散了吧。当然,现在两岸关系处于比较融洽的状态,我们都是同胞,即使当年真的存在这种可能,我们现在也没有必要去深究了。

有人肯定会觉得这又是牵强附会,什么事情都往阴谋上扯。就像近来很多红学家抨击刘心武的红学阴谋论一样。这年头,评头论足哗众取宠乱吐口水的人很多很多,真正埋头下功夫做学问做探索的人少得可怜。刘先生人家起码花了二十年的功夫,从错综复杂的蛛丝马迹中,为我们绘出一个庞大的论证思路,来论证红楼梦写作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了皇权阴谋斗争下曹家的衰落过程,以及曹雪芹创作的动机和根源,并且给出对后二十八回的推断。而不象那些所谓的学者专家,做点肤浅浮躁的学问,抓住些只言片语,张嘴就骂,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辱骂不堪。

任何事情都要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试想,《红楼梦》如果没有政治背景,仅仅是一部男女情事风花雪月的小说,曹雪芹为什么要花费大半生的功夫来写它?“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临终也没有完稿?至于吗?写一部风花雪月的小说应该兴奋才是啊,干吗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地写?而且还采用十分晦涩难解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写法?这其中必然有支持他写下去的深刻背景,必然有催他泪下的巨大辛酸,也必然有令他无法透露的难言之隐。

所以,阴谋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常人看不到罢了。阴谋一般也不会发生在常人身上。所幸,这些经历阴谋的正直而有才华的人,还有他们文学音乐作为精神寄托,为后世创造出无价的精神瑰宝。

每个人都被窦唯的才华吸引而来(一个窦唯迷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的窦唯)(10)

窦唯为周迅制作窗外

-音乐-

写了这么多,还想特别强调一点:尽管我为有窦唯这样的同时代的音乐人而感到欣慰,也深深被他的音乐和做人风格所吸引,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就膜拜他本人,也并不代表我对他的所有音乐都理解、认同。事实上,窦唯的很多后期音乐,我还是无法一下子接受的,尽管我也做了一些努力。我觉得欣赏音乐的最高也是最直接的境界就是与之产生共鸣。同样的一段音乐,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心情中,感受是不同的。我认为他的很多音乐是在舒缓他自己的心境,也有很多是他在探索新的路子,未必完全都是好音乐,未必完全都令人接受。也没有这个必要。本来音乐的好与不好就没有一个标准。

另外,即使是其中我比较欣赏的,也并非整段我都能接受。有一些段落我觉得很好,有一些段落我个人觉得过于得冗长乏味。表达一个意境有时也许几个音符某种节奏就够了。

现在,相反,似乎有一些圈子里,如果有人敢说窦唯的音乐不好,或者说自己听不惯窦唯的音乐,就会被骂为无知和浅薄。似乎那些满嘴国骂的人自己好像很懂音乐很过来人似的。我觉得这是另一种极端。中国人就喜欢造神。要么把一个人一件事吹的神乎其神,无以复加;要么把一个人一件事贬得一塌糊涂,一钱不值。这些都是封建残余的典型表现——好大喜功、英雄主义、盲目崇拜等等的思想流毒。古人云,过之犹不及也。凡事都应该结合实际与时俱进辨证对待才好。

每个人都被窦唯的才华吸引而来(一个窦唯迷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的窦唯)(11)

语虚,何以言知。

-总结-

本来还想谈一谈对其他相关的人和事的理解,篇幅的原因,就此打住算了。只想简短地说一句:很多人和事情都不是表面上听起来、看起来的那样道貌岸然,这个社会里充斥着浮躁或伪善的面孔,一切被利益驱动着,很多话很多事情都会经过包装和粉饰变得富丽堂皇。真正讲真话做实事埋头探索不追名逐利的人反而被人捏造被人歪曲。不说也罢。

这里仅就我对窦唯的看法进行一个总结:

窦唯不是装神扮仙故作高深的人,也不是薄情寡义境界低下的人。他是一个归还了本真的人。

窦唯更不是一个患了什么精神疾病的人。他是一个正常的人。但,不是一个寻常的人。

他是一个痴人,音乐的痴人。一个音乐界的陈景润、梵高或者曹雪芹。

作为与窦唯同时代的人,我们一方面觉得庆幸,另一方面,也希望窦唯能坚持自己的道路一直走下去,用自己对音乐的痴迷和感悟绘就音乐史上的传世名作,或写就一部音乐史上的《石头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