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一共有几部剧(庆余年这类网络剧的背后)

《琅琊榜》火的时候我没有看,前段时间大热的《长安十二时辰》我没看,最近挺火的《庆余年》我都没有看。倒不是从心里认为这些电视剧不好,而是个人价值观使然。

这个世界价值多元,有人喜欢看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的繁星细语,也有人喜欢看兰陵笑笑生《金瓶梅》里的市井味道。但如果喜欢莎士比亚的人要求大家和他一样都喜欢同样的东西,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有“病”,所以笔者不会攻击别人的爱好,只会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去聊一聊网剧的那点事儿。

最早的网络剧应该是12年左右万合天宜出品的一系列以创意、搞笑为核心的短视频。那个时候出品方受资本限制,网络剧的制作水平往往不高,演员、化妆、布景等等都禁不起推敲。

庆余年一共有几部剧(庆余年这类网络剧的背后)(1)

白客,神一样的男人,一副面瘫脸演完了好几季《万万没想到》

这点可以从万合天宜的成名作《万万没想到》中可以看出。但当时因为题材是喜剧的关系,即使制作水平不高大家也不会计较什么,相反会因为喜剧的关系,劣质布景与劣质特效反而成为了一种表达手法,借以制造笑点。

庆余年一共有几部剧(庆余年这类网络剧的背后)(2)

只是如今的观众们在好莱坞特效大片轮番的轰炸下,品味早已很挑剔,不好糊弄。也只有《万万没想到》这类喜剧题材的网剧,才能让观者原谅如上特效。

那时的我们谁能想到今天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当年工作室的那部《万万没想到》?

网络剧从制作到发行每一个环节都有资本的影子,这点甚至从发行方制作网剧的目的就可以看出来。网剧往往在一两个视频软件中垄断发行,且最新的剧情需要会员才能解锁。

庆余年一共有几部剧(庆余年这类网络剧的背后)(3)

比如最近大火的《庆余年》这部网剧就只能在爱奇艺与腾讯视频这两个平台上观看。

庆余年一共有几部剧(庆余年这类网络剧的背后)(4)

如果追剧心切的观众的观众想了解最新的剧情,那么开通会员将是很好的办法。

于是视频软件又走了当年电视台们同样的道路,电视台们为了收视率会制作水平较高的综艺节目以吸引人气,从而得到更多的广告投放。

某种程度上说,视频软件出品发现网剧的目的也是如此。当制作的网剧成为爆款时,会员费、广告费、IP授权、周边产品的发行,无一不是盈利点。

只是当网剧成为一种热点与文化现象时,便注定了它将成为一种“悲剧”性的东西,它们的悲剧之处在于,新的热点会不断产生,旧的热点也势必会被新的热点取代。

于是很多人“殚精竭虑”不停追逐的网剧,其实一种泡沫之上,不能久远存在的东西。

而另一方面网剧在资本的作用下,已成为了一流水线制作发行的产品。与工厂的流水线生产相似;工厂生产的产品的时候,流水化程度越高,“匠人匠心”的艺术性也就越少。

因为工厂为了产品能够更好、更方便的批量生产时必会舍弃掉很多东西,比如单纯装饰,没有必要的线条与曲线,这样一来生产是方便了,但也会导致了产品缺少“灵性”。

所以工业品不等于艺术品,这也是为什么达芬奇不能批量画同一副《蒙娜丽莎》的原因。

网剧的制作同样如此,它的产业链越成熟,它的艺术性也就越少,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因为网剧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追求艺术,而是资本在追求盈利。资本家们在生产产品时压缩成本也是提高盈利最有效的方法。而网剧甚至当下的影视剧都有这种压缩成本的倾向。

比如配音,现在很多网剧(包括不限于网剧)都是后期配音,甚至有的台词功底差的小鲜肉都不说台词,直接“1-2-3-4-5”的报数,他们摆好造型再由后期配音演员配音。

选择后期配音的原因也是因为比起现场收音,后期配音往往成本更低。而且配音演员的专业性,可以从声音上弥补小鲜肉演员的演技问题。

于是在压缩成本及演员演技的驱动下,配音成为了很多网剧的首选,以至于如果有一部作品能用现场收音而不是配音的话就可以称为业界良心。

只是后期配音的缺点也很明显,缺点之一就是苦了我们这帮观众。因为在影视剧中演员的台词也是推动剧情的关键力量。

而后期配音往往不够真实。举个例子就是一部动作电影的演员,在气喘吁吁跑了一段路后,说出来的台词一定听上去会比录音棚里端坐的配音演员们更有真实感。

感情戏的时候也是,哭戏配音出来尴尬的要死,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也注定了真实的情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配音演员们专业水平再高,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音画不同步的问题。

除了配音外,常见的压缩制作成本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演员的选取上。

翻开《庆余年》的演员表:“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辛芷蕾、宋轶、郭麒麟...”

当中的演员大部分名气不高,名气不高的演员片酬自然也不高。

至于一些片酬高演员的,比如成龙、赵薇、或者黄晓明这类明星,由于成本的关系网剧往往是不会请的。

诚然剧中有陈道明这类国家级演员出现,但无疑剧组的目的还是很明显,是把陈老师当成招牌,吸引更多的关注。

庆余年一共有几部剧(庆余年这类网络剧的背后)(5)


于是片酬高的演员来了剧组也拍不起,两三千万的制作成本都给演员了也是赔本赚吆喝。不过有时如果投资方特别有钱或者特别看好一个项目时,也会开出天价片酬的,比如前几年很火的鹿晗。

鹿晗拍《择天记》时片酬据说高达1.2亿,以至于后来管理层看不下去,专门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文件限制这种天价片酬的现象。但天价片酬拍出来的作品往往质量都不是很好,反正不管制作方拍什么粉丝都爱看。

庆余年一共有几部剧(庆余年这类网络剧的背后)(6)

观众的纵容也是小鲜肉演员甚嚣尘上的原因。

一般来说投资越大,回报也就越大。选这类流量明星的好处在于如果网剧上线,发行方会炒作的话,编一个鹿晗拍戏受伤了;或为了拍好一个镜头和导演冲突受委屈云云。

由于流量明星的天性使然,流量明星的大量粉丝又是一波站队嘘寒问暖,一来二去热度自然也就有了...

能请得起这类演员的剧组还是很少,现实中大部分请不起天价演员的剧组,会请一些二三线明星,或者大胆启用新人,这也是成本使然。

使用新人的好处在于合理的压缩了成本,当然其中也给新人朋友们更多的露脸机会。

除了配音、演员外,道具、剧本,等等都有一种压缩成本的倾向,就不详细展开了~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的话,网剧诞生的目的就是资本运作的结果,它的目的很纯粹只是为了盈利而已。而且它只是一种带着强烈商业目的的投机品,根本谈不上艺术。

其实商业片与艺术品的目的都是在于盈利,区别在于商业片的目的要比艺术片更加纯粹纯粹。用《让子弹飞》里的话说,艺术片就是有点节操想站着挣钱。

庆余年一共有几部剧(庆余年这类网络剧的背后)(7)

无疑,作品的商业化盈利能力与艺术性一直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很少有作品能处理好这两者的矛盾。

但大浪淘金,时间褪去历史的痕迹,能在观众口碑中做到久而弥新,让我们穿越时空体验到当初创作者们那种强烈的情感,引起共鸣的,无一不是那些艺术性很高的东西。

由热点创作出来的东西早晚会被新的热点取代,比如网剧;而艺术成就所创作出来的东西,会由于艺术殿堂的包容性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待着,从而让后人有机会见证当年那种转瞬即逝的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