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改革的实质(观点王亚华)

【编者按】2021年12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智能时代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创新研究跨学科平台承办的“接诉即办——超大城市治理改革”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二层大厅成功举办。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亚华教授应邀参加此次论坛,并以“接诉即办的创新价值和理论启示”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接诉即办改革的实质(观点王亚华)(1)

王亚华教授演讲

接诉即办改革的实质(观点王亚华)(2)

王亚华教授在从数字时代的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谈起,认为北京市的“接诉即办”实践,在当代中国的数字治理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并蕴含了重要的理论价值。他继在第七届首都治理论坛上对“接诉即办”的多层次嵌套制度分析之后,在此次论坛上引入了多中心治理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接诉即办”的创新意义。

王亚华教授回顾了奥斯特罗姆夫妇提出的多中心治理理论,通过多中心治理与单中心治理的比较,阐述了多中心治理的原理。“接诉即办”在实践中展示出很高的治理效能,主要原因在于克服了单中心治理面临的几个重要难题,一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二是缓解了认知不完全,三是增强了利益兼容性,四是改进了传统官僚制,由此增强了政府的回应性、服务性和人民性。

王亚华教授认为, “接诉即办”之所以有效,一方面是坚持和增强了官僚制的力量,另一方面融入了多中心的优点,同时也规避了多中心的一些弱点,从本质上来说“接诉即办”的有效性来源于单中心治理和多中心治理的融合。当然接诉即办并不是完美的,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接诉即办”一定会不断完善,对首都的超大城市治理产生强大的支撑作用。

王亚华教授最后对“接诉即办”的理论启示进行了初步归纳。他呼吁同时关注数字时代同时发生的三类变革:数字赋能政府,数字再造政府,数字重塑治理;重视研究中国情境下数字治理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和演化路径;重新审视数字时代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他认为,数字时代的公共行政理论刚刚起步,通过紧密跟踪“接诉即办”为代表的数字治理实践,公共管理学者在理论创新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接诉即办改革的实质(观点王亚华)(3)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孙舫,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陈德保,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柏瑛、执行院长杨开峰,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文钊,山东大学(青岛)党工委员、副校长兼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亚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立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朱春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韩志明,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于文轩,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等专家学者参加此次论坛。

接诉即办改革的实质(观点王亚华)(4)

与会嘉宾合影

本次论坛从多维、多视角、多领域对“接诉即办”改革进行解读,真正讲好中国的治理故事、讲好首都治理故事。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出理论的闪光点,通过理论的研究进一步为实践提供指引,最后真正地为推动首都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贡献知识力量。

接诉即办改革的实质(观点王亚华)(5)

论坛现场

接诉即办改革的实质(观点王亚华)(6)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公共事物治理”

接诉即办改革的实质(观点王亚华)(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