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人生就是这样(豆瓣评分7.6芳华)

有才华的人,有意义的故事,二者结合写成一部《芳华》。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在这背后又有着怎样曲折的经历?我们一同走进严歌苓的《芳华》。

芳华电影人生就是这样(豆瓣评分7.6芳华)(1)

有才华的人—严歌苓
  • 我想格外介绍一下这部作品的作者,她是一位有才华的女性作家,美籍华人,美国21世纪著名中英文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作品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受世界各国人士的喜爱,其作品有着东方和西方的气息,有着对社会底层人物、孤独人物的关怀,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人性的批判和复杂的情感挑战。

一个优秀的作家,她的人生经历也必定是丰富且曲折的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直接和间接的经历与经验都成为了她的创作来源,她的爱情故事也是创作来源之一,一切的爱恨情仇都是人生中的小插曲,而恰恰是这些小插曲成就了一位作家,写成了长篇小说《无出路咖啡馆》

在严歌苓的作品中,有许多被搬上了荧屏,更多的人熟知了她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有许多复杂的情感和显露出的人性。在她现有的人生履历中,曾获华裔美国图书馆协会"小说金奖"、亚太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

小说的原名叫《你触摸了我》,后来因要改编为电影重起了名字,选用了《芳华》。我觉得每个人对一部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细品《芳华》 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无论是刘峰还是何小曼,人生的悲剧与时代相连,我想到一句话"这是最好的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他们生长在那个年代,就要遭受着年代的变迁和这个年代所给予的痛苦。

芳华电影人生就是这样(豆瓣评分7.6芳华)(2)

01、 标签背后的伤害,给人难以抹去的痛

《芳华》透过故事的讲述者萧穗子的眼睛,转眼间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群从大江南北招募而来进入部队文工团的少男少女,望见刘峰、何小曼、萧穗子、林丁丁、郝淑雯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所经历的残酷的青春、隐忍的爱情和坎坷的人生。

读者和作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部作品只有经过读者的反映才能称为真正的作品,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就是作者、世界、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芳华电影人生就是这样(豆瓣评分7.6芳华)(3)

《芳华》这部作品,作者不再只是个作者来书写这本书,她化为萧穗子,将故事娓娓道来,这样读者也分不清到底哪个是作者的观点,哪个是萧穗子的观点。这也给读者一个新的挑战,需要融入更多的情感和细细品味。

  • 标签二字,我们相必都十分熟悉,给人贴标签本身没有对错,但是如果在标签背后延申和挖掘,并暗射到人本身,这或许或带来伤害。

刘峰就是被标签,被所处的时代给伤害的。书中的人物正值青春期,在一个令无数人向往的的文工团,那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刘峰在文工团中被众人熟知,因为他有一个标签,"好人","雷锋",不可否认,他的确是一个"好人",如雷锋一样去帮助身边的每个人,在我们看来他好像什么都可以为别人去做,只要是他能做到的事情。

炊事班的班长要结婚,缺了一对沙发,他便亲自为班长做了结婚的沙发,无论是女同学还是男同学,凡是有事需要帮忙,第一个便会想到刘峰。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好人"行为,在文工团里广受人的称赞,也被评为荣誉标兵。

芳华电影人生就是这样(豆瓣评分7.6芳华)(4)

或许正是因为刘峰做的事情过于真实,过于对别人付出,不求回报,在别人眼中,刘峰就像是一个神的存在,甚至认为这样的一个英雄,这样的一个"好人",不应该有七情六欲。我感到悲伤,感到难过,可能书中的文字过于感伤,过于令人愤怒,为什么"好人"总是被人误解,原因何在?

这就是人性的复杂,就像是一个人若是中了一百万的,接下来遥远到不能再遥远的亲戚都会过来关怀,甚至会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借此来说明人是复杂的,又是冷漠的,在刘峰对自己爱慕的女生林丁丁表白后,他的人生变成了另外一面。

我没有想到林丁丁会举报刘峰,或许这就是人的自私,他不再被人称为"好人"而是"流氓",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绝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侮辱,可是刘峰无法为自己辩解,因为他触摸了林丁丁,而林丁丁喊了救命,无论怎么巧舌如簧,错的都是他,错在他的欲望,错在他爱慕了林丁丁。

芳华电影人生就是这样(豆瓣评分7.6芳华)(5)

在那个敬重英雄的年代,在"红色经典"小说中,作家笔下的英雄仿佛有个共同的点,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着优秀的特质——严肃、慷慨、阳刚,而刘峰被定义为了英雄,他被认为是高大全式的人,他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完美到没有任何暇疵的人,这无疑是在压制人性,难道对所有人都热心的雷锋就不值得去爱别人吗?在刘峰的心里,他也有爱与被爱的权力,可是人们把他剥夺了,身边的人用自己的思想意识去判定刘峰,作为一个人们心目中的公众人物,一言一行仿佛都在放大,这个思想在当今依旧如此。

芳华电影人生就是这样(豆瓣评分7.6芳华)(6)

如果我们自己无法奉献,那就不要污蔑别人的努力和付出,无论何时何地,总有着这样的一群人,表面看着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但内心的世界比普通人黑暗了无数倍,他们无意或有意说出的恶语,不知那一刻伤了多少人的心,他们的一句谣言甚至成为摧毁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人成虎"这个道理有太多的人不放在心上,这也让我想起一个电影《搜索》,一个没有调查清楚的报道,让一个身患重病的女人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影片中的一个片段我始终记忆犹新,刚刚被告知身患重病的美丽女人,坐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她此时的心情已经达到了冰点,人生也即将失去意义,在她思索自己今后的生活的时候,一位年迈的老爷爷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人以为她会让座,但这个女人根本就无暇观望四周的人,于是引发了争论,被记者拍到了网上,这也就是故事的开始,但记者在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就随意报道,女人也陷入了无尽的冷嘲热讽之中,遭到网友的谩骂和言语攻击。尽管这是在影片中,但未尝不是生活中一些事情的真实写照。

芳华电影人生就是这样(豆瓣评分7.6芳华)(7)

我只想说,刘峰的"好人"标签害了他的一生,他只是一个"好人",却从来不会有人真正的把他考虑为爱情或婚姻的对象,他适合摆在一个地方充当装饰品,却永远不会有人去真正的触碰他。

在这场事件过后,不同的人反应各不一,就像郝淑雯后来说"如果刘峰摸的是她,她绝对不会叫救命的",可是如果反问郝淑雯愿不愿意接受刘峰作为自己的恋人,我想答案或许是不会。人性是复杂的,又是难以琢磨的,我们大部分人会对好人表示同情,却不会想到与好人有任何的关联。

02、 渴望不可得,或许才是人生的一大悲剧
  • 在《芳华》中,何小曼和刘峰应该是相类似的一类人,因为他们都是难以被人从心底里所接受的人

何小曼是一个可怜的人,无论是家庭还是在文工团,她都是孤独的,感受不到太多的温暖,疼爱着她的父亲被打成右派,在那个年代,被打成右派的人,家庭和声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政治作风问题,她的母亲为了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了间接害死自己丈夫的凶手,又再次嫁给了有权有势的厅长,在何小曼的心中,对于母亲的怨恨从未有过停止,这种怨恨也为何小曼带来了心灵上的阴影。在何小曼的内心,自己的母亲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只是一个为了生活和利益而不惜用龌龊的手段来获得的人。

芳华电影人生就是这样(豆瓣评分7.6芳华)(8)

在书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何小曼是一个缺乏母爱的人,如同孤儿院里孤儿般渴望母亲的关怀,但当她不断长大,发现母爱是自己强求也得不到的东西,内心也变得更加的坚强和封闭。与刘峰的相遇,从刘峰身上,何小曼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一个来自与除了父亲之后的温暖,她很珍惜,也很渴望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她在享受这种温暖。羡慕成了心中的秘密,她羡慕林丁丁,因为刘峰对林丁丁总是格外的关怀。

芳华电影人生就是这样(豆瓣评分7.6芳华)(9)

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或者说何小曼与文工团的其他女孩都有着不同,无论是林丁丁还是郝淑雯,她们都无法站在何小曼的立场上去思考,对何小曼充满了嫌弃,质疑,敌意。何小曼渴望被善良温柔相待,可这仿佛是一件如登天般的难事。

在书中的结尾,刘峰的身体已经病弱不堪,再次与何小曼相遇,二人相濡以沫,我想这或许是何小曼渴求而终于实现的事情,那一刻她该是多么的喜悦,多么的快乐,多么简简单单的生活。我想这对于何小曼来说,再次遇见刘峰是上天对它的一场馈赠。

而那个叫林丁丁的女孩,她的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人生总是太多的不尽如人意,林丁丁的两次婚姻都是悲剧,那么心高气傲的一个人,竟然沦为了家庭主妇,曾经的歌唱家梦想也消散如烟,岁月给人带来了什么,往日与今日的对比,这种伤害太过于惨重。

  • 年少都爱追梦,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走天涯,痛过、伤过、累过,还剩下什么?

或许是难以忘记的回忆,或许是无法抹去的伤疤,又或许是一段刻到骨子里的爱情,我们感恩时光,也在缅怀过去,因为曾经再也抵达不回去,就像是一列驶向前方的火车,没有掉头的机会。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太多不同的人生,不知不觉仿佛自己的意识里有了些许混乱,人生的一切都来得过于匆忙,来不及给我们思考的空间,遇到的风景,遇到的陌生人,都是那样的一闪而过,我们的脑海中有了太多生活的幻影,有的些许是真的,而有的些许是假的,管它真真假假,反正都是自己人生的过客和片刻留念。

芳华电影人生就是这样(豆瓣评分7.6芳华)(10)

文学能够带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困扰我许久,我总觉得没有太过于固定的答案,在体味作者笔下的人物时,他们的忧伤与喜悦,仿佛在牵动着我们的神经。那样的不真实,那样的令人感动,有过泪如雨下,也有过悲愤哀伤,可奇怪的一点是,在合上这本书时,我们依旧要面对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在替别人过分担忧,那么我们有何改变呢?

我记得一句格外清晰的话,当你感到苦闷与彷徨时,不如多看点书吧,当你感到梦想与能力不成正比时,不如多看点书吧。社会在更新,时代的新人层出不穷,稍不认真和努力,下一个就是被取代的命运,这句话我曾经不在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越发的看透,越发的读懂这句话。

人唯一不变在增长的是年龄,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累积经验,而恰恰是这忽视,才让有些人在日日叹息生活的不易和迷茫。


总结

我曾不止一次的想过,当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自己所谓的人生,不知道是否是遗憾多一点,还是满意多一点,我们当初在日志中写下的豪情壮志,又实现了多少,还剩下多少值得去再次奋斗。

我记得作者严歌苓曾说过,《芳华》是在写她自己的人生故事,人生的种种经历让她尝遍了酸苦,那么我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光芒属于不负时光的我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