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龙抬头要理发(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哪些习俗)

正月已经接近尾声,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过二月二啦?

在今年这样一个如此特殊的开年的情况下,相信每个人都更加期待“龙抬头”这样的好兆头。

或许今年我们没法及时在龙抬头的当天出去理发,但是我们都还是要好好得抬一抬我们的龙头的!

其实二月二,龙抬头,除了理发剃头以外的年俗讲究有很多,也有相应的禁忌,下面咱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月二称为龙头节,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龙抬头要理发(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哪些习俗)(1)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庆祝,以示敬龙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二月二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二月二”被定为“龙抬头”节日,同时也是土地神的诞辰。

习俗一:祭拜土地神

二月龙抬头要理发(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哪些习俗)(2)

南方”二月二“龙抬头仍沿用祭社(土地神)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有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

习俗二:祭祀龙神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习俗三:使耕牛

二月龙抬头要理发(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哪些习俗)(3)

“二月二”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较严重,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所以又有农谚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习俗四:照房梁

在北京地区民间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龙抬头这一天进行驱虫活动的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习俗五:吃龙鳞

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比较讲究的还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

在天津,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煎龙鳞。

据天津民俗专家王利文介绍,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所以这天的民俗吃食多带个"龙"字,如吃饺子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天津人这天的节令吃食"独一份儿":讲究吃"煎焖子"。

"煎焖子"叫"煎龙鳞",因为银白色的焖子切成扁块状,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每片"龙鳞"的两面都被煎出黄嘎儿来,以表示对"懒龙"的惩罚,督促它尽力治水,好带来丰收。

习俗五:炒豆子

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吃豆子山东农村人讲法是:炒蝎子爪,辟邪祈福的意思。

习俗六:打灰囤

二月二这天,胶东农村还有打灰囤的习俗,早上天还没有大亮的时候,人们便早早的起来,从土灶里面掏出一些草木灰,在自家大门口打出灰囤,里面撒上五谷杂粮,寓意五谷丰登,祈盼来年能够有一个好光景。

再来说说二月二,龙抬头的禁忌:

禁忌一:做针线活

女性不能够做针线活,因为这一天龙要抬头观望天下,怕在做针线活的时候会刺伤龙的眼睛。

禁忌二:不打井水不推磨

不可以去井里面挑水,怕碰了龙头,不能推磨,怕压了龙头。

最后,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二月二,龙抬头,都能够高抬龙头,一年好兆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