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初探(把准乡村振兴脉搏)

实施乡村振兴的目的,在于推动“三农”发展迈上新台阶,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实做好乡村振兴,切忌一哄而起、不讲实效的形式主义,要把准乡村振兴“脉搏”,经济发展和文化涵养齐头并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乡村振兴初探?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振兴初探(把准乡村振兴脉搏)

乡村振兴初探

实施乡村振兴的目的,在于推动“三农”发展迈上新台阶,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实做好乡村振兴,切忌一哄而起、不讲实效的形式主义,要把准乡村振兴“脉搏”,经济发展和文化涵养齐头并进。

乡村振兴首要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既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指征,更是关键性的依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去,乡村也就难以说得上振兴,更谈不上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任务。换个说法就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要素在于人的驱动,倘若经济发展跟不上,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那些放下“犁和耙”的年轻人,就无法改变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继续向城市净流出的趋势,而少了人的要素驱动,乡村振兴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乡村振兴不能忽略文化涵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并非理所当然地处于一个被改造的地位。相比部分地区花大力气修建不少人造景观造成过度商业化而言,乡村振兴更需要关注本来存在于乡村之内的文化元素,充分尊重本地的格局、文化、习俗,承继传统的文化与味道,从而形成一个百花齐放、各有特色的振兴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中,乡村文化根脉得以延续,人们的“乡愁”得以保存,个人精神归属将始终有处可依,带动形成更加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秩序。

把准乡村振兴“脉搏”,坚持乡村经济文化均衡发展。对乡村振兴而言,经济与文化是两条重要“主线”,离开了经济发展,文化涵养则无从谈起,没有了文化涵养,经济发展就了无生气。把准乡村振兴“脉搏”,就是要在科学评估农村经济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使既有资源禀赋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不能有了高楼就没了“乡愁”。

乡村振兴不是盲目追求“高大上”,更不是“复制”一个又一个的“振兴模板”,而是要能真正把准乡村振兴“脉搏”,统筹做好经济发展和文化涵养,让乡村成为人们在新时代事业繁荣兴盛、生活幸福美好的栖身之所。(刘春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