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题答案)

第五单元复习题一、积累与运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题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复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易错字音

徘徊 (huái) 伫立 (zhù) 睥睨 ( pì nì ) 污秽 ( huì ) 犀利 ( xī ) 稽首 ( qǐ )

驰骋(chěnɡ) 虐待(nüè) 雷霆(tínɡ) 诡谲(jué) 商贾(ɡǔ) 簇拥(cù)

幌子(huǎnɡ) 搭济(jì) 半晌(shǎnɡ) 行头(xínɡ) 凄惨(qī) 怯懦(qiè nuò)

拾掇(shí duo) 名噪(zào) 撂杆(liào) 煞白(shà) 眩晕(xuàn) 打镲(chǎ)

忌讳(huì) 童谣(yáo) 蓦然(mò) 掸去(dǎn) 羡慕(xiàn) 囫囵(hú lún)

钢盔(kuī) 发愣(lènɡ) 踌躇(chóu chú) 竹匾(biǎn) 哗众取宠(huá)

咬牙跺脚(duò) 骂骂咧咧(liē)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问题。(7分)

勇于担当,以责任之心逆风前行。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甲】(A.肆意 B.肆虐)之时,一群90后摒弃“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思想,用①稚nèn_____的肩膀,接过长辈手里的接力棒,【乙】(A.挺身而出 B.首当其冲)到防疫第一战线上,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与病毒作斗争。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戴上口罩拿起小本,走访在社区和街道中间,为居民解决生活难题;他们扛起摄影机,②冲fēng_____在一线记录城市美好故事,用责任和担当奏响青春之歌。

(1)在文中①、②处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稚nèn_____ 嫩 ②冲fēng_____锋

(2)给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甲处:___B__乙处:____A _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四个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①他们穿上厚重的防护服 ②在家长眼里他们是孩子 ③在医院各个科室,为病患分担痛苦 ④但在抗击肺炎的战场上,他们是优秀的战士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残酷的竞争让人变得练达,能使人一眼看穿掩盖在种种迷障下的真实。

B.我们兄弟俩的性格,简直是铢两悉称,他温顺腼腆,我耿直刚烈。

C.若不是身临其境,我还真不相信世界上有这么美的地方。

D.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

4.(山东济宁)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B.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 纠结。

C.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D.在“做一天上海人”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

解析:A项中,“调查显示”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B项中,“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和“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是选择性的问句,中间应该用逗号。D项中,并列短语“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之间应用逗号。

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屈原(节选)》是正气歌,它以史为题材,以剧为形式,以诗为灵魂,“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表现了抗战时期人民的抗战要求和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B.《天下第一楼(节选)》中的罗大头曾为店里立过功,他居功自傲,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动不动就要撂挑子不干。

C.题目“枣儿”是双关语,既是实物枣儿,也指文中男孩的名字,又是叙事的线索。

D.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的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是剧本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解析:C项,男孩的名字不是枣儿,枣儿是老人儿子的名字。

6.古诗文默写。

(1)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十五从军征》)

(2)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入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6)《出师表》表现作者不慕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公将驰之( ) (2) 神弗福也( )

(3)望其旗靡( )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9.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文中“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性格特点。

B.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因为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状况,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C.乙文第一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D.乙文第二段通过写齐王纳谏和收到的效果,直接从正面表现了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10.曹刿和邹忌性格有何相同点?鲁庄公和齐威王又有何共同点?(4分)

曹刿和邹忌性格的相同点: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和责任感,善于进谏,有很强的劝说人的说话技巧,善辩。 鲁庄公和齐威王的共同点: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从谏如流,知人善用,开明公正.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来济,扬州江都人。自幼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擢进士。贞观中,太子承乾败①,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济曰:“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帝纳之。显庆②初,兼太子宾客, 进爵为侯。帝尝问安民之道,济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乃给之食,曰:‘请遗天下食。’遗之衣,曰:‘请遗天下衣。’公曰:‘吾府库有限,安得给天下?’老人曰:‘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由是言之,安民之道在乎省徭役。”龙朔二年,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曰:“吾当以身报国。”遂被甲驰贼,力战而亡。年五十三。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

】①承乾败: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长子,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企图逼宫谋反,事情败露。②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1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使……听到____

(2)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同“横”,梗塞、不顺______

(3)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_____旁生枝茎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_____达到_____

1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乃/给之食 B.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乃给之食

C.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乃/给之食 D.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乃给之食

13.句子翻译(5分)

(1)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2分)

_________唐太宗问侍臣要用什么办法处置他,没人敢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

(2)遂被甲驰贼,力战而亡。(3分)

__________于是(来济)身披铠甲追赶贼人,全力奋战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来济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①敢于直言。太子李承乾企图逼宫谋反事情败露后,唐太宗询问众人该如何惩治他,没有人敢应对,只有来济劝唐太宗让太子得以享尽天年。②有治国才能,爱护百姓。唐高宗曾经询问治国之计,来济以齐桓公为例,献上了“省徭役”之策。③忠君爱国。在突厥入侵时领兵抵抗,冲锋陷阵,战死沙场。(答出两点即可,表述照抄原文无分析最多给3分)

【参考译文】

来济,是扬州江都人。(他)从小坚定志向做文章,善于议论。通晓熟知时务,考中进士。贞观年间,太子李承乾企图逼宫谋反,事情败露,唐太宗问侍臣怎样处置他,没人敢回答。来济说:“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以享尽年寿,就好。”皇帝采纳了。显庆初年,(来济)兼任太子宾客,进爵为侯。皇帝曾经问安抚百姓的好办法,来济说:“从前齐桓公出游,遇见老人,便给他食物,(老人)说:‘请赠送天下人食物。’给他衣服,(老人)说:‘请赠送天下人衣服。’齐桓公说:‘我的府库有限,怎么能天下人都给?’老人说:‘春天不妨碍农事,就有粮食;夏天不妨碍养蚕,就有衣服。’由此来说,安抚百姓的办法在于减省徭役。”龙朔二年,突厥入侵,来济带兵抵抗,对他的部下说:“我应该以身报国。”于是披甲戴盔追赶贼人,全力奋战而死。终年五十三岁。

三(一)文学性文本阅读。(20分)

报春花开

杨木华

①这个春天,云南大理山野的花,也被新型冠状病毒隔离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可欣赏与否是人的事,开或不开是花的事。你看,又到报春花开遍山野的时节了。

那些空寂很久的核桃林下,连片的粉红色小花对着苍山顶的白雪轻轻摇曳,成群的绵羊在花间啃食,我多想此刻就奔向那片报春花,向花诉说困了很久的心事。看着看着,脑海深处那些曾经遇见的报春一朵一朵入梦来……

③最早开的,大约就是报春花了。在大理苍山西坡,每年一入冬,报春花就开始试探严冬的力量,到年底就忍不住了,大片大片展示那粉红的魅力。有一年的二月间,苍山突降大雪,且罕见地堆积到故乡的村落间,我回到古老的核桃林下拍摄初春的玉树琼枝。目光一直向上,在拍一棵盘虬卧龙的雪树时,不经意间的俯身一瞥震惊了我:我的脚下,满地白雪堆积,可几株报春竟破雪而出,粉红的花朵迎风怒放。那一刻,我差点掉下泪来,再微小的生命,也渴望春天的到来!

④最曼妙的,大约是四月怒放的苣叶报春。初识是无心插柳。那天,我们一行人上苍山看杜鹃,在靠近峰顶的黄杜鹃树下,我发现两株开成球状的草本花,更奇特的是花开两色:一株浅蓝一株粉白。我偏爱蓝,对着浅蓝拍了又拍。那粉白一点也不惹眼,回家后我才搞清楚蓝花常见而白花稀有。五年后,在三台坡顶上,我遇见了大片的苣叶报春。在坡顶路边的潮湿处,先发现几棵苣叶报春,妻子说继续走一定会遇见更多花开。果真,向前不久,路转到北向的背阴坡时,我们遇见了苣叶报春花海。这里的苣叶报春,花葶一株比一株肥壮,伞形花序一朵比一朵硕大,有的挨挨挤挤连成一片,有的独占高地傲视群花,有的在还未融化的雪地旁盛大开放,拍着拍着,我们遇见了一片蓝色花中夹杂白色花的苣叶报春。蓝色也许才是本色,可外在环境一直在变,只有改变一些固有习惯,才能适应外界继续生存。

⑤最高冷的,大约是五月绽放的大理独花报春了。开在苍山的峰脊线上,它确实有高傲的资本,更关键的是,它有硕大的花朵以及与众不同的形态。那年五月,我们上鹤云峰,在接近山脊的阴潮处,突然遇见了它。不见叶,只见五六寸高的圆形花箭,顶着一个横向伸出的浅紫色喇叭。穿过低矮的杜鹃林,林外草甸上无数喇叭正安静地举在空中,似乎只待我的一声令下就会齐声吹响。五月山顶依旧寒冷,可这花一开,就吹响了花开的集结号,预示着苍山顶春天的到来!

⑥最难忘的,是七月初开放的紫晶报春。那年,我们从一个叫关房坪的地方启程,顺着山脊线漫步上山。坡不陡,景正好,一路行走中三台相机惬意拍摄。在接近峰顶的一个小山坳中,我看见了紫色的报春花。那是天然纯正的紫!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色,花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花色的纯紫,露珠的晶莹,一起组合成这花的名字:紫晶报春。花奇,叶片也奇——那叶的表面,似乎有一层润润的油性物质覆盖,让我们的心事也随之缓缓荡漾……

⑦九月间我还遇见一种报春花。那天,我在黄草坝准备下山时,在一个巨石脚下,发现几丛微型报春花。若是盛花时节,这样小的花一定会被忽略,可那是九月,夏花开尽而秋花未盛。回家求朋友指点,得知这是“穗状垂花报春”。只顶着一朵花,怎么成了穗状?花都仰着头开,怎么叫垂花?经朋友耐心指点,我才理解了这花,理解了报春这名字:名为报春,其实,报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只要心中有爱,时时刻刻都可以是春天!

⑧这穗状垂花报春,大约开到十月,而十一月起,四季轮回中最初的寻常报春花又将登场。

⑨据说,报春有500多种,在苍山西坡有几种报春我想见而没见过。原本我打算这几天出发寻觅,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困于一室之内,那些美好,大约只能期待来年了。生活终将继续,春天一定会到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2月28日)

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文章主体部分,按照花开的时间顺序,向我们娓娓道来所看到的各有特色的报春花。

B.第②段加点词“试探”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报春花的敢为最先的勇气。

C.第④段中,用对比的写法写苣叶报春花的花色,突出了作者对两种花色的褒贬之情。

D.文章采用联想的方式,叙事和描写相结合,让读者的视线随着作者的思绪游走。

16.文中所述的报春花有很多种,请你选择其中三种,谈谈它们分别给作者怎样的感受?(3分)

一入冬就开的报春花,让作者感动于微小生命对于春天的渴望。②四月怒放的苣叶报春让作者感到曼妙,感悟到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改变一些固有习惯,才能适应外界继续生存。③五月绽放的大理独花报春,让作者感到高冷,有气势。④七月初开放的紫晶报春,让作者感到难忘。⑤九月间开放的穗状垂花报春,让作者明白报春花报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答出三条即可,每条1分,但表述要完整,否则酌情扣分)

17.为何作者在不是春天的季节也看到了报春花?请你结合文本,谈谈标题“报春花开”的含义。(4分)

报春这名字,名为报春,其实,报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只要心中有爱,时时刻刻都可以是春天。(1分)标题含义:①指一年四季中作者看到的绽放的报春花。②指心存爱与美好的报春花如果开放了,便是预示着希望与胜利的到来,能带给疫情中的人们以信心。③表现出作者在疫情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心。(3分,每点1分)

8.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问题。(6 分)

(1)第②段画线句“那些空寂很久的核桃林下,连片的粉红色小花对着苍山顶的白雪轻轻摇曳,成群的绵羊在花间啃食”,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

环境描写(1分)。描绘了成片的报春花开遍山野的美丽景色,渲染出悠闲惬意、充满生气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因疫情隔离不能见到报春花的思念之情(1分)。为下文向我们回忆曾遇见多种报春花的感受做铺垫(1分)。

(2)第⑤段画线句“五月山顶依旧寒冷,可这花一开,就吹响了花开的集结号,预示着苍山顶春天的到来”中,“就吹响了花开的集结号”能否换成“其他花也就开了”?请你谈谈理由。(3分)

不能。原表述运用了拟人、比喻(可不写)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将大理独花报春一呼百应的高昂气势展现出来,更能突出作者对大理独花报春的喜爱与崇拜(1分)。如果替换的话,语言表述较为平淡简单,不能有原表述的效果(1分)。

19.“生活终将继续,春天一定会到来!”你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报春花一样的事物影响着自己呢?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报春花”对你的影响。(4分)

选择:某个如“报春花”一样的事物:象征美好,能在逆境中、困境下带给自己希望、信心。(1分) 联系生活谈影响:生活中,我在某个困境逆境中(1分),“报春花”一样的事物是如何(1分)让自己有希望、有信心的(1分)。

(六)(18分)议论文阅读

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

张兴德

①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这些文学经典,是我们正确认识那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载体。向子孙后代正确解读、诠释这些文学经典,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在当下的出版界、影视界甚至学术界,出现了“消费文学经典”的种种怪象。

②所谓“消费文学经典”,就是对文学经典抱着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让经典“为我所用”。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例如,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本是一个“打小旗”的虚构人物,但一些人却热衷于为潘金莲翻案,掀起“潘金莲热”,一些地方甚至还上演了争夺“潘金莲故里”的闹剧。一部根据《水浒传》改编的《武松》,竟让武松同潘金莲谈起了恋爱,荒唐到这等程度,却被一些人津津乐道!他们打着传承经典、宣传经典的旗号,实际上是一种在商业逐利目的驱使下的对文学经典的“消费”。而一些媒体和评论家,却热捧这种无良文化现象,实在让人不解。

③有人认为,文学经典也有历史局限性,所以要勇于突破经典。这实际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固然,一切经典,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但作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它的可贵之处正是它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特点,“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局限性”也是后人得以凭借的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教科书”,加进所谓的“时代元素”,变得面目全非,还怎么作“历史教科书”?《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纠葛,只有那个时代才有,你把他们的爱情加进“时代元素”,那还是什么“宝黛爱情”?同样,武松、潘金莲、孙悟空、猪八戒乃至于孟姜女、花木兰等典型形象,也都是不可随意改的。这些文学典型形象,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这如同我们不能将维纳斯女神的断臂接上一段一样。

④文学经典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固有的思想艺术内涵,人们对其有高度的共识和认同。它犹如文物,有不可更改的特质。文物只可“修复”而不可“改造”。同样,文学经典的传承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原貌原形地传承文学经典,尊重其固有的“定型”。

⑤走笔至此,让我想起20世纪60年代看过的《祥林嫂》《骆驼祥子》《林家铺子》等一些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看完小说再看电影,并不觉得二者有巨大差距,相反,二者起到了互补作用。那种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的态度,值得提倡和发扬。

(选自2015年12月5日《光明日报》)

20.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我们传承文学作品时,应该尊重其原有的形式、内容、风格等。

21.结合第②段文字,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

写出了当下一些人对待经典的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是对随心所欲地曲解、歪曲经典行为的批判,提醒人们改编经典要谨慎。

22.根据提示,结合文意简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5分)

首先摆出“要勇于突破文学经典的历史局限性”的错误观点,并加以否定;

然后 然后论述了经典作品的“历史局限性”具有的价值(或“阐述了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

最后 最后举例(摆事实或运用例子)论证了观点。

23.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

不能。这里运用了正面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或与上文形成对比论证),更加有力地强调了“我们传承文学作品时,应该尊重其原有的形式、内容、风格等”的观点,同时呼吁人们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如果删除了则达不到这种效果。

(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 分)

“武汉加油”与“风月同天”

【材料一】

这两天,有一句唐诗在网络上火了。2月9日,日本舞鹤市医疗支援物资抵达大连机场,包装箱上印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曝光后,这句诗迅速传播,掀起讨论无数。而在此之前,日本援助物资上写着的其他几句话,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等,也都贡献了不少热点。

这并不是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一定比“武汉加油”高级,后者的简洁明快、易背好懂,可以在短时间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只是一句唐诗,让不少人在铺天盖地的所谓“硬核”的口号中,看到了一种文明感。文明是精致的,不能在防疫的旗号下,对复杂的社会活动以“一刀切”的办法粗糙应付。就像在刻不容缓的援助中,并不妨碍写上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事态紧急,但善意、体谅、同情也不是就无处安放了。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在疫情仍在持续之际,我们一定不能放松文明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

【材料二】

国内各省市,包括企业和个人对武汉、对湖北的忘我驰援与无私捐助,关于“武汉加油”“湖北不哭”的表达,虽简单但直接,祖国大家庭成员间在“遭遇战”面前无暇他顾、不假修饰、十指连心,恨不得两肋插刀的焦虑、担忧与仗义跃然字面,足资珍重,也是抗击疫情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至于“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都得撵”“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等表达,虽显得粗暴乃至于极端,但人命关天,必须严防死守;面对大众,不避俚俗,有矫枉过正、急不择言等情形,可以理解,有时甚至是必须的。

【材料三】

不得不承认,“加油”好说,“风月”需学——曾几何时,礼失求诸外了?由此让我们加深对中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理解,可能意义更大。大疫之中、每天都在新增确诊人数与亡故数字之时,今年春节与元宵节,人们的祝颂语仍是一句句的“快乐”,加深了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期待,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国人去疾无病之外,能有更深的文化积淀、更多的文明浸润;期待在明年春节的拜年文字中,看到多种笔墨和个性化的表达,雅言敬语布在人口,让礼仪之邦名实相副,使文明古国重新焕彩!

【材料四】《武汉加油》设计者:邹凯林

24.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B )(3分)

A.“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表达效果比“武汉加油”高级很多。

B.即使事态紧急,但善意、体谅、同情也不是就无处安放了,在刻不容缓的援助中,并不妨碍写上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C.对大众使用显得粗暴乃至于极端的宣传语,出现矫枉过正、急不择言等情形,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理解的。

D.加深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的原因,在于每次节日人们的祝颂语都是一句句的“快乐”。

25.【材料四】的设计图妙在何处?请尝试解读。(提示:崔颢的古诗)(3分)

____该图将“武汉加油”四个字略微变形,设计成了一座塔楼的一部分(1分),这座塔楼又是武汉的标志性历史建筑物黄鹤楼,突出了武汉的地方特色(1分)。整幅图既有时代性,又具有代表性和古色古香。(1分)______

26.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请你对封城中的武汉同胞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他们的鼓励。要求:运用至少2种表达方式或至少2种修辞手法,80—100字。(4分)

.示例:亲爱的武汉同胞们:寒冬已过,春天又怎会不如约而至呢?爱,汇聚能量;爱,战胜病毒;爱,让春暖花开!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不会白费,等乌云散开,我去武汉和你们一起看樱花,一起去迎接新的春天!武汉加油!战疫必胜!(称呼1分,表达方式或修辞2分,表述1分)

(八)名著阅读。(6 分)

27.根据问题填空。(3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1)《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由英国女作家___夏洛蒂·勃朗特 ___(全名)所著。

(2)“她神态优雅,气质端庄,谈吐彬彬有礼,凡是听过她说话或者见过她面的人,对她都肃然起敬,心灵得到了涤净。”这是简·爱在洛伍德孤儿院中最喜欢的老师___谭波儿小姐_______

(3)“在永远告别英国之前,我也有人要探望和问候。”简·爱在离开圣·约翰后,最终去芬丁庄园看了___罗切斯特_______

28.“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从这段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到简·爱怎样的人生追求?(3 分)

____勇敢的追求爱情、幸福(1分),追求平等的地位(1分),维护女性的尊严(1分)。

九、黎明中学九年级(4)班正在开展“走进戏剧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5分)

(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请你设计一段热情洋溢的开场白。(80字左右)(3分)

示例:提起戏剧,你一定不陌生,那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它们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我们的性情,净化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走进戏剧天地。

(2)阅读下面有关越剧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越剧。(3分)

越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广大江南地区以及一些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专业剧团约有280多个,业余、民间剧团成千上万,难以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可谓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越剧是一种 越剧是一种多以“才子佳人”为题材,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的地方戏曲 的地方戏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