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剑为什么没有少林(为何说真正意义上只有两次)

著名作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新派武侠界泰山北斗般的存在金庸先生,一生写有十五部武侠小说,读者粉丝无数,遍布世界各地,号称有华人的地方,便有金庸。

说到金庸先生的小说,最著名的莫过于《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是他早期作品,论文笔与深度,或许不及后期的一些小说,但论影响力与创作力,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华山论剑与中原五绝,是《射雕英雄传》中非常成功的原创设定,也是这部小说最大的看点之一,加上男女主角的完美塑造与家国情怀的主题,使得这部小说在当年风靡一时,影响力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些地区为了能看到这部小说,甚至不惜更改书名,只为过审引进。

也正是这部小说,一举让金庸先生与当时新派武侠界的前辈梁羽生齐名,更是奠定了他之后“武林盟主”的地位,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之作。

本文咱们要说的,就是《射雕英雄传》中最成功的原创设定——华山论剑。

华山论剑为什么没有少林(为何说真正意义上只有两次)(1)

若要问华山论剑一共举行了几次?估计很多资深读者都会脱口而出说是三次。但若再进一步问下是否确定?估计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犹豫,他们会想华山论剑真的有三次吗?

事实上,严格意义上来说,华山论剑的确没有三次,只有两次。

为何这样说呢?

首先,读者所说的三次华山论剑,是指老五绝第一次华山论剑和老四绝、周伯通、裘千仞、郭靖等人的第二次华山论剑,以及新五绝“第三次华山论剑”。

前两次无需多说,小说中已经明确说了是华山论剑。但第三次却不一样,小说中并未说过这是华山论剑,只不过是一群人选出了“新五绝”。

由此可见,小说中并没有“第三次华山论剑”的说法。

当然,如果要抠字眼,小说中的确有“第三次华山论剑”的说法,但不是指“新五绝”,而是指在他们到来之前的那一群乌合之众。

其次,华山论剑是一群高手相约,到华山之巅比武论剑,且有筹码,即《九阴真经》。前两次都是如此,唯有第三次是一群人游览时,即兴选出了“新五绝”。

华山论剑的起因,是因为一部武学宝典《九阴真经》。

华山论剑为什么没有少林(为何说真正意义上只有两次)(2)

话说此经乃是一代奇人黄裳所著,经中记载了诸多奥妙武功,以及武学中深奥的原理,涉及很广,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因此被誉为武学中的“百科全书”。

此经主要以道家武功为主,乃是道家武学巅峰代表之作,是武学最高境界的体现。

相传,此经作者黄裳本是北宋徽宗年间的朝廷命官,奉旨收集天下道藏,雕版印行《万寿道藏》。他是个很聪明的人,因经常接触道藏,竟参悟出了武学中的高深道理,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练就了一身绝世武功。

黄裳晚年结合敌人武功与自己所悟,将毕生武功奥义编撰成了一部经书,分为上下两卷,命名为《九阴真经》。

后来黄裳不知所踪,《九阴真经》也随之消声遗迹。直到多年后,此经突然横空出世,在江湖上引起了无数人争夺,掀起了无数腥风血雨,众多英雄好汉为争夺经书而丧命。

随着争夺经书的人越来越多,事情越闹越大,江湖上武功最高的一群人,在全真教掌教真人王重阳的邀请下,共赴华山之巅,约定比武,以公平比武的方式,决定经书的归属权。

最终五大高手于华山之巅比武论剑,大战了七天七夜。王重阳技高一筹,力压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一灯大师)、北丐洪七公四人夺魁,成为武林中公认的天下第一高手,并获得了《九阴真经》的保管权。

华山论剑为什么没有少林(为何说真正意义上只有两次)(3)

没错,王重阳获得的仅是《九阴真经》的保管权,而不是所有权。

华山论剑后,五绝约定二十五年后再来一次,到时候谁赢了谁就是天下第一高手,同样也可以获得《九阴真经》。

二十五年后,昔日的天下第一高手王重阳已经故去,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九阴真经》也被周伯通毁了,于是二次华山论剑便失去了筹码。

不过即便如此,剩下的四绝依旧如约而至,且周伯通、裘千仞、郭靖也加入了进来,尽管没了筹码,但还有武功天下第一的头衔可以争。

这次论剑比较曲折,过程也简单、快捷,最终是西毒欧阳锋胜出,成为了天下第一高手。

此次之后,华山论剑便结束了,筹码没了,诸多高手也再未有约定。

又过了三十五年,黄药师、一灯大师、周伯通、郭靖、杨过一行人到华山之巅祭奠洪七公和欧阳锋,游览群山之际,看到一群乌合之众在效仿昔日五绝举行华山论剑,感慨之余,便选出了“新五绝”,以中顽童周伯通居首,随后是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一灯大师、北侠郭靖。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所谓的“第三次华山论剑”,与前两次根本没有多少关联。

华山论剑为什么没有少林(为何说真正意义上只有两次)(4)

最后,“第三次华山论剑”,并没有“论剑”。

华山论剑,简单理解就是一群人在华山比武。华山就是字面意思,指比武地点,论剑则是比武的一种雅称。

当然,这样解释没逼格。咱们也可以把华山理解为巅峰,因为比武地点是在山之巅,且华山又是天底下最险峻的山。而论剑则是讨论、交流、比试的意思。合在一起,咱们可以理解为武林中的一次巅峰对决。

前两次华山论剑,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论剑,一群人聚集在华山之巅,通过公平比试,决出了天下第一高手。唯有第三次,只是一群人口头聊天,选出了“新五绝”,既未讨论武功,也未出手比试。

由此可见,“第三次华山论剑”,其实并不符合论剑的标准。

综上所述,真正意义上的华山论剑,其实只有前两次,读者们所说的“第三次华山论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论剑。

当然,咱们读者喜欢说“第三次华山论剑”也没什么问题,笔者本人也经常说。此次论剑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论剑,但选出的“新五绝”却绝对合理。

笔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谈华山论剑,不是为了纠正什么,只是单纯地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发现与见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黄老邪,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