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期怎样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骨折后期怎样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发布(1)

引言:为规范治疗、提高疗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共同制订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共识制订遵循改良Delphi法,形成10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旨在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的规范化与科学性。

骨折后期怎样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发布(2)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由于骨量降低及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而在低能量外力作用后发生的骨折。近年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科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骨折后再骨折的防治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仅少数患者接受过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评估和规范化治疗,多数患者暴露在极高的再骨折风险中;另外医务人员对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的临床管理归属(包括随访)问题认识不清,防治策略缺乏规范性和完整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流程图

本共识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国内首个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PSOF)专家共识(图1)。PSOF主要内容包括:①纳入需管理患者(R);②纳入患者的患者教育(E)、跌倒评估及干预(A)、抗骨质疏松症防治(T)、康复训练(R);③随访计划(F);④建设"专有数据库(或专有台账)"对管理内容记录备案(D)。

骨折后期怎样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发布(3)

图1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PSOF)流程图

推荐建议1

医院可逐步成立"再骨折防治"团队,团队由骨科、骨质疏松专科、内分泌科、老年科、风湿科、影像科等相关临床专科共同组成,团队内有相对固定的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团队有专项管理制度。

推荐建议2

医院再骨折防治团队的工作内容包括:①筛选应管理的骨折患者;②开展跌倒风险评估;③确定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④提出骨折后康复锻炼计划;⑤制定骨折后患者教育计划;⑥记录定期随访内容;⑦随访期间协调相关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推荐建议3

再骨折防治患者选择:医院就诊系统中有记录、年龄≥65岁的骨折患者;骨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椎体或髋部脆性骨折;②肱骨近端或桡骨远端脆性骨折同时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法(DXA)]T值≤-1.0。纳入再骨折防治患者应有本次骨折时的骨密度检测、骨代谢指标检测、相关血生化指标检测等基线数据。

推荐建议4

再骨折防治随访时间建议为骨折后持续2年,2年后患者可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继续接受随访管理。

推荐建议5

非药物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评估患者骨折前1年内跌倒史和可能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使用情况,对有多次跌倒史(≥2次/年)或正在使用增加跌倒风险药物的患者应制定骨折后防跌倒措施。(2)告知患者或家属(监护人)再骨折三个相关内容:①骨折与骨质疏松症相关,2年内再骨折风险最高;②再骨折后生活质量会下降,死亡率会增加;③再骨折防治可降低再骨折的发生率。(3)编写与本次骨折相关的骨科治疗方法、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再骨折防治措施等简单信息,选择文字卡片、短信、微信等方式告知患者或家属,方便在其他医疗机构随访时提交。(4)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采用患者可理解的方式进行再骨折防治知识宣教。

推荐建议6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每日需有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在骨折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全身情况稳定时需应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可按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的推荐执行,主要有双膦酸盐、RANK配体抑制剂、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降钙素类制剂、维生素K、硬骨抑素单抗等。患者在纳入管理期间应持续接受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药物的暂停条件可参照相关指南执行。患者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时,管理团队应与相关专科医生一起评估原发疾病情况,综合选择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推荐建议7

再骨折防治管理中康复干预的原则是兼顾"促骨折愈合"和"防骨量丢失"两个因素。既要防止过早进行康复训练影响骨折愈合,又要防止长期制动导致骨量丢失、废用性肌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依据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治疗方式、骨质疏松症严重程度,采用个体化方案开展康复干预。

推荐建议8

康复干预可分为骨折后早期和晚期两个时间段。在骨折后早期,团队医护人员要评估骨折手术后(或非手术)的稳定性,允许直立的患者可帮助其进行"直立位"训练;允许行走的患者可帮助其选择"扶双拐"部分负重行走训练、或"扶助行器"完全负重行走训练、或"陪护员辅助"独自行走训练;需要卧床的患者可指导其肌肉等长收缩、关节被动活动及关节主动活动等训练。在骨折后晚期,团队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个体状况选择物理因子治疗、作业疗法、辅助器具等方法开展功能训练、康复治疗,帮助增加骨折周围肌力与肌耐力,提高全身平衡力和协调力。

推荐建议9

管理团队的随访内容:①告知患者骨折发生后的相关信息,包括骨折治疗中会出现的相关变化、抗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保证依从性的重要性、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骨折后跌倒风险可能出现的改变;②督促患者每年进行DXA骨密度检测,每3~6个月酌情进行骨转换指标检测;③定期复查,确定维持或调整治疗方案;④保持与患者的联系,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期间如有再骨折发生、骨密度明显下降或其他病情变化时,应组织相关专科医生讨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建议10

再骨折防治专有数据库建设可便于管理团队快速纳入患者、有效长期随访,在数据库建立前可采用专有台账替代。专有数据库可拥有下列属性:①属于院内运行系统,可与急诊、门诊、住院系统及检查系统数据对接;②数据对接后可按照筛选条件纳入医院内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③纳入的患者可呈现"同屏资料平台",方便查阅患者入院及转科轨迹、检查数据、诊疗方案和经治医生等临床信息,方便建立患者再骨折防治初始管理档案;④可动态添加患者再骨折防治方案实施的临床数据,记录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数据,比较不同随访时间骨量、不良反应及生活状况的变化。

为适应国家健康领域大数据发展,专有数据库可预留多个端口,利于下列方向的拓展应用:①对接与医院有协议的社区数据库,方便管理患者上下转诊、远程会诊;②对接管理患者(或家属)个人电子终端,方便实时咨询和病情分析;③对接与医院有协议的区域(或全国)再骨折防治中心,方便多中心大数据比较或流行病学调查。

参考资料: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华骨科杂志, 2022,42(17) : 1101-11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