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风云张良与刘邦(秦汉风云的幕后总导演张良)

作为刘邦政治集团的领军人物,张良凭借自己神机妙算的计策和洞察秋毫的谋略为汉帝国的建立创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在汉朝建立以后他又深谙急流勇退之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在刘邦残杀功臣之际,他能成为"汉初三杰"中独善其身的一位,与其独特的处世之道分不开。

楚汉风云张良与刘邦(秦汉风云的幕后总导演张良)(1)

张良其实一开始并不姓张,他原本为"姬"姓,后来密谋刺杀秦始皇失败被通缉才改的姓。出身于六国贵族的张良,祖上五世为韩国之相,对灭了六国的秦国恨之入骨。他原本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为祖上报仇雪恨,为此他不惜散尽家财,广交豪杰,雇佣力士,只为了刺杀秦始皇。

张良做人严谨缜密、遇事深思熟虑。他在仔细研究了秦始皇的东巡计划和路线后,选了一个便于行刺和逃跑的必经之地,可惜功败垂成,走上了逃亡之路。张良还有一段黄石授书的传奇经历,为黄石公穿鞋、夜半守候,最后通过了黄石公的考验,得到了奇书《太公兵法》。

楚汉风云张良与刘邦(秦汉风云的幕后总导演张良)(2)

正是研习了这本兵法,张良才深得战争谋略,投奔了刘邦后频献良计。他随刘邦平定天下时最显著的功劳莫过于"计取咸阳",刘邦原本打算和秦军死磕,但张良向刘邦献计,认为秦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刘邦采纳了他的意见,成功先项羽一步入关中。在刘邦被咸阳的奢华珍宝迷失双眼,"意欲留居之"时,也是张良做了思想工作,最终刘邦未动皇宫的财物分毫,还军霸上。张良还建议刘邦邀请地方豪杰约法三章,这为后来刘邦入主关中和楚汉之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楚汉风云张良与刘邦(秦汉风云的幕后总导演张良)(3)

在刘邦身陷鸿门宴的绝境时,张良力劝刘邦卑辞言和,并借着结亲家的方式疏通项伯,护了刘邦的周全,还趁机挑拨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让其君臣成功决裂,成为之后项羽败亡的转折点。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后,张良又建议烧毁了从汉中到关中的栈道,示意刘邦自己没有争天下的意图,麻痹了项羽,这条栈道就是后来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关键。

楚汉风云张良与刘邦(秦汉风云的幕后总导演张良)(4)

张良虽然"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却从不表现自己。他的淡泊名利性格在汉朝建立后真正体现了出来。在西汉建立论功行赏时,刘邦原本打算赏赐给张良三万户候,可他却认为自己只是辅佐刘邦,比不上萧何和韩信,婉拒道:"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他觉得自己一介布衣,能位列万户侯就知足了。

其实,西汉建国之初并不太平,有些与刘邦关系不甚亲近的人担心得不到封赏,就聚在一起意图谋反。张良献计让刘邦封其宿怨雍齿,这样一来,群臣见连与刘邦有矛盾的雍齿都有封赏,就纷纷释怀,稳定了军心。在定都问题上,刘邦和群臣想回洛阳建都,张良力排众议,认为长安乃"天府之国",既有天险相护又坐拥河套和川地的富足,是方圆千里内的"金城",最终说服刘邦定都长安。

楚汉风云张良与刘邦(秦汉风云的幕后总导演张良)(5)

张良这位"帝王师"功成名就之后却只想着归隐山林,他深谙道家"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干欲得"的道理,几次提出告老还乡,但都被刘邦拒绝。不过张良并没有因此而过多插手朝政,而是以体弱多病的理由闭门不出,修身养性,一心练气。

张良的道家修养很深,从他避世离俗的生活态度,清心寡欲的隐士性格就可以看出。他晚年为了休养身体,受到当时道家"导引行气"以求长生的风气,更是辟谷不食,长期不出门。"留侯性多疾,即导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对于这位智多近妖的谋略家来说,健康的身体可能比任何名利都重要。

楚汉风云张良与刘邦(秦汉风云的幕后总导演张良)(6)

张良向往的是如赤松子那样仙风道骨的生活,可是世间并没有长生。《史记·留侯列传》中,司马迁用了四个字形容张良的死:"后八年卒。"他在废立太子之争八年后死了,短短四字道尽史家的哀叹,虽然张良死了,可他的道家思想却在自己的家族中生根发芽。数百年后,自己的第十世孙张道陵创立了道教中的正一道,张道陵被尊称为张天师,龙虎山张天师的名号甚至至今仍在传承。

张良一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汉初三杰"中的其他两人晚年都遭不测,唯张良能全身而退,靠的就是他隐逸闲适的心境。

"忠心一点复韩国,义气千秋报汉王。妙算秘承黄石册,高风独托赤松藏。"张良功成身退,平平淡淡地死了,可他的世孙却继承了他的思想,将道家发扬光大,影响中国近两千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