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的节日和风俗(初七为人日节)

今天是大年初七,是传统的“人日节”,“人日节”也称“人胜节”、“人庆节”。就是说初七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生日。

七月初七的节日和风俗(初七为人日节)(1)

传说女娲在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之后,在第七天又创造出了人类,这样,人类和动物也都有了自己的生日。

“人日节”当天,天下的人都祈祷是一个阳光明媚、天气晴好的一天,如果真是这样,就预示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平安。但假如是一个阴雨天,则预示着来年好运不再。所以,在过去,正月初七这一天,人们就要举行特别的祈愿活动,祈盼在新的一年人们都健健康康,幸福美满。

七月初七的节日和风俗(初七为人日节)(2)

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在我国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传统。以前“人日节”的内容主要是占卜活动。到魏晋以后,“人日节”才开始被重视起来,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节日。

《北齐书·魏收传》中记载:“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说的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春节习俗,正月初一要把鸡的画像贴在门上,或画在门上;正月初七则要把人像贴在帐子上,据说可保家人平安。可见当时人们已开始进行各种祭祀活动。

七月初七的节日和风俗(初七为人日节)(3)

到了唐朝,“人日节”已成为比较流行的民间节日,上至皇帝下至普通民众,节日里都会积极参与,所以,节日办的热闹非凡。到唐以后“人日节”才慢慢被忽视,日渐消亡,留下来的只有一部分风俗习惯。因此,“人日节”保留的主要有以下风俗:

1、戴人胜

人胜也叫彩胜、华胜,花胜,在过去,就是一种女头上戴的装饰品。人日节当天,女子们就用彩纸、丝帛等材料剪成一个个小人样的形状,戴在头上,起到装饰作用,很是好看。

七月初七的节日和风俗(初七为人日节)(4)

这种戴人胜的习俗,晋朝时就开始了,当时“剪彩为花、剪彩为人”的习俗相当普遍。有钱人家用金箔刻成小人的形状,粘贴到屋内的屏风上,也可以戴在女人头上做饰品。而一般普通人家,就用绸缎,或用彩纸剪成小人形状或花朵形状,戴在头上。戴人胜可以说在当时,只是一种十分流行的时髦行为,也不排除人们为了在人日节为了给自己讨个好“彩头”。

七月初七的节日和风俗(初七为人日节)(5)

2、赠花胜

人胜叫华胜也叫花胜,上面讲了,是过去一种女头上的装饰品,过人日节时候,女子们用彩纸、丝帛、金银等制成小人形状的人胜,戴在头上做头饰。而且这一天,女子们不只是自己戴,还制作各种花胜(多为花朵样),作为礼品在朋友之间进行互相赠送。

七月初七的节日和风俗(初七为人日节)(6)

​3、吃七宝羹

在我国南方等地区有在正月初七吃“七宝羹”的习俗,“七宝羹”是用七种蔬菜混合米粉,做成的羹,人们十分喜欢喝,在许多地方都流行,只是所用的蔬菜种类可能各不相同。

七月初七的节日和风俗(初七为人日节)(7)

一般来说,七种蔬菜主要有:芥菜、芥蓝、韭菜、春菜、芹菜、蒜和厚瓣菜等。“七宝羹”既营养又好吃,而且其中的寓意也好,人们希望吃了“七宝羹”以后,新年能交好运。

4、出游登高望远

“人日节”外出登高游玩,在过去是很普通的一项集体活动。是一家人,或与朋友一道外出去爬爬山或到较高的地方去登高远望,使人的视野开阔,心情舒畅,当然,这种活动后来成为一种包含有祈福的意愿。

七月初七的节日和风俗(初七为人日节)(8)

5、称称体重

在有的地方,过“人日节”时,一般的老百姓,不论男女老幼,在这一天都要称称自己的体重,毕竟是人们自己的生日,都想了解一下自己的体重及身体各方面情况,由于医疗水平低,只能简单的知道一下体重。

6、捞鱼生

捞鱼生”也称“捞生”,是过去生活在南洋一带的民众的过节风俗。主要流行于新加坡、马来西等华人生活地区。捞鱼生时,许多人围坐一起,然后把鱼肉与配料盛在一个大盘里面,这时候,人们站起来,搅动筷子,将鱼料揽动,而且嘴里还要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谁捞的越高越多,就说明谁以后会步步高升。

七月初七的节日和风俗(初七为人日节)(9)

后来,“捞鱼生”成为一道带有吉祥意义,又祈求新年有好运,发大财的菜品样式。到了“人日节”这一天,一家大小,亲朋好友就要进行“捞鱼生”。“捞鱼生”的活 动,最长可持续到元宵节前后。

7、吃面条

正月初七这天吃面条的习俗,在我国大部分地方都流行,为什么?因为,吃面条寓意着人们希望长寿,不想时光快速流走,就要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不让它走。另外,人们把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也认为是“人日节”,还把这三天分别定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所以,不管谁要过“日子”,他就必须要吃面条。

七月初七的节日和风俗(初七为人日节)(10)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