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

三国时代,豪杰辈出,其中往事,尽付笑谈。

魏延可谓三国时期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子午谷奇谋”和“谋反被杀”,被人们议论了千年。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后面这一件,也就是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所发生的事情。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1)

“爆冷”当选汉中太守

赤壁之战后,刘备名声大涨,各地的文人武将前来投奔,这其中就有魏延,当时是以部曲的身份从曹操麾下转投刘备。

所谓部曲,即私人武装,亦可理解为私兵,在战时直接听命于家主。所以那时候的魏延,相当于一个不太起眼的基层人士

在刘备拿下成都后,心情大好的他论功行赏,升魏延为牙门将军。

后来,著名的汉中之战爆发,刘备再胜曹操,成为“汉中王”。

在刘备返回成都前,需要物色一位将领,来担任汉中太守。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2)

众人都认为肯定是张飞,毕竟无论官职还是地位,张飞都仅次于关羽,而关羽已被派去镇守荆州,因此,将汉中交给张飞是众望所归。

但结果公布后,大伙儿都惊讶了——刘备宣布,封魏延为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

要知道,汉中相当于西蜀的“北大门”,情况好坏直接关系到西蜀之存亡,而刘备让魏延连升三级,直接任汉中太守的决定,着实令人出乎意料。

魏延之所以脱颖而出,“爆冷”被选中,其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首先,魏延先前所任的牙门将军这一职位,需要常伴主公左右,所以刘备定是在与魏延的日常接触中,发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潜力。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3)

其次,据《三国志》记载,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也就是说魏延善待士兵,这与原来的“热门人选”张飞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知道,张飞就是因为从不体恤,甚至虐待士卒,最终被自己手下所杀。

最后,魏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这一点又与关羽非常相似。虽说个性高傲称不上优点,但起码不会拉帮结派,汉中也就不会陷入内乱。

西蜀之主刘备,并不是那种非此即彼的君主,他能够全面地分析自己手下的优缺点,正如他对魏延的用人策略——利用其长处,防止其短处。

刘备告诉魏延,以后他将拥有掌管汉中一切事务的权力,大可以放心行事,但同时也告诫他不可过于自傲,凡事须三思而后行。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4)

在得到刘备的赏识和信任后,魏延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在他镇守汉中的8年间,正是蜀汉生死攸关的时刻,先有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有刘备于夷陵被火烧连营,这一切,都使得蜀汉形势急转直下,摇摇欲坠。

在此期间,魏延审时度势,以固守的策略,在汉中多次击退曹魏来犯的大军。

可以说,魏延几乎是凭一己之力,牢牢守住了蜀汉的“北大门”,这才为诸葛亮之后的北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否则,试想汉中若在蜀汉如此危急的关头沦陷,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孔明的性格冲突

在刘备辞世于白帝城后,蜀国上下基本就全听诸葛亮的了。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5)

诸葛亮与刘备不同,他似乎不怎么看好魏延,也不想重用他,比如第一次北伐前,将领们都认为可派魏延、吴懿为先锋,但诸葛亮还是选择了与自己更亲近的马谡。

第三次北伐分兵攻取武都、阴平时,诸葛亮还是选择了官职、地位较低的陈式,而非魏延。

直到后来,诸葛亮终于给了魏延单独领兵的机会,魏延一战大破郭淮,要知道郭淮可是屡屡让诸葛亮受挫的名将。

诸葛亮与魏延之间,并非私人恩怨的原因,更多是二人性格不同。

诸葛亮心思缜密、谨小慎微,相比之下,魏延生性胆大,喜欢剑走偏锋、出其不意。这一点在“子午谷奇谋”上尤为体现。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6)

早在第一次北伐出征前,魏延曾请求单独统领五千精兵,再加五千人运粮,走子午谷道,突袭长安,与诸葛亮的大军在潼关会合。

但我们知道,以诸葛亮的性格,绝不可能答应如此冒险的计策。

蜀汉第一次北伐,以街亭失守而告终,魏延感叹,若是当时用上他的计谋,也许结局就会不同。据《三国志》记载,之后的每一次北伐前,魏延都会请求诸葛亮分兵作战,但均遭拒绝。

眼看蜀汉一次次失利,魏延时常埋怨诸葛亮过于胆怯、不懂变通,而自己则是壮志难酬。

对于子午谷计谋是否可行的话题,千百年来人们议论纷纷。否定在于“险”,肯定在于“奇”。

总之,魏延与孔明,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7)

“谁敢杀我?”

时间来到蜀汉第五次北伐,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故意坚壁不出,以观其变。终于,司马懿最盼望的事情发生了——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重。

孔明自感时日无多,他召见长史杨仪、司马费祎和护军姜维,向三人安排之后撤军的相关事宜,他命令杨仪统领大军退回汉中,魏延断后,姜维次之。

诸葛亮不仅没让魏延前来商议,还告诉三人: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你们可以弃他不顾,但全军一定要按原计划撤退。

显然,孔明了解魏延,他这是担心魏延太过激进和冒失。

不久之后,诸葛亮病逝,而他刚去世,蜀国就爆发了内乱,内乱的始作俑者,正是魏延。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8)

整件事,说到底,还是源于魏延的心高气傲。

魏延在之前击溃郭淮后,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所以魏延就认为,诸葛亮去世后,他才是蜀汉在军事上的接班人。

但现实情况是,诸葛亮不但在临终部署时没叫上自己,还让自己的“死对头”杨仪当了统帅,而且,全军接下来要原路撤回汉中,这与他激进的“主战派”思想相悖。

魏延愤怒不已,加之自己长期受诸葛亮制约,一时间,他的内心实在难以接受。而这一切,都为接下来他的一系列冲动行为做了铺垫……

他赶在蜀军主力南撤前,率领自己的部队,抢先冲入褒斜道,并下令焚烧沿途的栈道。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9)

魏延做出这种事,实在不妥,还差点酿成大祸。当时,司马懿曾派兵追击蜀军。由于栈道被烧毁,导致蜀军的撤退速度受到了严重影响,幸好有姜维奋力对抗,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魏延的部队行至褒中后,便不再继续前进,而是原地列阵,等着与杨仪大战一场。杨仪所率的蜀军劈山开道,日夜兼程。杨仪派何平领兵在前,抵御魏延。

终于赶到褒中后,何平大声斥责魏延:“丞相刚刚病逝,尸骨都还未寒,你们居然就敢做出这样的事情!”

魏延的手下本来就知道魏延理亏,再加上听了何平说的这话,他们更加害怕被扣上反贼的帽子,于是全都泄了气,四散而去。

至于魏延最终的结局,相信很多三国迷都知道,他大喊一声:“谁敢杀我?”只听见魏延身边的马岱厉声而应:“吾敢杀汝!”随后便将其斩于马下。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10)

原来,马岱是诸葛亮生前安排在魏延身边的人,他授以马岱密计,只要魏延有谋反之意,并喊出“谁敢杀我”,便可斩之。

但其实,我们细看,并不是说魏延嚣张地喊出“谁敢杀我”,就可将其斩杀,而是在确定他有反意之后才可执行。所以,这就与魏延在说“谁敢杀我”之前的那一句话有关了,那才是关键。

魏延当时是这么说的:“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

翻译成大白话便是:“以前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我还怕他三分,现在他死了,没人再是我的对手,我不怕任何人了。”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11)

这句话断送了魏延的性命,因为他不但不尊重刚刚病逝,且为蜀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更是直言自己不怕任何人,言下之意,他也不把蜀汉君主刘禅放在眼里,充分体现了其谋反的意图。

马岱听了这话,自然就按丞相生前所交代的行事了。

“但欲除杀仪”

魏延在喊“谁敢杀我”之前所说的那句话,一下子就“黑化”了魏延,使其成了反贼的代表。时至今日,一提起魏延,很多人对其的评价都不是太好,认为他是因谋反而死。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上面马岱斩魏延的情节和对话,是出自《三国演义》。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12)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写得十分精彩,贵为“四大名著”,但作者罗贯中先生毕竟是小说家,而非史学家,所以难免有些情节经过了艺术夸张,以及杜撰虚构。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一些史学大家的观点。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魏延根本就没有谋反之意,而在陈寿的《三国志.魏延传》中,最后写道:“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意思是说:首先,魏延并非想要投降曹魏,否则他应该朝北走,而不是往南回;其次,魏延的一切冲动之举,只是为了除掉杨仪,然后在军事上接替诸葛亮,不是所谓的背叛蜀国。

用陈寿的话说,魏延与杨仪的关系“有如水火”。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13)

魏延性格高傲,其他人都会退让,唯独心胸狭隘、行事偏激的杨仪,对其是寸步不让,两人之间的矛盾便越来越激化。

诸葛亮既欣赏杨仪的才能,也佩服魏延的勇武,他时常为二人的不和而苦恼,但又不忍心偏废任何一方,只好尽量调解。

司马费祎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情商很高,能与二人同时交好。每次魏延与杨仪起争执时,甚至有时魏延都准备动手时,费祎都在中间好言相劝。

东吴的孙权就曾说过,倘若有一天诸葛亮不在了,那么魏延与杨仪必生祸乱。可见,他们的矛盾,居然都从蜀国传到了吴国。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14)

而杨仪也真乃阴险狠毒之人。在马岱斩杀魏延,回去复命时,杨仪一边踩着魏延的脑袋,一边大骂:“庸奴!看你还能做坏事!”随后下令夷灭魏延三族。

蜀汉立国42年,所有的执政者都较为宽厚,惨遭夷三族的人,只有魏延一人,但要知道,下此命令的杨仪根本就不是执政者,他仅仅负责统领大军退回汉中。所以说,杨仪此举完全是在公报私仇。

回看整件事,它更像是魏延与杨仪之间的一场闹剧,一场为了发泄对彼此不满的闹剧。

政治的牺牲品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此乃其所长;“性矜高”,即性格高傲,此乃其所短。

在有表现机会的情况下,他确实能够一往无前,但若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他就可能因为心理上的落差,而做出一些自毁前程的事情。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15)

比如诸葛亮在世时,他常感叹自己受其制约而壮志难酬,而当诸葛亮病逝后,魏延的性格缺陷更是直接要了他的命。

他认为蜀军统帅的职位非他莫属,不料竟给了他最看不惯的杨仪。倘若魏延懂得暂时忍让,杨仪便没有理由除掉他,蜀汉也不会内乱,可偏偏魏延心里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烧毁栈道、与杨仪决战,魏延根本没有顾及蜀汉士兵的性命,更别提国家的命运和未来了,这是他没有大局观的体现。

其实,早在诸葛亮去世前,蜀汉内部就已分成主和的“温和派”和主战的“激进派”。温和派以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为代表,激进派的代表人物则是魏延、姜维等。

魏延为什么会被人杀(魏延大喊谁敢杀我)(16)

诸葛亮在五丈原曾告诉朝廷派来的特使,让蒋琬、费祎接替自己,而对蒋琬、费祎这些“温和派”来说,姜维官职小,不可怕;杨仪文官,不可怕;唯独魏延,官职高,又有军功,而他又是最激进的那一位。

所以,当魏延和杨仪分别上奏刘禅,称对方谋反时,蒋琬、董允在还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就“保仪疑延”。

公道评价,魏延并无投降曹魏之意,也无反叛蜀汉政权之意,他只是想要趁机除掉他的“死对头”杨仪。

他被马岱所斩,完全是咎由自取,而他本人,只是蜀汉权力交替时的一个政治牺牲品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