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背水一战深度解析(韩信的封神之战)

韩信背水一战深度解析(韩信的封神之战)(1)

韩信北伐,成功地灭了西魏国,代国,刘邦将精锐部队调走,给韩信留下的只有老弱残兵和新征入伍的士兵,共三万人。韩信只得率领这些新兵和老兵去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赵国统帅陈余,率领20万兵马,集结在井陉关(即现在河北省井陉山上的井陉关),迎战韩信。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 “韩信是乘胜而来,其势不可挡。但是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必定粮草不足。可给我三万兵从小路截断他的粮车。你只要深挖沟,垒高墙,固守营寨,不与他们交战。这样一来,他们前不得战,后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们就可捉住韩信、张耳。”

李左车虽然说得条条在理,可陈余是个书生,也懂兵法,但他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 就这样,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正确意见。 韩信探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十分高兴。韩信又派出2000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在半夜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准备袭击赵营。然后,韩信再派10000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探知韩信兵马沿河布阵,哈哈大笑说: “韩信空有虚名!背水作战,不留后路,这是自己找死!” 天亮了。韩信又带领10000兵马,打出帅旗,大张旗鼓地向井陉口杀来,赵军立即迎战。交战后,汉军假装败退,抛掉旗鼓,向河岸阵地退去。陈余不知是计,指挥赵军拼命追击。 当时,战争中缴获旗鼓,是很大的功劳。于是赵军争相争取旗鼓,赵军大乱。韩信乘机领兵回到河边,与先前已在这里的军队一起列开阵势,迎击赵军。而埋伏的2000轻骑兵,乘赵军倾巢出动,后方空虚,立即杀入赵营,拔掉了赵军旗子,换上了汉军的旗子。 河前汉军没有退路,一个个背水拼命死战。赵军久战不能获胜,士气开始低落,便想退兵来日再战。忽然又发现背后自已的营垒上都插上了汉军的红旗,以为汉军已占领他们的后方,于是军心顿时大乱,纷纷四外逃跑,溃不成军。 汉军乘机追击,大破赵军。他们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背水一战胜利的原因是:

一、置之死地而后生

韩信说:“背水列阵也出自兵法。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这是因为,韩信带的是新兵,如果留下生路,一和敌人交手,稍有不利,有的就可能逃跑。置之死地,兵士们为保存自己生命便会拼死作战。”

二、韩信进行了主客易位

战争中,一般是兵力多的进攻兵力少的;兵力强的进攻兵力弱的。而韩信以区区三万弱兵进攻二十万强兵,困难可想而知。而韩信先以一万士兵佯攻,引赵军追击,进而转为防守。

三、韩信用兵,奇正相合

“以正合,以奇胜”是《孙子兵法》中的话,指正兵安排好了,余下来的就是奇兵,简单来说就是预备队。

韩信带弱兵3万击破号称20万的赵国,离出井陉口还有30里时,选了两千人作为奇兵,分配任务: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

分配完任务后,韩信开始进发,派一万人为预备队奇兵,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自己带一万人马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为正军。这样韩信是两奇一正。他自己带的那支正面出击的是正,两支预备队,背水列队的是一支奇兵,起初隐藏起来攻城拔寨的另一支是奇兵。

韩信背水一战深度解析(韩信的封神之战)(2)

四、韩信善于布阵

赵军是边捡旗鼓边追击汉军到河边的,肯定不成阵型。而汉军提前布阵,又有后退的军队加入,布成了扇形的环形阵,后方和两翼有河,没有敌人(这儿两河交汇,见上图)。只要战车在前,士兵在后,赵军就很难突破。而且接触面有限,赵军人数虽多,但能参战的有限,这样打下去的话,赵军其实是不利的,赵军的阵型乱了,短时间内难以结成,再加上韩信一再示弱,也让赵军产生骄傲之情,在一系列原因的作用之下,赵军的攻击力大减,而水边列阵的汉军战斗力大增,赵军就无法短时间内打败汉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