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一章第三则(弟子规导读第三讲谨)

前面“出则弟”已经告诉我们一些礼仪,日常礼仪应该如何。接下来“谨”,它告诉我们自身这个态度,也是属于居家生活的一些细节,我们也要特别的留意。请看第十二条:


弟子规第一章第三则(弟子规导读第三讲谨)(1)

【谨】

朝 起 早 ,夜 眠 迟, 老 易 至 ,惜 此 时。晨 必 盥 ,兼 漱 口, 便 溺 回 ,辄 净 手

冠 必 正 ,纽 必 结, 袜 与 履, 俱 紧 切。置 冠 服 ,有 定 位 ,勿 乱 顿, 致 污 秽

衣 贵 洁, 不 贵 华 ,上 循 分, 下 称 家。对 饮 食 ,勿 拣 择, 食 适 可, 勿 过 则

年 方 少, 勿 饮 酒 ,饮 酒 醉, 最 为 丑。步 从 容 ,立 端 正 ,揖 深 圆, 拜 恭 敬

勿 践 阈 ,勿 跛 倚 ,勿 箕 踞 ,勿 摇 髀。缓 揭 帘 ,勿 有 声, 宽 转 弯 ,勿 触 棱

执 虚 器 ,如 执 盈 ,入 虚 室 ,如 有 人。事 勿 忙, 忙 多 错, 勿 畏 难, 勿 轻 略

斗 闹 场, 绝 勿 近,邪 僻 事, 绝 勿 问。将 入 门 ,问 孰 存 ,将 上 堂 ,声 必 扬

人 问 谁 ,对 以 名 ,吾 与 我 ,不 分 明。用 人 物, 须 明 求 ,倘 不 问, 即 为 偷

借 人 物, 及 时 还 , 后有急,借不难。

弟子规第一章第三则(弟子规导读第三讲谨)(2)

【解释】

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早晨起床后,必须先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让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都要仔细搓洗) (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会惹出多少是非? (《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夫子劝勉我们: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 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饮食是为了吃饱肚子,不是为了满足口目。当今的文明病例如:癌症、糖尿病…等多为营养过多,与营养失衡所造成。应该注意到那些过分加工、太精致的食品,都含有化学添加物,有害健康,不宜食用。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 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所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