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民谣最原始的记忆(走进诗与远方的90年代)

他来到杜梨树下,把那束野花放在他们当年坐过的地方,此刻,表上的指针正指向两年前的那个时刻:一点四十五分。

指针没有在那一时刻停留。时间继续走向前去,永远也不再返回到它经过的地方了……

孙少平在杜梨树下停立了片刻,便悄然地走下了古塔山。

------《平凡的世界》

我们总会有某一刻想要停下匆忙的脚步,在时间的洪流里面按下暂停的按钮,也许记忆是生命里不可捉摸的收藏,它曾经鲜活的存在于过去的某个年代,而如今却只能被尘封于瓦砾灰土之下,等待一个未知的瞬间,被悄悄的开启。

有人说,记忆是一道清澈的泉水,流淌在四季的轮回之中,它把世间的美好沉于脚下的沃土,带着希望蜿蜒前行。有人说,记忆是一道光,它是穿越时空的翅膀,让我们在身在江南也可远望北方,让时间化为逆行的手臂,回到过去的青春岁月里,去触摸那个也曾年轻的自己。

那是我们都曾享有的青春,那是一去不返的时代光影,我想带着你们回到日历上蒙尘已久的岁月,向前翻动光阴的记事本,直到我们看到那个陌生而又熟悉的数字“90”

那是一个多么让人怀念的时代,它有独属于自己的色彩,青春的激荡和爱情的萌芽依旧是永恒不变的时代主题,那些年轻的人们,在属于他们的90年代,在白衣飘飘的“象牙塔”里,寻找着青葱岁月的理想和爱情。

90年代的高校校园,还依然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美好,没有被社会上斑驳陆离的世俗所侵蚀,还不需要付出高额的学费,毕业后不用直面千万人抢过独木桥的就业压力,不用去为高物价发愁,不用走出校门就要去背负“房奴”的重压。于是风华正茂的学子们,汲取文化知识的同时,依然能够在课余之外,在诗与远方的梦想里尽情的挥洒着青春。

校园民谣,是90年代的大学生无法回避的话题,走进这个时代,去探寻这些年轻的生命和灵魂,在青春与爱情的碰撞里,总有些温暖生生不息的流淌在岁月的长河里。若干年之后,当我们回忆起过往,有几首歌曾经莫名的触动过年轻的心,有一些文字,依然还在时间的消磨下感动着自己。

校园民谣:青春与爱情的歌者,忧伤与遗憾的送行人。

青年是多么美丽!发光发热,充满了彩色与梦幻,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

——朗费罗

校园民谣最原始的记忆(走进诗与远方的90年代)(1)

2019年的夏天,由爱奇艺制作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将沉寂多年的中国摇滚乐重新推向了前台。当众多网友在为“痛仰”、“盘尼西林”这些新老摇滚组合而疯狂,谈论新裤子乐队主唱彭磊的真性情,为小乐“装不装”大打口水仗的时候,我却把视线投放到了两个“老人”的身上,他们曾是90年代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巧合的是,他们一个代表了开始,一个却亲历了曾经的辉煌走向落日。

他们是老狼和朴树,都曾是校园民谣里低声吟诵的诗人,透过他们的眼睛,我仿佛看到那些宛如少年的歌者,在吉他的伴奏声里,向我们轻声的诉说,无论你的青春在校园继续,还是已然散场离去,用心倾听,都能在这简单的节奏里,读到青春的羞涩,读到淡淡的忧伤。

1.校园民谣的发展史

1968年,日本音乐人品川弥二郎创作了一首《阿宫先生》,被视为是校园民谣的雏形。70年代中期,校园民谣在中国台湾兴起,候德建的《龙的传人》,叶佳修的《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都是那个时期的作品,1982年,罗大佑为张艾嘉制作的专辑《童年》,将宝岛民谣推上巅峰

八十年代后期,宝岛民谣之风渐渐吹到了内地。校园里,抱着吉他的年轻人,在草坪上轻声的歌唱,围坐的是青春的共鸣,而这些简单的旋律,构建了校园民谣纯真而又质朴的基调。

说起《校园民谣》,就不能不提到沈庆,尽管当时他没有老狼、高晓松、郁冬那样高的知名度,却是校园民谣兴起的关键人物

1989年9月,沈庆考入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同年创作出了歌词《寂寞是因为思念谁》,四年后由同学逯学军作曲,95年被歌手巫启贤更名为《思念谁》,成为广为传唱的流行金曲。

1992年创作录制的《青春》,成为后来里程碑式的《校园民谣1》发行的契机。

90年代初的北京校园,有很多为了理想和青春歌唱的学生,如今的“大佬”宋柯曾是清华校园音乐的风云人物,高晓松曾调侃“他一人就占据了清华姑娘资源的九成!”而同时期的北大,吉他协会活动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它的创立者正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徐小平。

沈庆想为这些草坪上的歌手发表一张属于校园音乐的唱片。于是他把四处搜集到的歌曲小样送到各个唱片公司,可是都没有被他们所认可。直到1993年,时任大地唱片公司制作部主任的黄小茂听到了这盘小样,一下就被沈庆的《青春》戳中了心窝。1993年沈庆大学毕业加盟大地唱片,首份工作就是做“校园民谣”系列的企划,后来大名鼎鼎的《校园民谣1》里面,多数的文案都是出自沈庆笔下。

校园民谣最原始的记忆(走进诗与远方的90年代)(2)

《校园民谣1》

1994年4月,《校园民谣1》发行,开启了校园民谣的黄金时代,专辑中收录了1983年至1993年十年间优秀的校园音乐作品,譬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

而在那之前,来自清华电子工程专业的高晓松组建了“青铜器乐队”,主唱是老狼,可那时的他们还只能困于酒吧为躁动的顾客们献唱,之后乐队解散,老狼做起了电脑工程师,而高晓松远赴厦门成了流浪歌手,直到他们遇到音乐路上的“贵人”黄小茂。

老狼、丁薇、郁冬、沈庆、……这些名字,开始从校园走出,被无数人追捧

自此,“校园民谣”这个崭新的名词,也随着专辑的发行而被人们认识。那时候的黄小茂、高晓松、老狼等人,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在创造一个流行音乐的历史,而1994年,也成为了校园民谣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

2.校园民谣与青春的纪念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高晓松在某次访谈中曾提到,《同桌的你》这首歌是他在给初恋女友“红”梳理头发时产生的创作灵感。1990年,高晓松与女友“红”相识并相恋,有一天早上,高晓松正在为红梳头时,突然来了灵感,因为来不及再去找纸,就在一本书的封底上,写下了这首歌的初稿。

校园民谣最原始的记忆(走进诗与远方的90年代)(3)

老狼

青春的脚步,是不期而遇的瞬间心动,是放肆挥洒的勇气。那时当你走入黄昏的校园,看夕阳下的草坪之上,总会有男孩弹起吉他唱着《青春》,女孩儿只是安静的靠在男友背后,那一刻如果定格下来,就是纯真而又浪漫的校园爱情。

青春就是不被传统所束缚,青春是勇于表达的舞台。那时候追女孩子很少有人送花,手机还是昂贵的如砖块般的“大哥大”,蜡烛围心形的桥段还没有流行,勇敢的男生会在女生宿舍前弹起动听的歌曲,以此来表达对心爱女孩的爱慕之情。这个时候被表白的女孩就成了全宿舍楼的焦点,喜欢凑热闹的看客们,从不吝啬自己的助攻,“答应他”的呼声此起彼伏,直到表白者被保卫科带走。

“每一次你仰起慌张的脸,看云起云落变迁,冬等不到春春等不到秋,等不到白首。还是走吧甩一甩头,在这夜凉如水的路口,那唱歌的少年,已不在风里面,你还在怀念。”---《白衣飘飘的年代》

青春终将褪去青涩的稚嫩,成长也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留下鲜明的痕迹,有些人注定会成为生命中的过客,他们陪伴的行程会在某一个路口戛然而止,与他们有关的所有喜怒哀乐,都将在岁月的脚步里渐行渐远。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次次的离别,青春的这一杯酒,少不了离别的伤感,总有这么一天,我们会在熟悉的校园里,对着过往说着“再见”。

3.校园民谣的渐行渐远

人世间凡事由盛及衰,好象是一种自然规律,而校园民谣也没有逃离这个“魔咒”。

从名声大噪的《校园民谣1》,到经典延续的《校园民谣2》,再到已是落日余晖的《校园民谣3》, 那些歌唱着青春的歌手们,也在青春里成长着,他们毕业走向了社会,成为签约的职业歌手,可是一旦脱离了音乐初生的土壤,校园民谣也仿佛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力量。

当然并不是说创作者们就已经“江郞才尽”,还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1994年高校并轨收费,毕业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工作,面对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往日沉浸于音乐与文学里的大学生们,被从象牙塔里“拖拽”出来。高校扩招收费和就业的压力,严重瓦解了校园民谣的创作根基,他们不再只是诗歌里的远行者,民谣里的伤感和浪漫也不能替代现实的难题,大学生们不得不把更大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业和社会实践上去。

每一种事物的出现往往都反映出时代的特质。有了国家安排岗位的根基,校园里的年轻人才有足够的精力去谈古论今,在文学里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他们用手中的笔写下校园的故事,用民谣来歌颂青春和爱情,就像古人中的那些游吟诗人,吟诗赋词大都是士大夫的喜好,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底层民众,哪还有谈论什么风花雪月的兴致。

但是9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大学文凭再也不是当初的铁饭碗。面对毕业之后激烈的社会竞争,身处校园的年轻人也无法再把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创作里,为了以后的生存考虑,学业与求职成为了未来的主流,理想中的浪漫与幻想,也不过是一场空梦。

1999年1月,由张亚东担纲制作人推出首张个人专辑《我去两千年》,羞涩的朴树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专辑里的《白桦林》、《那些花儿》都成了传唱不休的经典。2003年11月发行专辑《生如夏花》,之后也开始了漫长的沉寂。

2000年,来自清华的水木年华组合,给当时已显疲软的校园民谣注入了一丝精气,2001年,水木年华发行专辑《一生有你》。由于创作理念的不同,次年李健选择了单飞。卢庚戌则拉来了缪杰与姚勇成为三人组合,2003年姚勇离开,水木年华剩下卢庚戌与缪杰两人组合。

校园民谣最原始的记忆(走进诗与远方的90年代)(4)

水木年华就如同校园民谣落日中的一抹余晖,在斜斜的光影之下,像是我们所有曾经年轻过的人们,那些当年炙热的青春梦想,也在某一个时刻,走到了结束的岁月。

相聚总会有离别,青春总会散场。那些属于校园民谣的青春时代里,高晓松还是稚嫩的少年,远没有现在那么大的脸盘,老狼还是沉静的大男孩,没有在网络跟人互怼的冲动,朴树还是阳光的歌者,不是自嘲年纪大了晚上要早睡觉的中年男人。

在如今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很难再有静下心来安静吟唱的歌者,校园民谣随着那一代人的老去,也逐渐的被记忆封存。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里,所有的诗意和浪漫,都是青春留给我们美好的东西,所有定格的瞬间,都有着无法遗忘的旋律。

回忆起那段岁月,高晓松曾经说过:现在已无法描绘出那个时代的确切模样,只记得那些书包里的诗集,还有女生们收集的写满小诗的书签,那是个白衣胜雪的年代,四周充满才思和彪悍的风情。

我们都曾年轻如少年,都会经历时代的变迁,在生命旅程中每一个感动的节点上,我们都会记住,有些人曾是我们前行的同伴,有些故事就那样真实的发生。而当我们回忆起那个远去的90年代,有太多的故人与往事都恍如昨天,却也遥远的如诗歌中的远方,但是曾经被校园民谣带来的感动,却如同一颗种子,埋在了过去与未来的心河之中,生根、发芽,放肆的生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