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结构的收与放(书法行笔中的收与放)

又曰:“决谓牵掣,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牵掣为撇,锐意挫锋,使不怯滞,令险峻而成,以谓之决乎?"长史曰:“然"。

又是很难理解一句。

但这句在笔法中很重要。

颜真卿这句在笔法中怎么表现的呢?回头看之前的七篇文章,每句话都有一个特点,张旭所言数个字都是笔法动作的或者笔意的简洁版,颜真卿所言则是简单解释或加以拓展。

所以本质上只要了解张旭所说,就可以参照颜真卿的解释去挖掘“它”在笔法中的含义,反之,如果看不懂张旭所说,也可以通过颜真卿的东西倒推回去。

“决谓牵掣”

不弄懂这四个字,是不能体会其重要性的。

决。

思考这个字的时候,要先知道此文所讲均是笔法,所以能做动词解释时,先从动词角度解释,因为只有动词能跟笔法动作联系起来。

决,决堤,作动词时有冲破的意思。

牵掣呢?

跟牵制的意思差不多,有意识给他往回收一收。

专栏中讲狂草的时候,特别强调过“收”笔,收笔是学狂草时最应该注意的点。因为性情放荡不羁之时,笔势连绵不绝之时,无论在动作还是在意识上,最难做到的都是“收住”。所以收笔是狂草中的一个技术难点,不得则连带过多,便入野俗之道。

上边这段话,有识者得之。

书法结构的收与放(书法行笔中的收与放)(1)

快,冲,但要收要稳,如野马驰骋而不脱缰,这实在不是一件简单事。

老子说,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意思是很多人在骑马或打猎的时候,会收不住性子,越玩越大,越玩越兴奋。这很正常,大多数男人都着迷于速度和血腥,这是基因里带的,所以能控制心性,才是高手。

明白了这个意思,颜真卿的就好理解了。

牵掣为撇,锐意挫锋,使不怯滞,令险峻而成

颜真卿说牵掣和撇一样

折锋起笔后下行,即流畅又险峻。

挫锋是一种藏锋动作,可用起笔也可用收笔,其实就是如上一篇所讲,笔锋受力后会向相反方向自动聚集一样。

所以简单理解成折锋起笔就好。

折锋起笔跟牵掣有啥关系呢?

牵掣指的是收住,一曰收笔处收住,一曰行笔处收住。一般二王一路笔法多在收笔处收,篆籀一路多中锋,故而连带多一些,技术难度更大一些,所以更注重行笔是收住。

依旧是专栏中讲过的内容。

书法结构的收与放(书法行笔中的收与放)(2)

颜真卿张旭都是篆籀笔法,所以后者多一些。

折锋,也就是藏锋时,这个蓄力点,便是可以控制行笔的。笔尖能感受到自己的发力,则收放自如。不会太快,也不会太慢。

很多初学者写撇时,控制不住笔锋,就是因为没感受到笔尖的力度,更无从谈及控制。

字不是靠写字的习惯写出来的,而是靠控制发力写出来的,高手是把这种控制养成了习惯,所以高手写字跟江湖体一样流畅,但流畅的不是一个层面。

颜真卿为何用撇举例呢?

大概是因为撇最容易走笔吧。

书法结构的收与放(书法行笔中的收与放)(3)

收放的控制怎么练呢?

慢临帖。

很多初学者包括我初学时都觉着要先慢临几遍,然后逐渐学古人自然书写的感觉,其实这是错的。

临帖,一定要常慢临,甚至可以一直慢临。

因为慢的时候,细节面面俱到,自然有一股控制在,否则慢不下来。当这种慢成为习惯,控制的能力深入意识,则随便乱涂都是有法度有细节的,这时候便无所谓快慢了。

快不是练出来的,而是磨出来的。高手临帖都很仔细,都很慢,很多初学者看不懂,以为高手写字是描,与古人相差甚远,妄为高手,此愚人之见也。

所以临帖一样要慢,慢了,细节就会越看越清晰,越临越精,时间一长,随手而书也在法度之中,不会超出规矩之外。

从“收放”的角度看古帖,每个人的用笔技术都难如登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