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

近日,佛山引发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提倡不为学生配备手机,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你认为这一举措有什么意义?作为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使用手机?作为老师,你将如何引导孩子在校园上不用手机?《大山小议》微网评栏目的读者的留言,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

精选留言

恭喜以下20条留言获选为优秀留言,获得稿费30元~

1.@暖暖的兔

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我认为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并广大家长支持的决策。针对此话题,我提出几点见解:

①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目的是预防学生沉迷玩手机,陷入网络泥潭难以脱身,也怕影响他们的学业。

②鉴于学生涉世未深,心智还未成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扰,有受网络诈骗的风险,学校抱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保护学生很有必要。

③学生携带手机还容易滋生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④学生未有能力赚钱,购买手机的开支自然转嫁到学生的家长身上,无疑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⑤学校与家长都深知允许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后患无穷,及早制定规则,为学生营造绿色健康的学习环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消遣的地方,更不是炫富的地方,认真学习才是学生该做的事情。

2.@LiLi

我认为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利大于弊,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是支持的。一来可以防止攀比;二来防止沉迷游戏和娱乐相关内容;三来防止学生缺乏判断力,浏览不良网站或信息,过早被不良言论影响,从而产生偏激行为。

作为家长,以身作则,在家健康作息,学习之余多带孩子出家门,不要过多接触电子设备。

如果我是老师,会提前在家长群跟家长沟通,尽可能不让孩子带手机上课堂,如果课堂上发现会处罚,手机没收后需要家长到校亲自取回。同时平时也会播放相关的教育视频,如浏览不良软件导致人生悲剧等有警示作用的视频,还可以播放一些学生优秀典范的采访视频,明确利弊。

3.@婉玲

双手赞同佛山教育局的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回校的决定。我们接触到许多一线的班主任,她们反映由于孩子自制力差,学生常常偷偷带手机回校,课间休息或在午休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就偷偷用手机,玩游戏或聊天。有的家长是支持孩子拿手机回校的,但自己又无法监控到位。现在有教育部门的“尚方宝剑”,老师可以按规定管理了。上学时将手机交给老师保管,放学后将手机返还给学生,这样既方便学生与家长沟通和接送,也有利于老师在校管理学生。自制力差的学生需要老师以及家长共同想办法,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各种有趣的有益的事情上!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一起努力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吧!

4.@天行健

小小手机作用多,大大功能效用强。

通话短信联通易,上网下载资讯齐。

应用程序游戏端,林林总总无休止。

利弊与否看自律,学生不宜带课室。

5.@贝贝

我认为禁手机进校园恐怕还远远不够。

学生为什么要把手机带进校园、带进教室?这恐怕是家庭、社会中学生玩手机向校园延伸罢了。要想孩子不把手机带进校园、教室,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效果,除了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教室外,同时也需要家长等自觉改善使用手机习惯,不过度痴迷手机。

我说一个自己的实例。在我的两个孩子读5、6年级的时候,我有些痴迷手机,孩子们也看,但我管理得少。那段时间他们的成绩不但没有进步,有时候还大踏步落后,我就督促他们不准看手机,谁知孩子们给我来了一句:“你都看手机,为什么不让我们看?”当时我竟有些无言以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不玩手机,我们也不玩。于是从那以后我不再沉迷手机,孩子们以我为准绳也戒掉手机瘾。现在孩子们上八年级了,基本每次考试都是前5名,有时候还是年级前十。所以我深深地认为,戒掉孩子手机瘾,家长首先要做到。

6.@钟慧媛

我认为佛山市出台的这个措施是一场及时雨,很有必要!在手机使用方面,对孩子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我身边就有孩子因为沉迷手机而导致成绩下滑的例子,要引以为戒。朋友家的孩子初三一直都是班级的学霸,后来因为在乘坐校车时经常与同学一起玩手机,学习成绩一度下滑。如果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就可能会减少个别同学玩手机对其他人的影响,避免像同学在校车上玩手机引发的不良现象。因此,我支持这项举措!我认为,父母要拿出权威,积极正面引导,规定孩子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做,原则性的事情不能心软,教给孩子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7.@n 1=1n=0,1,2,3...

其实目前中小学生配备手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三个:一是高年级学生自行上学和放学,家长不放心,所以给孩子买个手机方便联系;二是同学和周边的人都有手机玩,会产生“我也想玩”的心理;三是现阶段有些作业和学习需要通过手机等电子产品来完成。因此,为防止孩子沉迷手机,首先,就要让他缺乏配备手机的借口,比如自行上学和放学的学生可以用电子手表来代替手机,或者班里准备一个地方集中保管,不准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待放学后再取回;其次,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不携带手机进入课堂,上课期间不打电话,引导学生不在学校使用手机;再次,老师尽量少或者不用手机向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最后,手机平板类电子产品也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控制好时间和地点,使用得当,电子产品还能成为帮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小助手。

8.@徐树柏

育人教书是老师毕生责任,近日佛山下发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通知,作为“领路人”有必要引导学生的“手机风气”,教育需要理解,作为家长,我们首先支持。下面我谈下对家长与孩子之间教育的看法:无为而治,不言而教。我们渴望他们健康成长,大人们喜欢说教,有的忙于工作不能陪伴和倾听孩子们的内心,中小学生这个阶段最为叛逆,与其强行没收手机适得其反,不如“用心指引”,而不过多“指点”。柔而不弱,刚而不僵,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有些孩子得脾气属于比较韧性的,越严厉越不听劝的,孩子们依赖手机,不能敞开心扉,久而久之就会脱离现实,在校有良师益友的监督,我们家长也要与

时俱进,配合校方参与各种公益活动,集体活动,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在态度上要明确不偏袒,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们懂得是与非。如果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孩子们还哪有心思去玩手机呢?最后我觉得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其实也在传递一个家庭的家风,正所谓好的家风是终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9.@冰鹰

手机的发明是社会进步的见证,我认为“中小学生禁止手机进课堂”可以酌情考虑,现在有一些APP对于中小学教学还是比较有帮助的,如果正确引导,孩子们利用这些APP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我是一个科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知识外,还提倡学生学会利用手机上的APP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比如说:形色识花能够让孩子快速认识到花的名称等信息,星图可以让孩子们学习认识星空,噪音计可以让孩子测分贝等。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待,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紧跟时代的社会知识。

10.@小唯

如何让中小学生放下手机已成为的重要课题。关于引导孩子玩手机的问题,我认为家长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尽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家务,或陪孩子读书看报,共同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感。第二,针对玩手机的问题,与孩子进行一些约定,达成共识。比如周一到周五不玩手机,周末多少时间用于玩手机、学习等,孩子如果能按约定做好,就给予相应的奖惩。第三,面对孩子玩手机问题,尽量少用批评职责的语气对待,多与孩子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第四,周末多抽空陪伴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如可以带孩子到读书驿站、图书馆、科学馆、博物馆等,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广见闻等。

改变是一个过程,相信在家长开始改变的同时,孩子也会做出一些新的变化。

11.@中言

市教育局的“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的《通知》,既恰到好处,又合情合理。一方面,这样能让学生心无旁骛地学好文化知识,避免“青春虚度无所成”的悲剧,立规矩成方圆;另一方面,在学校设置公用电话等,提供与家长联系的便捷途径,并同时严禁教师带手机进入课堂,让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可谓疏堵结合。其实,先不说学生沉迷手机沾赌涉黄、迷恋游戏打赏等重大危害,单凭管好手机有利于孩子身体健康、保护孩子视力这显而易见的禆益就足让我们家长举双手赞同。试想,学生上完课后,眼睛就会疲劳了,若下课再痛玩手机,岂不伤身害眼、火上浇油吗?所以,下课务必要让他们去操场蹦哒活动、放松远眺,就能趋利避害,何乐而不为?请相信,习惯成自然,让学生放下手机必有助于学生阳光灿烂地健康成长,有效地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管好手机,兴利除弊,健康成长,皆大欢喜!

12.@緣來伊祺

我认为作为学生,学习是首要。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第一、可以保护学生的视力;第二、让学生可以在校专心学习;第三、防止沉迷网络及游戏。

现在的手机确实是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现实中,我们也离不开手机,作为家长,我并不反对孩子使用手机,当然是得在合理的场景下、合理的时间内使用。在积极完成老师及家长布置的任务后,可以适当奖励使用一会手机,给孩子讲清楚在学生时代学业才是最重要。

我亲戚家的一个孩子正在上高中,每到周末回来他都是手机不离手,吃饭、走路甚至躺在床上都在玩手机,不听父母劝阻,强行没收又怕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实这就是当初孩子在接触手机的时候没有控制好的结果,如果一开始的时候就限制性地给孩子手机使用,孩子也不会像如今这样沉迷。

13.@大吉

本人极力支持这一举措。孩子毕竟是孩子,自制能力相当欠缺,对于孩子的手机使用问题,家长的责任非常重大。

本人认为,所谓引导孩子科学理性使用手机的理念并不靠谱,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好奇模仿心理强烈,极其容易被别人误导。

近十年来,电子产品迅猛发展,众多电子游戏产品深远危害广大青少年的例子屡见不鲜,作为家长和校园管理者,除了校园的电子教学设备外,我们应该严禁给孩子配备任何的电子产品,并禁止带进校园。

回忆过去,其实大多数电子产品并不是人们日常的必需品,时代的变迁,商人的鼓吹,导致90后、00后的青少年不知不觉广泛接触,竟有某些言论美其名曰与时俱进,真可笑、可悲呀。我们不妨细思,真的在任何阶段,任何时候都要接触电子产品吗?社会上诸多的利好言论真的靠谱吗?能跟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性产物挂钩吗?真的可以跟时代发展进步扯上关系吗?

14.@小康

信息时代手机似乎成了人们的“必需品”,但是手机是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隐患,如网络短信诈骗给人民的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长期手机不离手上网刷视频等导致眼睛颈椎疾病,所以每个人都要理性使用手机。对于学生来说,手机的“副作用”就更大了,因为青少年自制力不强,容易玩手机上瘾而影响学习,所以家长和老师对于教导孩子“如何理性使用手机的问题”可谓心力交瘁。这次政府出台明文规定“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不被手机“打扰”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此举也给学生敲响了警钟:沉迷手机不得行,戒除网瘾稳准狠。好好学习走正道,强国强军靠你们。

15.@ YOYO

智能手机是把双刃剑,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伤害。现在社会上的“低头族”越来越低龄化,许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把本应该用来读书、学习的大好时间用在了刷抖音、“吃鸡”、“王者荣耀”上,因此成绩下降严重、眼睛深度近视。孩子的身体素质下降,出现体质差、肩颈病等问题。孩子交际能力差,不愿与外界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性格孤僻,暴躁,学习能力下降,沉迷游戏……。手机的弊端赤裸裸地袒露在人们面前。面对如此顽瘴痼疾,为了孩子,禁止带手机入课堂是“对沉疴、下猛药”,拯救青少年,还课堂和学校清净。

关于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笔者认为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公约”,限定手机的使用时间,利用其他兴趣爱好,转移孩子注意力,培养生活好习惯,引导孩子用手机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例如:查阅资料,读书,带着孩子一起看纪录片、技能课程、运动课程等,正向引导孩子手机的正确使用方式,用其他活动替代手机,举办家庭聚会,动员孩子策划,邀请同伴,多陪伴,多表扬、多肯定,多旅游,多进行户外活动,野餐,运动,多交友等,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满足感,利用其他因素削减玩手机的欲望。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电脑、手机比防范更重要。

16.@娜娜

“佛山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这说明手机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了,政府已经出手,接下来就是家长和学校要考虑怎么教育学生理性使用手机从而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了。

1、家长要以身作则才能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所以家长自己也不能天天玩手机(除非是工作需要),孩子一定要使用手机的话必须有时间限制。家长要带领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领略到现实生活的有趣和意义而不是沉迷于手机网络的虚拟世界。

2、学校要对学生加强理性使用手机的宣传教育,让学生理解沉迷手机不利于自己身体健康并且会影响学习。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谨防学生陷于网络电信诈骗圈套等。总之,佛山出台此政策意义非常正面,这需要家长和学校积极配合才能落地生效。当然希望家长和学校要采取“智慧”的方式方法处理学生使用手机问题,要善于疏通、引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切忌使用“暴力”手段,以免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17.@成Key

手机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坑娃神器”还是“助学利器”,这其中度的把握就在于家长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手机的发展为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家长简单粗暴制止孩子玩手机是下下策,手机资讯传阅更新之快可以让孩子最快涉猎到新知识点,这就要引导孩子运用手机来读书、学习、搜集有关的学习资料,了解孩子使用手机的用途并约定玩手机的时间、频率,引导多元发展,发掘其他兴趣爱好。家长也应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陪伴孩子阅读,运动的等。学校、家庭、社会需要形成合力,引导孩子适度、合理的使用智能手机,尽可能发挥智能手机的积极作用。

18.@城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也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学生使用手机,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甚至反对家长和老师来阻止他们玩手机。智能手机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有吸引力。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想学习,因为他们沉迷于玩手机游戏。越来越多的人呼吁禁止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但学校需要分配作业和分发日常学习材料,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和组织家长会议离不开智能手机。如何解决师生使用手机沟通的问题似乎是不可调和的。

家长和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主要是方便二者的联络。然而,现实非常残酷。一旦手机在孩子手中,是否让孩子玩手机就不是父母的决定。父母发现很难控制孩子何时玩手机以及很难知晓孩子手机里有什么应用。因此,给孩子配置手机已成为家长们的困扰。孩子在手机上玩游戏的表现,也会导致家庭纠纷。可以说,家长为孩子配置手机的情况偏离了他们的初衷。教育部门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内携带手,是一项非常必要的举措。

19.@Ad art

个人认为,手机不是中小学生的必需品。我会等孩子上了大学,等孩子成年了,才给他配备手机。反正使用手机都是无师自通,一触即会的。我也不认为,孩子没有手机就信息落后了,获取信息的渠道还有很多,如可以通过书籍,报纸,广播,身边的人和事等等。我更鼓励孩子当面跟人沟通,而不是通过手机。孩子在学校时如果需要跟家长联系,可以通过老师联系,或者使用公共电话联系家长。学校除了明文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以外,还应当禁止老师使用手机布置作业。

20.@杨宇强(小强)

对于禁止学生带手机回校的做法,我谈谈我的经历以及几点看法。

一、加大完善校园校讯通的建设以及电子课堂建设。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促进落实学生禁止带手机回校,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在通过电子课堂可以查找学习知识,但需制定课堂制度来执行,同时学校也要有行之有效的积极做法。我读的高中就是这样的一种封闭式管理模式,学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去学习。

二、继续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以及家长委员会的实质性作用。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合作,一起携手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共同努力,所以我是支持禁止学生带手机回校的。

更多留言

1.@风光无限好(凤)

在我看来,佛山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这一举措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手机带入课堂严重影响学习,现在很多青少年沉迷玩手机游戏,有些孩子晚上打游戏打到深夜甚至通宵,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现在有的熊孩子会利用自己的零花钱或者利是钱偷偷为自己买一个手机,带回学校偷偷玩。也有个别的孩子会上网买高度模仿的手机拿去上缴骗老师和家长,把真手机留在身边晚上偷偷地玩游戏,作为家长,应该监管孩子使用手机,并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理性使用手机。

2.@katness

我认为禁止携带手机进入课堂有一定时代意义。就像曾经不让学生留长头发染头发电头发等等。不可否认当今教学不能够完全屏蔽手机的存在,但实际上也没必要屏蔽,不然就是矫枉过正。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保持课堂的秩序,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是很好的。除了学习,难道做其他事就能够一心二用吗?也是不提倡的嘛!教书育人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和学校通力协作,孩子们掉入网瘾的可能就大大降低,为何不支持呢?孩子们长大后,禁止带手机又会是他们教育他们孩子的参考。每个时代都是如此的。

3.@Nicole

考虑到有些孩子自己上下学需要搭乘交通工具,现在疫情都得出示健康码或其他码,如果没有手机确实不方便,所以可不可以允许带,但到校后交由老师统一代管,放学就再发回学生,这样可能方便一点。

4.@玲玲

手机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现代人普及的沟通工具,因此,要想完全阻止高科技给学生生活带来的改变是不太可能的,关键还是靠家长和学校的引导,加强学生自身的自控力,学校应该从理解学生、体谅家长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手机、合理文明地使用手机。

5.@Elaine

其实不止是学生不应该带手机进入课堂,很多时候成年人也可以减少使用智能手机。仔细想想,智能手机难道没有侵占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在我看来,手机只需要回归到最原始的功能即可,可以打电话,可以发短信,能够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联系,就已经完全足够了。剩下的阅读,追剧,听音乐等等功能,就交给别的工具吧!人要学会挣脱智能化的束缚,才能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美丽。

6.@云

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这一举措,我十分赞成。因为手机具有很强的诱惑性,大部分孩子都无法自我约束,很容易沉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使用手机。教育孩子要树立正确的认知,手机是成年人学习工作、衣食住行、沟通联系的工具,不是娱乐玩耍的消遣品。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更不要随便给孩子看手机。如果孩子因为学习要用到手机,应在家长的监护和指导下使用,就纯粹用来学习,不要看其他无关的东西。

原文内容: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你怎么看?|来评有礼

更多内容可以前往“佛山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大山小议栏目查看,栏目逢每周二、五推出,根据当前民生热点、社会热点推出相应话题,邀请各位网友来“小议”一下,发表你的观点还有机会获得稿酬哦。

*版权声明:留言均为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涉及版权问题均由留言者负责。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小学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