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捐是哪里的叫法(乐捐)

乐捐是哪里的叫法(乐捐)(1)

本文大概

2051

读完共需

5

分钟

乐捐是哪里的叫法(乐捐)(2)

(图源:来自微博)

近日,深圳一公司规定员工加班不满30小时需向公司乐捐 300元、三亚一老板中秋扣员工50%工资作为孝心金直接打入员工父母账户代为尽孝的新闻接连出现,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对于公司来说,扣工资等经济性处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但对于员工来说接受程度较低,两相矛盾下导致劳资关系的恶化和劳动争议的发生。事实上,扣工资是否完全合法合规仍有待确定,【白话劳动法】将通过界定公司扣工资行为的性质,分析其法律风险并提出替代性措施。

探讨话题

一、扣款行为的性质是什么?

二、扣款行为是否有法律与政策的支持?

三、扣款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怎么认定?

四、扣减工资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五、是否有可行的替代性措施?

扣款行为的性质是什么?

除了上述的乐捐、代为尽孝之外,常见扣除工资的情形还包括旷工1天扣7天工资、绩效不达标扣全部绩效工资、员工请假超过规定次数罚款等等。

无论是哪种理由,均属于都是对员工正常工作应得工资的扣除,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处罚(需要明确此处的扣工资既不包括员工旷工不发放当日工资的情形,也不包含基于员工违约行为或实际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的违约金、经济赔偿预先扣除的情形)。

经济处罚的目的是督促员工遵守劳动纪律,规范员工劳动行为,而新闻中的”乐捐“针对的是员工加班行为,“代为尽孝”更是与员工的工作表现毫无关系,可见公司扣除工资理由已经被无限制的扩大,类似规定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必然会被认定为违法而支付经济赔偿。

扣款行为是否有法律与政策的支持?

在国家层面,关于经济处罚的全国性规范仅可见于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该条例规定职工存在违纪行为且经教育批评拒不改正的公司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金额不得超过月工资的20%。但该文件于2008年废止,意味着目前我国法律规范并未对公司的经济处罚权有统一规定。

地方层面,各地的法律文件对于企业是否有权扣减工资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允许公司以合法理由扣除劳动者部分工资。例如北京市、江苏省、辽宁省,均规定公司可依据规章制度扣除员工工资。另一种是禁止公司无法律依据的扣工资或罚款行为,不允许将公司规章制度作为扣减依据。例如广东省工资支付的规定并未涉及扣除条款,劳动监察方面规定公司的规章制度规定了罚款内容,或者其扣减工资的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深圳地区对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订,目前已删除了公司依据规章制度进行经济处罚的规定,与广东省相关规定保持了一致。

扣款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怎么认定?

发生劳动争议后,仲裁庭或法院是否支持公司扣减工资行为,一要取决于当地的法律规定二是需要结合具体案件的情况确定

具体来说,公司想要证明自己的扣减工资行为符合法律具有较大难度。首先公司所在地区具有法律文件允许对员工工资进行扣减其次公司需要证明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证明内容包括规章制度是否经过民主协商程序、是否被员工所知晓,此外法院也会对规章制度的合理性进行实质审查,类似“乐捐”的理由几乎不可能被支持。再次,公司需要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员工确有违纪行为;最后,工资扣减的金额和频次是否与员工的违纪行为相匹配。

扣减工资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即使公司所在地允许扣减员工工资,也需要满足特定限制条件首先改变经济处罚的表述,即使要扣款也需要有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形式上,扣减工资的规定需要被纳入公司规章制度,经过民主协商程序和公示流程,确保劳动者已经知晓并接受。实质上,规章制度应当合理。法律虽然未针对单位规章制度是否合理明确具体标准和规定,但不意味着公司可以通过规章支付放大或超越劳动管理的界限。例如,公司可以决定发与不发、发多发少,但尽量避免在应当发的钱中扣减。同时,是否合理应当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员工行为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员工的收入等综合确定,同时应当考虑相应规定是否在一般人的可接受合理范围内,否则制定的规章制度也会因为没有实质的法律效力而无法作为扣减依据。其次,扣减工资的金额也有限制。上限一般针对扣除后的工资余额,例如江苏省规定员工工资扣除后的余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下限一般针对扣除的金额,例如辽宁省规定扣除部分不超过员工月工资的20%,上限与下限可单独或混合见于各地区的法律文件中。

是否有可行的替代性措施?

考虑到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和司法审判确定性的情况下,以扣减工资作为管理手段之一仍然具有较大的法律风险,其负面清单的形式也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反而不利于公司管理和人才保留。相比之下,制定较为完善的薪酬与考核制度作为经济管理手段则更为可取。将劳动者表现与薪酬挂钩,将员工出勤、安全意识、工作质量、劳动纪律等方面都纳入考核范围,既能保证发放的工资金额满足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也有理由根据员工表现增加或减少员工的工资、奖金或其他福利。对于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员工,可通过解除劳动合同处理。针对员工行为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的,可建立完备的责任追究制度,从劳动者工资中扣减以弥补损失,同时注意保留造成经济损失的证据。

更多企业用工管理问题,敬请关注【白话劳动法】推出的“劳动法与人力资源顾问与劳动纠纷处理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