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种失调的症状(五脏功能及失守的表现)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八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五脏六种失调的症状?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五脏六种失调的症状(五脏功能及失守的表现)

五脏六种失调的症状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八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五臟者中之守也。中盛臟滿氣盛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我们先来看原文∶“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脏满气盛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这段话讲的就是五脏各自的功能,如果功能失守了,守就是职守,也就是说五脏内在的功能都有一定的职守。职守正常就健康,气血就安和,失守了之后,身体各种各样的病态就会呈现,要是严重可能会危及到生命。我们先带领着大家整体的过一遍,然后再详细的讲。

“五脏者中之守也”,人体的五脏都有各自的职守。“中盛脏满气盛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中盛指的是什么呢?中指的是腹中,腹中气要是盛的话,脏器就胀满。气一盛,人体就会喘,所以叫“气盛伤恐者”,这里的气指的是肺气,肺气要是邪气盛了之后就容易喘息。“伤恐”是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善伤于恐,就是容易害怕,没有安全感。

“声如从室中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声音非常浑浊,难以听闻,而且声音不清晰,这就是脾胃之气,因为有湿所导致的一种症状。现在我们在临床上就遇到这样的患者,一说话,他自己感觉说的很清楚,但是咱们一听,就感觉闷住了一样,不透亮,不清晰,这就是“声如从室中言”,古人就用“从室中言”来形容声音透不出来,好像闷在里头了。这个声音就能判断出来他身体里边有湿气,有些人身体特别肥胖,说话的声音好像嗓子里有痰,而痰又咳不出来,又闷在那里,不仅嗓子有痰,鼻子里边也堵塞,用北方话讲就是囔囔的,好像是闷在里头。你再一问他,可能晚上还打呼噜。还有一些人可能会有睡眠呼吸障碍,就是睡觉突然呼吸停了,这些都是湿气,有一部分这种症状的患者的表现综合在一起去判断,这可能是湿气引起的,当然是还要需要根据临床的其他的症状来进行佐证,判断好了之后,再给他进行化湿、祛湿的治疗,往往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再往后看,“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什么意思呢?如果讲话声音低微,而且讲的又是重复的,这种情况说明正气已经虚衰,正气已夺,叫做正气夺,夺就是衰的意思。这种情况,古代中医学的定义里边叫做郑声,郑国的郑,声音的声,就是语言总是重复,而且语声低微,这种情况叫做郑声。

与之相应的还有一种情况叫谵语,谵语是什么呢?(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就是后边这段经文所讲的,叫做“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就是患者非常的烦恼,而且衣服、被子不知道敛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语言错乱,这种情况就非常烦,有点像现在的精神类问题,而且言语善恶,不避亲疏,《黄帝内经》说的就非常文雅,其实就是这个人有时候骂人,说一些脏话,也不回避亲疏远近,就知道这个人精神不太好,精神出了问题,现在的疾病都属于精神科。“此神明之乱也”,这种情况就属于中医所谓的神明错乱这种情况。

大家想想谁主神明?是心主神明,所以古代的这个药方里边,治疗这一类的病,用礞石滚痰丸,生铁落饮,用类似这样的药方来进行治疗,都是为了安定心神,第一个就是安神,在安神定志的同时,还要镇肝安神,让肝气安定下来,肝气安定下来之后就不狂躁,中国古人认为肝主风,肝血要是不足,肝气要是不镇,肝气镇不住就往上走,往上走之后,一点小事就容易激动,用现在话讲就是容易上头,一点小事他就着急上火,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这就肝气不镇。按照中医学来讲,叫肝火上炎也好,肝阳上亢也好,总而言之,都会有这种情绪激动的表现。这种情况就应该清肝火,同时镇肝。肝气镇下来之后,肝血就收藏,肝血收藏情绪就稳定,这就是古人的治疗方法,在这里我们简单提一下。

再往后看,“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仓廪指的就是消化系统。仓廪不藏也就是经常的腹泻,而且禁不住。“是门户不要也”,“门户”是什么,门户就是幽门、魄门、阑门,指的是经常腹泻,而且止不住,这种情况就是脾脏失守。脾胃之气不足,这时候需要一方面健脾,一方面止泻。

再往后看,“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水泉”指的是小便,《黄帝内经》里边的文字都非常文雅,他不说小便,他就说水泉。小便止不住是膀胱不藏,这说明膀胱不能藏津液。这些疾病都是五脏的问题,所以“五脏中之守也”,中之守要是守不好,五脏的问题就呈现出来,就是刚才我们讲的这些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得守者生,失守者死”,五脏功能要是都好,就是得守,患者即使生病了也可以恢复,也可以得生。“失守者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五脏要是失职,这种情况下,病情就容易加重,就容易出现危重症,在古代还可能危及到生命,这就是整段原文的意思。(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八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