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族未来发展(越来越多新客家人)

梅州客家族未来发展(越来越多新客家人)(1)

城市环境和营商环境逐渐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外乡青年人来到梅州创业就业。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在许多人眼中,梅州是一座富含文化底蕴的城市,千年客家文化让这座城市独具魅力。但同时,梅州也是一些人眼中的“老城”,缺乏新兴城市的活力。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的提升,交通区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外来青年涌入梅州,为这座“老城”建设添砖加瓦,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青年人才是一座城市最活跃、最中坚的力量。在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南方日报记者走进这些在异乡拼搏并愿意永久定居的青年才俊,讲述“新客家人”与“世界客都”相识、相交、“相恋”的故事。“梅州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潜力无限的‘金矿’,等待我们挖掘。”受访青年们说。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挖掘潜力

“公平、有序的环境给创业者底气”

“你怎么看待一座城市的潜力?”

还未等记者发问,梅州市百城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洁丰先向记者抛出了一个问题。同时他自问自答道:“我认为越是待开发且秉承开放态度的城市,越有潜力。地大物博、人力资源丰厚、文化内涵丰富的梅州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85后汕头人谢洁丰有着“潮汕人”敢想敢拼的精神。2013年,广东百城人才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准备开发梅州市场,这个重担落在了年轻的谢洁丰身上。

“我知道这是一次创业的机会,带领团队开启新的市场规划,很有挑战。但我当时有点犹豫,梅州这座城市真的有好的发展前景吗?”带着这个问题,谢洁丰与团队在梅州进行前期市场考察。

这座干净、文明的城市给谢洁丰团队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梅州人整体素质很高,且人力资源丰富,对于我们招聘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富矿。”

谢洁丰说,一个公平、稳定、安全有保障的社会环境是企业极需的发展土壤,而梅州不仅能提供土壤,还不断施予养分。“梅州公平、有序的环境给创业者底气。在这里创业安全感很足,不必过分担心‘人祸’带来的麻烦,人们文明有礼,热情好客。”谢洁丰认为,梅州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发展支持力度高,且持有很高的开放态度,“在这里,施展空间很足。”

扎根梅州8年,谢洁丰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虽然汕头与梅州不过100多公里的距离,但谢洁丰还是决定把家人都带过来定居,“我还有很多的计划等待在这里实施。”

县县通高速、进入“高铁时代”……从事人力资源行业的谢洁丰发现,随着梅州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梅州创业就业,也有越来越多外出谋生的梅州人回流家乡发展。“我们后台数据显示,选择来梅工作和回流梅州的年轻人逐年增多。”

黄素娜也是这一批批来梅工作的外地人之一。她跟随着梅州乡贤企业广东一一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115科技”)总部搬迁回梅的机遇,来到了这座山城。

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黄素娜,已是115科技的品牌总监。出生于海边城市福建漳州的她,曾在北京、上海、广州、东莞等城市都工作过,2018年来到梅州后,她决定把这座山区城市作为“第二故乡”。

“2018年底,公司董事长赖霖枫带了我们十几个管理层人员从东莞松山湖来梅州,原本说周末两天带大家过来梅州看看办公场地,周日就回去,没想到那次一来就扎根了。”她说,是梅州的热情、温度、文化底蕴吸引了115科技回到家乡发展,也吸引了诸如她一般的诸多公司内外地人留下来。

两年前,115科技搬迁回梅州创造了多个“梅州速度”,留下了一段又一段佳话。“当时梅州市将115科技搬迁回梅作为一号工程,全力以赴推进,这些片段构成了我对梅州的初印象,作为一名跟着企业回来梅州的外乡人,被用心地善待。”

黄素娜说,虽去过许多城市,但被梅州的“温度”所打动。“梅州是座有潜力的城市,当越来越多人被它的文化吸引过来,也会体会到它的好,从而留下来发展。”

贡献智慧

“深切感受到梅州对人才的重视和关爱”

齐岩是广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药物研发部部长,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他来自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于2018年通过梅州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来到三千里之外的梅州,从事药物研发工作。

“当时,全国各地有许多企业都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但我对位于广东的梅州比较感兴趣,所以选择了这座城市。”齐岩说,虽然梅州发展相对滞后,但人才政策展现出了这座城市求贤若渴的积极心态。“梅州的人才政策十分吸引人,不仅给予我5年、每年4万元生活补贴,服务满5年后给予20万元购房补贴的政策,还帮助我解决了孩子的读书问题。”

通过几年的建设发展,科伦药业所在的广梅产业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才政策逐步优化,向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项目抛出了更具吸引力的橄榄枝。“现在在园区附近就设有高铁站,有免费的共享电动车,也有直通梅州城区的大巴,生活、工作都十分方便。”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科伦药业曾在国内抗疫物资十分紧缺时,仅花10天便完成了84消毒液项目从立项到研发成功,到车间现场改造,获得紧急上市的资质,这背后便少不了齐岩等研发人员贡献的智慧力量。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梅州对不同领域、背景与学历层次的人才需求日益凸显。如今,不管是科技创新企业,还是在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领域,越来越多外来青年来到梅州,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

在嘉应学院医学院临床本科的专业课上,蔡举瑜让一名学生作为“患者”躺在长桌上,按压其腹部,教导学生们如何检查患者的腹腔情况,围在一旁的学生认真听讲,不时做着笔记。

“梅州是文化之乡,很重视教育,选择来梅州工作,看中的是梅州教育事业的发展氛围,也看中的是梅州对人才的重视。”蔡举瑜是汕尾人,在汕头大学医学院攻读完博士学位后,通过梅州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来到梅州工作。

两年前,刚刚拿到博士学位的蔡举瑜,在网上寻觅工作机会,偶然之下了解到梅州推出的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优厚的待遇吸引了他的目光,随后他与招聘方联系,受到了热情对待。“当时有好几个心仪的选择,而梅州特别迅速及时地与我联系,并安排好了工作事宜,我从应聘到进入学校工作,再到发放承诺的补助,都十分顺畅,感受到了梅州对人才的重视。”

吸引蔡举瑜留下来的不仅是人才引进政策,更因为这里的人文环境。在采访的过程中,青年们几乎用了同一句话表达留在梅州工作的原因,他们说这里“工作氛围特别好”。淳朴、好客的梅州人给了这些“客人”家的感觉,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干事创业中。

说到对梅州未来的期待,蔡举瑜说,希望梅州重振教育辉煌。“教育是城市的竞争力,不仅为城市发展培养人才,也是吸引及留住人才的基础。”他也希望为梅州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在传教知识,同时也在身体力行地告诉身边人,梅州是个有干事创业氛围的地方,希望大家都能来看看,了解它、拥抱它。”

蔡举瑜认为人才是有集聚效应的,当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引进梅州,会形成思维、思想的碰撞,从而带动人才集聚。“它的魅力应当给更多人知道。我相信,梅州未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安居乐业

“这是一座既能享受生活,又能实现梦想的城市”

4月初,90后青年陈兰在梅县区程江中心小学附近开了一家绘画培训机构。刚营业大半个月就招了7位学生,每天下午放学后,学生们涌入培训班,围在陈兰身边学习绘画技能。

陈兰是湖北人,2013年跟随着祖籍陕西西安的丈夫王毓博来到陌生的南方小城梅州谋生。彼时,两个人对梅州一无所知,仅仅是因为想来广东工作,且王毓博获得了梅县电视台记者的职位。“当时我还应聘了一家在广州的影视公司,考虑到梅县电视台给的待遇较好,且工作相对比较稳定,所以选择来梅州。”

刚来梅州时,这对年轻的夫妻已喜欢上了这里宜居的环境。“相比北方,这里冬天很温暖,气候湿润,生活十分舒适。”第二年他们就在梅县区购买了房子定居。“有时候父母朋友冬天会来这里避寒,他们都很喜欢梅州,觉得这里是座美丽的城市。”

开始几年,夫妻俩过着拮据的生活,陈兰舍弃了自身绘画的技能和爱好,为了谋生做起水果生意。王毓博每天凌晨4点去批发市场购买水果,而后还要到电视台工作。妻子要照顾2岁的孩子,同时看店卖水果。

凭着勤劳的双手,夫妻俩的收入越来越高,陈兰也开始拾起从前的专业和爱好,她在一家培训机构工作几年后,决定自己开一家小的培训班,开启创业新生活。“在其他城市,开一家培训机构没那么容易,在梅州成本要低很多,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培训班。”

来梅州8年,王毓博夫妻看着梅州的变化,生活也越过越好。

“以前梅县人民广场附近很荒凉,人烟稀少,现在店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热闹。”

“以前梅州的农村比较脏乱,人也很少,现在去到农村我们都是去休闲旅游的,乡村振兴、美丽庭院让农村变得越来越美,我们北方在这方面差距就有点大了。”

“以前回家乡要到广州转高铁,路上就要一天时间,现在有直达的飞机,只需要4小时就可以到西安了。”

……

说起这些年来的变化,夫妻俩像打开了话匣子。他们说,在梅州幸福指数很高。“其实这里的创业机会有很多,看你能不能把握住。这是一座既能享受生活,又能实现梦想的城市。”

虽然才来梅州2年多,但是黄素娜也在梅州购买了房子定居。“在这里生活幸福感、安全感都很强。”黄素娜认为,纵使梅州与许多发达城市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它在越来越好的路上。“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与梅州各级各部门的人员接触,感受到梅州人的务实、敢担当,对企业真帮实扶,梅州整体营商环境还是非常优越的,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愿意来梅州发展。”

在新房装修时,黄素娜特地把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心安之处即吾乡”)这句话定制在厨房的地垫上,表达她对梅州的喜爱。“两年前,梅州于我还只是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地名,如今它已成了我除出生地之外的第二故乡。”

黄素娜说,希望越来越多的异乡青年能来到梅州,不带偏见地去了解它、拥抱它,这期间会慢慢喜欢它,成为它当中的一员,从而让它变得更好。

青年是一座城市的希望。曾经梅州是一座人口外流大市,如今越来越好的城市环境和越来越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向更多的“新客家人”敞开大门,开放的姿态让这座“老城”越来越年轻。

■相关

梅州市今年意向引进博士473人以上

今年1月,梅州市发布《梅州市2021年引进博(硕)士等急需紧缺人才公告》,面向社会引进1341人以上,其中博士473人以上,硕士868人。同时重磅推出梅州市加快引进博士人才“黄金八条”。据了解,至目前,已签约博士(含报到)17人,达成初步意向博士一批;同时各地各单位硕士等急需紧缺人才招考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当中。

“黄金八条”包括给予相对优厚经济待遇、提供博士人才安居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保障、事业单位人才用编保障、事业单位人才岗位保障、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拓展博士人才成长空间、给予人才特殊政策支持。

其中,在薪酬补助上,该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引进博士人才,5年内每年给予6万元生活补贴,服务满5年后给予25万元购房补贴。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新引进博士人才,除享受所在单位人才政策经济待遇外,市给予15万元薪酬补助。

梅州市委组织部人才管理科工作人员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将一名博士人才引进到该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该同志除工资福利待遇外,工作满5年后,可领取生活补贴30万元,购房补贴25万元,安家费2万元,租房补贴最多7.2万元,配偶待业生活补贴最多10.8万元,最高可拿到75万元。

除博士研究生外,其他急需紧缺人才累计最高也可享受到30万元至55万元的补贴,并且可入住人才公寓。符合条件且表现优秀、工作需要的,可择优调任到党政机关工作。在社会保障、户籍、子女入学等方面,该市将提供政策咨询和便利服务。

为做好人才引进工作,3月下旬,由梅州市委组织部牵头,从编办、人社、教育、卫健、科技、工信、高新区等10多个部门抽调20多名人员,组成6个引才宣传推介组赴省教育厅、省人才服务局、南方人才市场等单位和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10多所高校对接引进博士人才工作和开展引才宣传推介活动。5月起,计划组团赴江西、湖南、福建等省外高校继续开展引才宣传推介活动。

同时,该市先后组织嘉应学院、市高新区、市卫健局、市人民医院、粤东医院等40多家企事业单位,走进广州、江西赣州、吉林长春等地参加6场人才现场招聘会,共收取博硕士人才简历800多份,初步达成意向100多人。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欢迎各行各业的青年拥抱梅州,加入梅州,建设梅州!”梅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