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身下发现一只蜈蚣(女子耳朵内惊现蜈蚣)

在国庆清晨,大家都沉浸在不被打扰的美梦中。可是家住连云港云台山边的一位女士一大早不得不被迫起床。她的耳朵钻入了一个异物,疼痛难耐。虽然家人极力帮她掏出,但都没有成功。最终只能去医院查看。经过医生耳内镜检查发现,原来是一只长约5厘米的蜈蚣在作祟。还好医生在女士的耳朵内注入了石蜡油才让蜈蚣给逼了出来。

试想一下,如果一直任由蜈蚣在里边倒腾,那我们的耳道皮肤和鼓膜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更加严重的还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对此有人会说为何一个不起眼的虫子有这么大的威力?难道它没有天敌吗?如果遇上的话,我们该如何应对?

孩子睡觉身下发现一只蜈蚣(女子耳朵内惊现蜈蚣)(1)

蜈蚣

大家都听说过蝎子,毒蛇,壁虎,蟾蜍,还有我们文章的主人公蜈蚣。这五种有毒之物多在五月频繁活动,所以也叫作“五毒”。

蜈蚣又称“百足虫”。它身体长了很多条腿,成双成对,一般脚的对数都为奇数,是一种有毒的陆生节肢动物。根据历史记载,它们起源于希留利亚纪,现存于世已有千年的时间,至今它的种群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大概有8000多种。

孩子睡觉身下发现一只蜈蚣(女子耳朵内惊现蜈蚣)(2)

一般来说我们见到的蜈蚣都是存在黑暗潮湿的地方,体积比较小,长9cm-17cm,宽0.5cm-1cm左右,不过这并不是代表所有的蜈蚣都是这个模样,有些区域的蜈蚣属于“巨型生物”,身长30.5厘米。在一个叫做菲利普的岛上,岛上的海鸟都不是它的对手。据统计,一年能吃掉3700只海鸟,实在强悍!

孩子睡觉身下发现一只蜈蚣(女子耳朵内惊现蜈蚣)(3)

为何它会如此凶猛?

蜈蚣是一种肉食性动物,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是它的目标对象。我们知道五毒中的蝎子是有毒尾针,蛇有毒牙,那蜈蚣的本领是什么来捕捉猎物?人家是用脚上的毒素来取胜的。

蜈蚣有多条脚,其中第一对脚很锋利,还隐藏着剧毒汁,一旦被它盯上,便会以尖利的口器来攻击敌人,然后毒腺分泌出大量的毒液。

孩子睡觉身下发现一只蜈蚣(女子耳朵内惊现蜈蚣)(4)

既然人家堪称五毒,那也要对得起这个称号,这种毒素和蛇毒有些类似,都是由组胺样物质以及溶血性蛋白质组成,也就是说这些毒素只要进入生物的血液中就会起作用,不进入血液的话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孩子睡觉身下发现一只蜈蚣(女子耳朵内惊现蜈蚣)(5)

据科学实验发现,一个蜈蚣竟然能在30秒的时间内捕杀一只老鼠。如果人类不幸被蜈蚣咬伤,那疼痛感将会伴随你的全身。所以见到蜈蚣的话,我们要尽快远离,不然被咬之处不仅出现红肿的现象,严重的还会让人产生休克,昏迷。

孩子睡觉身下发现一只蜈蚣(女子耳朵内惊现蜈蚣)(6)

既然蜈蚣这么毒?难道不能制服它吗?

如果蜈蚣没有相克之物,那它更是无法无天。虽然蜈蚣剧毒无比,但还是有天敌的,它的天敌就是三霸之一公鸡。

可别小看公鸡,经过人们实验,如果把一只公鸡和一只蜈蚣呆在一起,很快蜈蚣就被打得“片甲不留”。对此有人说如果按照身高来,那矮矮的蜈蚣确实不是公鸡的对手。而公鸡取胜的关键不是它那挺拔的身高,而是“刀枪不入”的身体以及尖嘴。

斗争胜利后,公鸡会把蜈蚣当作一道美味的食物来犒赏,蜈蚣身怀剧毒,难道公鸡“百毒不侵”?

孩子睡觉身下发现一只蜈蚣(女子耳朵内惊现蜈蚣)(7)

其实公鸡也是害怕毒素的,不过和蜈蚣PK,这得益于它那厚厚的羽毛。我们知道蜈蚣是依靠锋利的脚来深入敌人身体内部的,而公鸡实在是太严密了,根本无法触达其身体内部。

还有它那双脚,角质层别提有多厚重,每次我们吃鸡爪之前都要好好地扯掉一番。所以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蜈蚣实在是无计可施。单靠它那有限的本领是无法征服公鸡的。最终结局也往往是成为人家的“盘中之物”。

孩子睡觉身下发现一只蜈蚣(女子耳朵内惊现蜈蚣)(8)

吃了蜈蚣,公鸡不怕中毒吗?

蜈蚣虽然有毒,但是表面是没有毒素的。所以对于公鸡来说并不会有任何伤害。进入消化道的蜈蚣也是带有毒,公鸡也不怕吗?不怕的,因为公鸡的消化道也不是吃素的,它的胃里含有大量的消化酶物质,这样能够有效化解蜈蚣的毒素。所以对于其它生物来说,蜈蚣深藏剧毒,远远躲开。而对于公鸡来说,它只是自己的“掌中之物”。

孩子睡觉身下发现一只蜈蚣(女子耳朵内惊现蜈蚣)(9)

如果被蜈蚣咬伤,那该如何救治?

蜈蚣经常出现在农村家庭小院中,尤其是夏季,人们更喜欢在绿荫下乘凉,这时不怀好意的蜈蚣就会进攻人类。如果被咬也别紧张,它的毒素并没有那么可怕,正确的措施就是赶紧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或者肥皂水清洗一下自己的伤口。如果情况严重的话,立即就医才是最好的方式。

孩子睡觉身下发现一只蜈蚣(女子耳朵内惊现蜈蚣)(10)

喜欢的朋友,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